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澆作物代替澆地,這裡的春耕變化大

今天的春耕走一線,我們來到我國小麥主產區之一的河北省。由於河北省內無大江大河過境,水資源總量嚴重不足,長期以來農業灌溉主要依賴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引發地質環境災害。現在正值小麥春灌期,與以往不同,那裡的灌溉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什麼原因呢?一起跟隨記者到河北邯鄲魏縣看看。

河北邯鄲:地表水代替地下水 灌溉省時又省力


記者 孫超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的右手邊有這樣一個佔地面積大約在100畝的水塘,這裡面現在存的水都是從黃河或是衛河引過來的河水,農民需要澆地的時候就通過我身後的泵站把水抽上來,再通過地頭上的出水口,就可以直接來澆灌農田。

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的一個農田裡,李大爺正在給小麥地澆水,他告訴記者,以前澆地用井水,一般都要深入地下上百米才能抽到,灌溉起來費時費力。而現在用地表水澆灌就方便多了。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李桂良 :澆這一畝地的時間 離(坑塘)得近的就是一個小時,離得遠點的也就是一個半小時

記者:澆這一畝地,你過去用井水的話得多長時間?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李桂良 :井水最起碼得將近三個小時。

地頭安上“水龍頭” 澆地實現自來水化 農戶介紹,這樣一個坑塘至少能覆蓋周圍近兩三千畝的耕地,通過地下管道的鋪設,基本上每隔50米就有一個出水口,相當於在地裡安上了一個水龍頭,澆地就像用自來水一樣方便,與地下水灌溉相比,成本也減少了很多。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澆作物代替澆地,這裡的春耕變化大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李章成 :一畝地合35塊錢 要是地下水的話 要是深井代價就高了 要100元左右 這樣我們收入就增加了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澆作物代替澆地,這裡的春耕變化大

(記者採訪李章成)


據瞭解,目前魏縣的93萬畝耕地使用地表水灌溉的面積已經達到了70%左右,關停機井500多眼。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水利局副局長 袁耀明 :優先選用地表水的原則,能引地表水的,通過河渠聯通,建設坑塘,建設泵站和鋪設田間管道。這個形成從水源到田間,這樣一整套這個灌溉體系

而之所以可以實現大面積的地表水灌溉,還要得益於引黃入冀補澱工程,通過向河北省境內引入黃河水,補充沿線部分地區農業供水和向白洋淀實施生態補水,緩解了沿線農業灌溉缺水以及地下水超採狀況。引黃入冀補澱工程主輸水線路總長482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內84公里,河北省境內398公里,受益農田面積465萬畝。

用水“精打細算” 高效灌溉經濟又節水


“引黃入冀”工程極大地緩解了河北省的用水之困。建設坑塘,藏水於野的新方式也讓農業灌溉受益匪淺。不過,引用地表水,需要建設一套複雜的灌溉體系,這也導致局地只能用地下水,那麼這些地方如何解決灌溉的節水問題呢?

記者 孫超:在我旁邊就是一個用於灌溉的智能井房,像這樣的一個井房可以澆灌大概60畝到110畝的耕地,而澆地的用水量和用電量都可以被實時地記錄下來 通過配套的地下管道 再加上田裡的立杆噴頭 可以實現像下雨一樣的澆地方式

王光榮負責的井房覆蓋了60畝的耕地,過去這60畝地都是由各家農戶分開澆灌,全部澆完至少得20多天的時間,而現在他一個人最快四五天就能澆完。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王光榮 :兩個開關管六畝地 一直都開六畝地

記者:這六畝地要澆多長時間?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王光榮 :

6個小時 一畝地就是一個小時

記者:過去這六畝地要澆的話得多長時間?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王光榮 :一畝地就得三個小時 。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澆作物代替澆地,這裡的春耕變化大


據瞭解,像這樣的立杆噴頭每畝地都有十個左右,通過旋轉噴灑可以實現全面覆蓋。據農戶介紹,過去由土壟溝或是塑料管引水到田間地頭灌溉,過程慢,水也有滲漏,一畝地澆灌至少要50立方米的水,現在這種噴灌的方式由於水滴小,噴灑均勻,用水量可以降低至30立方米,灌溉效率大大提升。

記者:這一畝地一年要澆幾(次)水?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張金屬 :三到五(次)水

記者: 現在這一畝地算下來一年能省多少錢 ?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張金屬 :能省300來塊錢

記者:這都包括什麼費用?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農戶 張金屬 :

包括用人工 電費

這種灌溉方式實現了由“澆地”到“澆作物”的轉變。而除了噴灌,河北省也在大力發展微灌、滴灌、高標準管灌等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目前河北省累計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124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2%。

河北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處長 趙擁軍:到2022年,我們將新增400萬畝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這個節水壓採能力達到2.9億立方米每年。

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逐年增加 重建設更應重管理


據瞭解,在我國總用水量中,農業用水佔的比重最大,超過60%。每年用水量大約在3700多億立方米。因此,農業節水潛力巨大,未來一段時間內,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都將是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 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記者注意到,幾乎每個村都設有一個用水協會,農戶用水澆地都是通過協會統一收取費用、安排澆灌,這樣既能合理利用農田水利設施,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澆作物代替澆地,這裡的春耕變化大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雙井鎮野莊村用水協會會長 封新民 :協會的作用主要是什麼?主要就是管理 維修管理農民用水,我們分著工呢 一個人管幾十個口

對後續配套管理的重視,讓農田水利的基礎設施得到最大發揮。目前我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3億畝,相比2012年增加了8000萬畝以上。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為0.548,也就是說每使用1立方米的水資源,有0.548立方米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這一數字相比2012年提升了6.2%。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姜文來:要把這個管理方案 管理方式放在跟這個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們要建一處,保護一處,然後搞好一處,讓這一處呢就是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專家認為,在東北、華北等嚴重缺水的糧食主產區覆蓋推廣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的硬件設施,是實現農業節水的重要基礎,未來,智慧灌溉技術的發展,將為農田水利的管理提供更趨智能、先進的軟驅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 姜文來:直接到時候該澆水的時候,它就通過自動識別 就自動澆水了,通過土地埋的一些監測儀器,然後根據作物需要,然後它就可以自動澆水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