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浇作物代替浇地,这里的春耕变化大

今天的春耕走一线,我们来到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由于河北省内无大江大河过境,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农业灌溉主要依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引发地质环境灾害。现在正值小麦春灌期,与以往不同,那里的灌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什么原因呢?一起跟随记者到河北邯郸魏县看看。

河北邯郸:地表水代替地下水 灌溉省时又省力


记者 孙超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的右手边有这样一个占地面积大约在100亩的水塘,这里面现在存的水都是从黄河或是卫河引过来的河水,农民需要浇地的时候就通过我身后的泵站把水抽上来,再通过地头上的出水口,就可以直接来浇灌农田。

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的一个农田里,李大爷正在给小麦地浇水,他告诉记者,以前浇地用井水,一般都要深入地下上百米才能抽到,灌溉起来费时费力。而现在用地表水浇灌就方便多了。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李桂良 :浇这一亩地的时间 离(坑塘)得近的就是一个小时,离得远点的也就是一个半小时

记者:浇这一亩地,你过去用井水的话得多长时间?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李桂良 :井水最起码得将近三个小时。

地头安上“水龙头” 浇地实现自来水化 农户介绍,这样一个坑塘至少能覆盖周围近两三千亩的耕地,通过地下管道的铺设,基本上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相当于在地里安上了一个水龙头,浇地就像用自来水一样方便,与地下水灌溉相比,成本也减少了很多。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浇作物代替浇地,这里的春耕变化大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李章成 :一亩地合35块钱 要是地下水的话 要是深井代价就高了 要100元左右 这样我们收入就增加了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浇作物代替浇地,这里的春耕变化大

(记者采访李章成)


据了解,目前魏县的93万亩耕地使用地表水灌溉的面积已经达到了70%左右,关停机井500多眼。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水利局副局长 袁耀明 :优先选用地表水的原则,能引地表水的,通过河渠联通,建设坑塘,建设泵站和铺设田间管道。这个形成从水源到田间,这样一整套这个灌溉体系

而之所以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地表水灌溉,还要得益于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通过向河北省境内引入黄河水,补充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缓解了沿线农业灌溉缺水以及地下水超采状况。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主输水线路总长482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84公里,河北省境内398公里,受益农田面积465万亩。

用水“精打细算” 高效灌溉经济又节水


“引黄入冀”工程极大地缓解了河北省的用水之困。建设坑塘,藏水于野的新方式也让农业灌溉受益匪浅。不过,引用地表水,需要建设一套复杂的灌溉体系,这也导致局地只能用地下水,那么这些地方如何解决灌溉的节水问题呢?

记者 孙超:在我旁边就是一个用于灌溉的智能井房,像这样的一个井房可以浇灌大概60亩到110亩的耕地,而浇地的用水量和用电量都可以被实时地记录下来 通过配套的地下管道 再加上田里的立杆喷头 可以实现像下雨一样的浇地方式

王光荣负责的井房覆盖了60亩的耕地,过去这60亩地都是由各家农户分开浇灌,全部浇完至少得20多天的时间,而现在他一个人最快四五天就能浇完。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王光荣 :两个开关管六亩地 一直都开六亩地

记者:这六亩地要浇多长时间?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王光荣 :

6个小时 一亩地就是一个小时

记者:过去这六亩地要浇的话得多长时间?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王光荣 :一亩地就得三个小时 。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浇作物代替浇地,这里的春耕变化大


据了解,像这样的立杆喷头每亩地都有十个左右,通过旋转喷洒可以实现全面覆盖。据农户介绍,过去由土垄沟或是塑料管引水到田间地头灌溉,过程慢,水也有渗漏,一亩地浇灌至少要50立方米的水,现在这种喷灌的方式由于水滴小,喷洒均匀,用水量可以降低至30立方米,灌溉效率大大提升。

记者:这一亩地一年要浇几(次)水?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张金属 :三到五(次)水

记者: 现在这一亩地算下来一年能省多少钱 ?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张金属 :能省300来块钱

记者:这都包括什么费用?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农户 张金属 :

包括用人工 电费

这种灌溉方式实现了由“浇地”到“浇作物”的转变。而除了喷灌,河北省也在大力发展微灌、滴灌、高标准管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目前河北省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12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

河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 赵拥军:到2022年,我们将新增400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这个节水压采能力达到2.9亿立方米每年。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逐年增加 重建设更应重管理


据了解,在我国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的比重最大,超过60%。每年用水量大约在3700多亿立方米。因此,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都将是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 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村都设有一个用水协会,农户用水浇地都是通过协会统一收取费用、安排浇灌,这样既能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


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浇作物代替浇地,这里的春耕变化大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双井镇野庄村用水协会会长 封新民 :协会的作用主要是什么?主要就是管理 维修管理农民用水,我们分着工呢 一个人管几十个口

对后续配套管理的重视,让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得到最大发挥。目前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亿亩,相比2012年增加了8000万亩以上。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48,也就是说每使用1立方米的水资源,有0.548立方米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这一数字相比2012年提升了6.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姜文来:要把这个管理方案 管理方式放在跟这个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们要建一处,保护一处,然后搞好一处,让这一处呢就是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专家认为,在东北、华北等严重缺水的粮食主产区覆盖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的硬件设施,是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基础,未来,智慧灌溉技术的发展,将为农田水利的管理提供更趋智能、先进的软驱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姜文来:直接到时候该浇水的时候,它就通过自动识别 就自动浇水了,通过土地埋的一些监测仪器,然后根据作物需要,然后它就可以自动浇水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