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牌子越掛越多:警惕形式主義“上牆”

单位牌子越挂越多:警惕形式主义“上墙”

資料圖

單位掛牌子,最初目的是一種“指示”“告知”,讓群眾知道這個單位,方便群眾辦事走對路、進對門。但是,不知從何時起,“掛牌子”在某些地方似乎成了一種風氣,越掛越多,一些單位幹部職工沒幾個,牌子倒是一大堆,甚至出現“牌子掛滿牆”“牌子掛不下”的現象,完全“偏了向”“變了味”。

光掛牌子不幹事情,那就是形式主義。出現這樣的問題,與一些幹部錯誤的思想認識是分不開的,有的領導為了給手下的幹部創造“位子”、戴上“帽子”,想方設法弄一些“牌子”掛上;有的單位為了表示對上級某項工作的重視,認為有了“牌子”才好辦事,上級領導才高興。不過,“牌子掛滿牆”不僅會讓人民群眾看得眼花繚亂,摸不著門,更有可能造成機構混亂、職責不清,銜接難到位,讓一些工作難落實。

“掛牌子”不是小事,必須要遵規依矩、有章可循,不能隨心所欲、想掛就掛,更不是越多越好。基層是落實各項政策、推進各項工作的關鍵一環,但基層有基層的特點,一些地方要求基層單位也必須設立對口辦事機構、配備辦事人員,這既沒有認清基層工作的特點,也不符合基層的辦事規律。前不久,中央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目的就是要杜絕上級部門推責甩責不負責,防止把責任推給基層、把工作轉至基層。有關地方必須把可有可無、不起作用的“牌子”摘下來,造就一個輕鬆舒暢的幹事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