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農村人最講究的就是葬禮,因為葬禮是“陰陽相隔”的重大事件。由於事件重大,為逝者辦喪事,基本上就是全村出動。由於葬禮上幫忙的人比較多,因此對這些人的參與就有了諸多限制。諸如“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

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這可是農村葬禮上沿襲許久的“禁忌”了,因為是約定俗成,村裡人也便心知肚明地遵守和監督著。那麼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呢?又有哪些講究呢?且聽小編一一為你道來。

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冷管莫入村”,這裡先看一下冷棺如何解釋,按照傳統習俗,冷棺主要是指客死異鄉、回鄉安葬的棺木。這裡分兩種情況,一是逝者原本是本村人,或幹了公職、或久居在外,年紀大了,壽終正寢了,要落葉歸根這是人之常情。逝者家屬有土地的,可以掘墳入土為安,把逝者埋葬在自家的責任田裡。有些地方有公墓,凡是本村的人都是免費安葬的。

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第二種情況是逝者還很年輕就客死異鄉,為這樣“冷棺”的人操辦喪事,其棺木是不能進家門的;還有就是人在外地意外身亡,諸如車禍、電死等,這樣的人說啥也不能進村的。家裡人只好在村外搭起帳篷、支起鍋灶,為逝者舉辦葬禮,這時村裡人也會前來幫忙,行人情份子,第二天一早協助出殯。

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熱孝莫登門”“熱孝”是指人剛去世,兒孫還在服孝的“禁期”(七七四十九天)內。這裡也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前來幫忙的鄰里鄉親,如果有親屬去世,他本人還在“服孝期”內,是不能到舉辦喪事的鄰居家幫忙的,也不能直接進入喪主家隨份子錢,只好在大門口將錢和燒紙讓別人捎帶過去。

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其二就是剛去世的人家,一般會差幫忙的鄰人給自家親戚報喪送孝,告訴親戚親人去世了,哪天過世等。送孝的人也算送的是“熱孝”,不得進喪主親戚家的大門。一般到人家大門,打聲招呼,親戚家有人就會出來接過孝布,寒喧幾句,送孝人要走了,親戚還得大哭一會,並倒過一碗涼水,以示送別。

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有什麼講究

俗語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因此各地喪葬習俗和禮節都不盡相同,儘管“冷棺莫如村,熱孝莫登門”的習俗有些死板,人們為了自我保護,還是習慣於沿襲傳統習俗。隨著殯葬改革的深入,人們喪葬理念的轉變,“冷棺莫入村、熱孝莫登門”的習俗也會慢慢淡化。(圖片源自網絡,如侵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