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浮漂靈敏,垂釣知識如下

釣友朋友你好,偶然看到一個求問歷史性浮漂難題的帖子,由此想到很多,覺得有必要寫出來大家分享討論下,類似到底什麼樣的浮漂靈敏的問題已經在我們耳邊響了不知道多少年,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供大家參考。

到底什麼樣的浮漂靈敏,垂釣知識如下

浮漂材料不管是上面哪一種,原材料都是分等級的,比如都是巴爾杉木,一方原材料價格垃圾的才幾千,好的需要幾萬,納米同理蘆葦同理,頂級孔雀翎原材料市場現在幾乎都沒有,材料用的好不好決定浮漂品質,但是對我們消費者而言很難區分,畢竟浮漂那塊樣本量太小了,打磨上漆之後十塊錢成本的和幾十塊錢成本的從材質外觀上根本區分不出來,看材料好壞大體上一般釣魚人只能看出碳腳和漂尾用料,比如同等粗細長短的碳腳是否夠挺,玻纖管是否夠透等等,核心材質憑廠家良心,少上一道漆都不能小視,你會說就那麼一點點廠家有啥捨不得的,可對生產廠家而言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一千萬的單子每支浮漂原材料省下一毛錢,成本也可以壓縮幾十萬,就好比我們汽車前面的防撞鋼樑和保險帶,一臺車省幾十,一個批次能上億……,另外有些朋友覺得孔雀翎和蘆葦難做價高是因為手工價高,這個不對,蘆葦也有機器破片的,而且比手工做的好的多,巴木沒啥說的,納米好多人覺得不該賣的貴,因為材料好塑形,這個也有誤區,好納米是非常硬的,也非常貴,好納米材料高速旋轉打磨塑形的時候及容易崩齒掉肉,廢品率比巴木高得多,但是這種情況為了降低損耗的做好用漆補上也不影響使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市場找比較高端的透明漆的納米漂仔細看看。

到底什麼樣的浮漂靈敏,垂釣知識如下

做工,主要看漆面砂眼和附著物多少,漆的均勻度,材料打磨是否光滑,同心度,同心度要多說一下,看同心度不看漂尾上部,主要看漂尾和漂身漂腳和漂身的連接處,只要這兩個部位是正的,漂尾上部略有彎曲很可能是運輸擺放長期有縱向加力造成的,這個可以手工調直,不算做工問題,好一些的漂出廠前也本身就有這道工序,還有漂尾的上彩,這個世界上沒有放大漆這種東西,漂尾亮不亮除了上面說的用料,最直觀的就是粗細,另外人的眼睛對顏色的耐受度不一樣,大部分人對黃的敏感,有些人對紅的敏感,上漆兩種方式一種塗的特別厚,在室內看著特別清楚賊亮賊亮的,這種自然光下透光率不好,一種是漆看著不厚但是有通透感,這種出去釣魚自然光下看的舒服,無關質量。

言歸正傳說靈敏度,最開始學臺釣的時候我也覺得這個問題好奇妙,刻苦專研,擺弄了各種漂型不下上千支漂,覺得自己釣魚不錯老了不起了,一般人我都不用正眼看他,所有問題哥們門兒清,一直到02年上大學,我們有個物理老師也喜歡釣魚,上課的時候不自覺的就開始噴釣魚的事兒,我一看這行啊,你釣魚我期末物理掛不了科了,下課就開始給老師胡噴,你傳統釣不行,我們漂調的靈,魚在下面吹口氣我都能看出來,各種材質浮漂特點我全瞭解,我打競技的釣的好云云,噴完老實說你晚上到物理實驗室來,咱們接著噴,晚上去了在實驗室老師把釣組放水裡測浮力重力,測完各種狀態反問我一句,垂直方向除了水流等外部擾動,魚吃餌打破浮力重力二力平衡,你在這上面還能給我找出其他作用力讓浮漂動麼材質咋了,形狀咋了,大小咋了,跳出圈外我看看,你給我講講你怎麼考上大學的!羞臊啊。不就是魚吃口重力和水面露出浮漂那點兒浮力搭配大小的那點兒事兒麼,吃鉛差不多的漂,哪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講究。這就是我剛開始正確認識浮漂的基礎課。

時間再長一些,根據上面這個圈圈,慢慢體會浮漂給人造成迷茫的幾個點到底是怎麼來的,絕大部分都是人想象的條件太絕對,人加魚的綜合因素,把活的看成死的。

浮漂大下沉就一定快麼?不是,下沉快慢跟吃鉛大小不是必然聯繫,還要看線組的粗細,細線水阻小,切水快,同一只漂細線組下沉比粗線組快的多,水越深越明顯。吃鉛大小不一樣的漂,線組不同,下沉快慢不一定,看線組看子線看餌料,這裡並不能引用什麼物理公式啥的,因為條件多沒法算,也不能較勁,實際運用和純物理計算沒有基點。

浮漂長短(不是長身)和翻身快慢只是有關係,跟到位快慢也是不絕對,還是看調釣和線組。翻身快和到位快是兩回事兒,長漂僅僅只是釣行程上有優勢,因為視目過程長。同樣兩個人一個用長漂一個用短漂都釣底,誰在純到位快慢上更有優勢看調釣,也就是人,長的調釣到漂根短的釣漂尖,短的未必有優勢。

漂型上,只要吃鉛差的不是太多,調釣一樣,出來的動作幾乎應該是一樣的,不管你是棗胡還是長身短身,差的太多就不好說了,橫截面阻力確實有一定影響,但是這種差距在我們現在應用最多的浮漂上體現的不太明顯,因為都太小。

材質對浮漂靈敏度影響大麼,大、但是大在吃鉛和穩定性上,靈敏度依然是浮力重力,不同材質差距比較大,用法的靈敏度還是在你的調釣,越接近平衡靈敏度越高,大漂依然可以調釣的相對靈敏,吃鉛差距太大的不能放在一起比,比如一個吃5克的漂即便釣成1目,這一目的浮力也可能是0.5克,那吃鉛1克的漂釣一目剩下1目的浮力可能只有0,1克,魚用0,3的力度吃餌,大漂反映自然就遲鈍了,動作當然小。釣大魚大小漂都能用,小魚用小漂這個道理基本是恆定的。另外材質上還要說一下的是穩定性,納米>巴木>孔雀翎>蘆葦,好多人都說孔雀羽和蘆葦有靈性,主要還是小情懷在作祟,僅僅是感覺,因為蘆葦漂通常做的都比較小而已,同樣大小同樣吃鉛四種材質都一樣,但是蘆葦最大的弊病是穩定性差,冬天還好,夏天尤其是比賽幾乎不能用,材質決定,做工再好也是一樣的。

到底什麼樣的浮漂靈敏,垂釣知識如下

另外靈敏度分兩類,一個是浮漂調釣的靈敏,一個是對魚而言吃餌的靈敏,這個是不一樣的,調釣的靈敏是最求浮力重力的平衡,打破平衡浮漂就有變化,有變化大部分人就認為是正經的吃口,所以好多時候黑漂全是放空槍。(隔開一下,不要往一起想)////////////相對於魚的靈敏應該是魚吃餌最舒服,調4釣1和調4釣4舉例,一個子線繃直一個子線彎曲,調釣上是調4釣1靈敏沒問題,魚用剛能克服餌重鉤重的力度去吃餌,調4釣1魚克服了餌的重量鉤的重量打破了1目浮力漂有了動作,你抬杆了,但是魚用剛能吃餌力克服萬這些阻力,餌剛到嘴邊沒進去,必然空槍,調4釣4浮漂的重力沒了,魚只是克服鉤重餌重和這個吃餌的力平衡,進嘴了,擺頭加力浮漂有了動作,釣的頓,但是你打到魚了,這個是相對魚吃餌的靈敏,野釣夏天大生口這個問題不大,初冬早春還是要注意下的,冬天釣輕口尤其。我們調釣的靈敏就是在這個裡面找平衡,魚吃的舒服了有動作釣到魚漂自然就靈敏了。

排除質量因素用漂最關鍵的點還是在人,不是在水邊人你看別人啪啪啪一頓連你就覺得人家漂好餌好,你就一定要有,到自己手裡釣不到魚了又覺得東西出了問題,一批浮漂上市成千上萬只,有人用的好有人用不好,你能說人家漂不靈敏?其實往往出問題的就是自己,實在覺得自己沒問題的就看看自己屁屁,你屁屁坐正了麼。

最好的情況是買浮漂的時候先看看做工,問問自己這個漂的形狀符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大小適用於哪種水域和魚情,兜裡大米夠不夠買個響亮的牌子提升下自己釣魚的逼格,如果張口就來一個老闆你這漂靈敏不,我估計接近百分百的回答都是:靈啊,絕對靈啊!然後買回去當擺設。

不校對了,錯字或者拗口的大家理解下,技術上的問題多提建議,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