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有多铁呢?

宋安之


我小的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谁谁端的是铁饭碗,令人羡慕。当时不太懂,还真的以为他们吃饭是用铁碗盛饭,觉得好神奇,后来才知道铁饭碗就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比如说公务员之类的。



在清朝的时候也有一种手拿铁饭碗的王爷,被称之为铁帽子王,很铁的那种。

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

在清朝王爷的正式名头里面,没有铁帽子王一说,正式的说法叫做世袭罔替。


铁帽子王是亲王里面的一种,亲王之说由来已久,从西晋开始已经出现了这个封号。正常来说,这种封王只给皇帝的儿子、兄弟,别人是得不到这个王位的。以前各个王的前面只有一个字的,那就是默认的亲王,比如什么晋王、赵王什么的,都是亲王。

清朝比较特殊,他们的亲王都是统一的一个名头,叫和硕亲王。 清朝的亲王权利很大,不像有些朝代一样,为了防治他们干政作乱,而不用皇室。满清的亲王在内可以主政,到外面还能领兵打仗。而且这亲王之位,基本都是由功劳得来的。满清在初期和汉人作战,努尔哈赤的几个兄弟、儿子基本都在领兵,在长期的战斗中建立了很多军勋,这些人从较低的爵位开始,通过积累功勋,从将军等职位,上升到贝子,然后再逐渐到了郡王,然后再有重大的功劳,这才能晋级为亲王。


所以,在清朝前期,想得到这个爵位,真的要去战场上拼杀才能得到。 亲王的权利大,俸禄也多,在清代,一个亲王一年就能得到万两白银,还有五千石粮食,所以光靠这些东西,就足够王府里面奢侈的用度了。不过亲王虽好,却只能封了这个爵位的那一辈人享受,后代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皇亲都是从较低的爵位慢慢上升到亲王,而亲王的后代又要沿着这个顺序被削弱。

亲王的儿子只能得到郡王的爵位,再往后继续降低一等,于是到了后面,亲王的后裔就成了一个没有高等爵位的普通宗室,这和以前的朝代的做法一样。不过后代人如果再做出了功绩,也能得到赏赐,如果积累了很多功劳,就会再次晋升到高级的爵位。

不过,铁帽子王却不一样,其后代可以原封不动的继承他的爵位,而且是世代继承,先祖是亲王,后代可以时代继承亲王的爵位,先祖是郡王,其后代世代都可以继承郡王的爵位。当然,这有两个前提:首先清朝得存在,清朝都没了这铁帽子也就就变成铁锈了;另外一个就是皇帝没有剥夺这个铁帽子,别看是黑帽子,但是只要皇帝愿意,也是随时可以剥夺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个铁帽子到底是有多么铁了,如果上好几代人以后,寻常的亲王后人早已经成了普通人,而他们的后人的嫡系继承者,依旧是尊贵的亲王,是最顶级的爵位。

整个清朝,也就12个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其中前八位都是清朝建立之初的大功臣,都立下了很多战功,比如说睿亲王多尔衮。怡亲王这一脉则始于雍正的十三弟允祥。后面三位都是在慈禧时代才被封为铁帽子王的,铁帽子没带多久清朝就没了,比如说庆亲王奕劻这一脉,就奕劻自己是亲王,然后清朝就没了。


小镇月明


铁帽子王就是王爵的世袭罔替制度,可以世袭,无须降等。在清朝享有这项待遇的只有十二人,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最高等级就是和硕亲王,其次是亲王世子等,因此只有和硕亲王才可以世袭罔替。

(铁帽子王)

除了清初设立的八个铁帽子王,如代善、多尔衮、多铎等,其余四个分别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和硕怡亲王,咸丰皇帝的六弟和硕恭亲王,光绪的爸爸和硕醇亲王,晚清著名贪官和硕庆亲王奕框。

(多尔衮)

在设立这项制度的时候,满清期初只是为了笼络亲贵,安抚宗室。在满清入关的时候,一些皇亲国戚都立有不世之功,拥有极大的权力。

那么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否可以“任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努尔哈赤时代有满族八王议政的传统,这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这套制度对于结束裂土分封制度,维护中央权威有重要意义。

但是清王朝的封爵制度比以往朝代更为严厉,有封号而无封地,只能居住在北京的王府,不能掌握军队,而且除了世袭罔替的王爵,其它王爵都要隔代递减,这样就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的隐患。

(清代爵位)

而且铁帽子王也没有“免死金牌”,以多尔衮为例,其跋扈的擅权,严重威胁到了顺治的统治,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下诏削多尔衮爵位,直到乾隆年间才平反,追谥为睿忠亲王。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39篇)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清代的王爵承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降等承袭,子孙在承袭爵位的时候每一代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由亲王降至镇国公,由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还有一种是原等承袭,也称作世袭罔替,子孙在承袭爵位时依照原有等级承袭,世代不变,这类王爵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了。

(睿亲王多尔衮)

有清一代三百年,仅有十二家铁帽子王,其中头八位是因开国有功而敕封的,后面四位则是因为政绩突出而受封。在这十二家铁帽子王里当属睿亲王多尔衮最为厉害,如果没有他清人就很难入关,定鼎天下。

(恭亲王奕訢)

十二位铁帽子王:

礼亲王,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睿亲王: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

豫亲王,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

肃亲王:皇太极长子豪格;

庄亲王:皇太极五子硕塞;

郑亲王: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

克勤郡王: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

顺承郡王: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怡亲王:康熙十三子允祥;

恭亲王:道光帝第六子奕訢;

醇亲王:道光帝第七子奕譞,光绪帝本生父;

庆亲王: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嫡孙奕劻。


老照片


铁帽子铁的是指帽子,不是戴帽子的人,世袭罔替的王爷犯了错误革爵(如第九任礼亲王昭链,第六任克勤郡王平郡王纳尔苏)都因过失革去爵位,由兄弟子侄继续袭爵!铁帽子王也不是免死金牌也有被处死(如第十三任郑亲王端华,第七任怡亲王载垣在辛酉政变后被赐死,支持义和团的第十任庄亲王载勋也被赐死)。所以袭铁帽子王爵的人并不保险,被申饬,罚俸,革爵,圈禁,甚至赐死都有!还有简亲王(第二代郑亲王系)济度,科尔沁亲王世子纳尔苏,都英年暴薨(据说是为了家族的铁帽子自尽的)。显然铁帽子王犯了错依然会被处理!一句话:帽子是铁的戴帽子的人是肉的!


一叶小舟风雨渡


其实真的没多铁,就是一种形容而已,类似于丹书铁劵吧,一切解释权在皇帝那里,如果得罪了皇帝,完全可以剥剥夺。但其带来的好处也很多吧:

1、无上的荣光,有这等优待的,基本全是对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清朝早期的八大铁帽子王,全是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中后期的四位铁帽子王中,和硕怡亲王胤祥在九子夺嫡中支持了雍正,所以获封(乾隆时期定的);和硕恭亲王奕訢不用说了,负责给慈禧太后擦屁股的卓越政治家,无可辩驳;至于和硕醇亲王奕譞是光绪亲爹,没办法啦;和硕庆亲王奕劻职业贪污犯和拍马屁专家,他的获封也代表大清帝国穷途末路了。


2、世袭罔替、不降爵。众所周知,清朝的爵位制度是降爵获封,你爹是亲王,你袭爵就是郡王,以此类推,当然你要争气,也可以往上提。铁帽子王就铁在这里,万年不生锈,呵呵(只要不出大事儿)。

3、荣华富贵享不尽。早期的八大铁帽子王,在入关后,他们的后裔很多都不在中央的权利中心了,实权不在手里,但薪水照样领啊,还有政府分房(铁帽子王府)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不过还是我说的,这东西好不好用,全在当政者的一句话而已。历史上被夺爵的就多得是,当然夺爵的多数把爵位让给了兄弟之类的,最有名的当属怡亲王载垣,他是咸丰托孤的八大顾命大臣之一,不过在辛酉政变中被抓,赐自尽,铁帽子被同治剥夺(其实是慈禧啦),但后来不久也被恢复。

铁帽子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需要而已,而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他们没有封地,基本就在北京呆着,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开始,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黑水布衣


所谓铁帽子王,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到,是类似铁饭碗一样的尊贵称号。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独有的爵位,整个清朝只有12位。

那为什么说铁帽子王铁呢?

最直观的就是铁帽子王的爵位能够世袭罔替。一般的爵位都是世袭降等,也就是传一代,爵位降低一等。但是铁帽子王呢,是不管怎么传代,爵位等级都是不变的,这可就厉害了,因为只要获封铁帽子王,就能让自己后世代代富贵。

而铁帽子王的待遇相比一般爵位来说,也更加优厚,铁帽子王年奉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而且还有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府,这可不是一般爵位能享受的殊荣。

至于铁帽子王的爵位获封也是无比的困难。

清朝的爵位主要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整个清朝历史上的12位铁帽子王,有8位是开国初期获功封,这八位都是开国元勋,属于战功卓越之人,比如代善、多尔衮等人,而另外四位都是恩封,怡亲王胤祥是雍正时期获封,看过《雍正王朝》的人肯定都知道,胤祥对于雍正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多么到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胤祥,就没有雍正王朝,而另外三位都是咸丰帝的儿子,包括恭亲王奕䜣,从这些人就可以看出,获封铁帽子王有多难,也应该能感受到铁帽子王有多荣耀。



铁帽子王的爵位确实名副其实够铁,但是戴铁帽子的人却不一定够铁。因为清朝对权贵管理的比较严,尤其是清朝前期,很多有爵之人获罪除爵。比如说代善的儿子在承袭爵位后,就因为获罪被降爵,再比如铁帽子岳托的后代也是因为获罪被除爵,其铁帽子王爵位被转给他人,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铁帽子王其实也不是想象的那样“铁”。


大耳朵金丝猴


有多铁?就是让你当大爷,还是那种祖宗十八代都能轮一遍的大爷,你说铁不铁?


“铁帽子王”主要是一些皇族子弟或者颇有军功的皇族成员才有资格享受此等殊荣。清朝建立之后,为了能够赏赐那些功勋卓著的大功臣们,特意设立了一套完善的封爵制度,而能够享受封爵之人都为皇室成员,这个封爵制度中,分为12等12家亲王铁帽子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2等爵位】中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将军他们这些人是在爵位的传承上是按照降爵顺序世袭爵位的,也就是说获得这12等爵位中的任意一个人,在传承给自己 的子孙的时候,这个爵位是降序传承爵位的,不会按照原本爵位传承的。但是降爵位传承也不会让你传着传着就没有了爵位,而是降序到【辅国将军】就不再会进行降级传承。


而这【12家铁帽子王】就不一样了,他们爵位的传承是不会降序传承的,而是沿着固有的爵位一直传承下去。


而这12家铁帽子中出名的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代善。多尔衮等等,这项殊荣可是说是皇族之内最崇高的荣誉,也许清朝为了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辙,所以才会在爵位上大做文章,而且降级传承的爵位他的俸禄响应的也会减少,所以不会导致给政府很高的财政负担。


可是清政府也许不会想到,即使如此稀释爵位的含金量,满清的贵胄依旧钱多的花不了,(正是应验了如今马云的那句话:即便我将阿里巴巴的股份稀释到这种地步,我还是这么有钱)。


但是遇到特大的罪过也会直接削爵,或者给你进行降爵。而这又显得铁帽子王并非有那么“铁”了,只是在名字上特别好听,而且他是清王朝最富有含金量的“铁饭碗”,没有经历过开国大业的风风雨雨,没有特殊的重大贡献,这个“铁帽子”王是不会直接给你的。


历史总探长


铁帽子王是清朝民间俗称,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这种爵位可以一直承袭,并且不会被降爵位,清朝一共设有12个世袭罔替的王,也就是铁帽子王,清朝初期设立铁帽子王也是因为这些皇室宗亲对皇室和国家有着突出贡献,尤其是清朝初期,铁帽子王的权力是极大的(铁帽子王是先有极大的权力才有这个称号,并不是有了这个称号之后才有的权力)。

那么这个铁帽子王到底有多铁?

如果是清朝初期的话确实比后期要铁很多,权力高不说,还处处得到皇帝的照顾,当时清军入关,这些被封为铁帽子王的人,都有议政权,基本上都是八旗旗主,并且有兵权,因为入关后清朝根基不稳,所以必须借助宗室的势力来巩固,这时候的很多王室犯罪受到的处罚并不严厉,即使到了康熙年间,他们都经常受到照顾,基本上犯罪也都只是简单的罚款,除非是严重的,但即使是这样也不会有死刑,这样看来还算是挺铁的。

铁帽子王后期并不铁,但就这个爵位的制度和特权来说是比较铁的。

实际上铁帽子王究竟铁不铁,完全是看皇帝的权力有多大,随着后期皇权的巩固,国家逐渐稳定,尤其是康熙雍正大力调整爱新觉罗家族势力,设有军机处,官员大多都只参与政事,议政大臣会议已经取消,所以这些所谓的铁帽子王对国家大事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个时候的铁帽子王就不铁了,他们的后代大多都只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如果有犯错或者越权的,那下场就是“铁帽子”都给你打烂。

我们不妨看几个典型的铁帽子王,这个人物大家都直到,就是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的权势极盛,曾经是顺治帝的皇父摄政王,这个时候,多尔衮的排场非常大,所有出行的礼仪都是按照皇帝的制度办的,奈何生前权倾朝野,顺治皇帝并没有实力打压。

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皇帝立刻下令取消多尔衮的爵位,撤去庙享,罢黜其宗室地位,财产和占地全部充公,就连自己的弟弟也受到连累,直到乾隆年间才得到平反。

还有就是咸丰末年,郑亲王端华和肃顺,他们原本就是受了遗诏共理朝政,奈何两人于慈禧不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肃顺被杀,郑亲王端华自尽。还有礼亲王的后代,因为被弹劾侮辱大臣、对庄头滥用私刑之后被削掉爵位。

之所以说铁帽子王铁,大多是因为这个爵位铁,而不是这个人有多厉害,怎么都不会被惩处,因为铁帽子王制度规定,如果这个世袭罔替的王被废除,他的旁支或则其他后代又可以承袭铁帽子王。

所以说如果继承铁帽子王这个爵位,还是应该有所收敛,毕竟自己不够牛,所以他们往往犯错之后会受到惩处,比如降级、夺取爵位、圈禁发配。

还有人认为铁帽子王就是铁做的帽子,实际上是有帽子,但是这个帽子的材料是宝石做的,而其中为什么成为“铁帽子王”,这个铁更多的是指这个世袭罔替的制度固定,意思是稳定、不改变,世袭罔替可以承袭爵位不降级,但是并不意味着承袭爵位的人就可以肆无忌惮,毕竟不是开国功勋,所以还得收敛些,不然承袭爵位的可能就是其他旁支了。


羽评郡主


铁帽子王是什么?

铁帽子王在满清指的就是可以世袭罔替,且永不降爵的王爵。自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为多尔衮平反之后,随即将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的制度明文确定。而此时乾隆也明确八个王爵是可以世袭罔替的,即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这八个王爵获得了可世袭罔替的永久爵位。之后雍正时期怡亲王胤祥被赐予世袭罔替,同治时期恭亲王奕訢被赐予世袭罔替,光绪时期醇亲王奕譞被赐予世袭罔替,及庆亲王奕劻被赐予世袭罔替。而自清亡之前,满清总共有12位王爵获得了世袭罔替的恩赐。



铁帽子王的权利

铁帽子王相对于普通的王爵拥有二项独特的权利。其一铁帽子王的爵位是永不降爵的,其后代子孙都可以选出一人来继承这个爵位,而普通的王爵是采取降爵继承的制度的,也就是说这些后代子孙只要继承即降爵继承,比如原是亲王,继承就将郡王,郡王就将贝勒,直至降到辅国将军就再不会降。其二铁帽子王可以获得一座在北京的永久王府,而不像普通的亲王一旦降爵继承就得将王府改为府,而不能再称之为王府。



铁帽子王很铁吗?当然不是

当然铁帽子王看似很铁,但却始终都得听从皇帝的意愿,皇帝让他是铁帽子王就是铁帽子王,不想让他是立马就可废除。我们要知道清朝的王爷可不像明朝的藩王那样的有权利,清朝的亲王们一辈子都要待在北京城里,等同于被圈禁,非皇帝命令不得出京,可以说清朝的王爷们是彻彻底底的无权无势之人,他们有的只是那一个看似高贵的爵位罢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清朝所有的亲王都是满清皇帝手中的玩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说铁帽子王也是如此,皇帝想让他是他就是,不想让他就不是,那么谈何铁不铁的呢?



而事实上在清朝也的确有多起铁帽子王被剥夺的情况。比如同治十三年,恭亲王奕訢因劝谏同治不要修建圆明园,而被同治迁怒同时被剥夺了世袭罔替的权利,也就等同于失去了铁帽子王的尊号,当然后期还是被慈溪恢复了。道光八年庄亲王胤禄因办事不力,又在道光禁鸦片的关头吸食鸦片而被剥夺了铁帽子王的帽子,降为郡王。再比如乾隆五十二年,豫亲王裕丰因参与了林清之变而被夺去了豫亲王的铁帽子爵位。



可以说从以上看来,其实铁帽子王真的不铁,他们的一切都掌握在满清皇帝的手中,是生是死皆有帝定。


澳古说历史


铁帽子王名义上世袭罔替,到底有多铁,其实情况比较复杂。

清代实施降等和嫡长子继承制,即使是铁帽子王的后代,也只能有一个儿子才能继承爵位。

清代初年,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王,功入八分,后来增加到十二家族,显赫一时。

铁帽子只管当代富贵,不管后代富贵。只顾及嫡长子地位,不考虑非嫡长子和庶出后裔。对于铁帽子家族非嫡长子的其他儿子,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需要降格继承,还需要考试选取,分功封,恩封和考封三种模式。

如果成绩确实优秀,赋予低一级爵位。对于那些成绩太差的,有的人干脆失去爵位,成为闲散宗室。

因此,清代早期的铁帽子王家族有的庶出儿子,不断繁衍,支脉愈发扩大,到了清中期,生活已经相当贫困,入不敷出,成为朝廷救济的对象,失去了曾经的铁帽子荣耀。朝廷规定的爵位只有十四级,等继承到最后一等的奉恩将军之时,也就意味着铁帽子家族失去了再继承的空间。当然,铁帽子家族毕竟是皇族宗室,宗人府管理者如果见有的旗人或宗室觉罗生活忧虑,也会有补助措施,每个月给糊口的钱粮。

并且,铁帽子家族是和清代早期的政治商议体制相关的,入选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旗主亲贵,大部分是铁帽子,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直系亲属。后来的辅政王大臣们,也都是皇族宗室或旁支,不是普通人。

战事减少,铁帽子家族成员都是吃皇粮的老爷太太,逐步蜕化堕落,供养成为一大笔开支。后来,康熙雍正和乾隆不断实施集权,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同时削减铁帽子家族待遇,严格规定后裔继承法,所谓的铁帽子家族,慢慢就成为只有经济特权而无政治地位。

温水煮青蛙,到了清代后期干脆连经济待遇也逐步不能落实了,造成了旗人亲贵的衰落。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