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希音堂第十六期练笔

夫历代名贤,唱和雅集,以流觞曲水,雅歌投壶为趣事;以关注民生,针砭时政为人事。今希音堂诸人以复兴国学,传承道统为己任。身体力行,践行诗教。今温故知新,相互探讨,特重温朱文公《白鹿洞书院学规》,依夫子教导,读书穷理,推己及人。望希音堂诸位以诗词为媒,交流体会心得。以期传国学之精魂,正诗坛之风气也。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附《白鹿洞书院学规》----朱熹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於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後有所持循哉?近世於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於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於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於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於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本周轮值小组成员:行吟,缘,山荣,丁香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书愤

戏子风流座上倾,娘炮骚首得成名。

如今铁马秋风远,隐隐红楼尽笑声。

缘来乱点:一首七绝,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种种非正常现象所表现出的担忧、讥讽、乃至愤怒

沉迷于歌舞升平的人们,忘记、无视正能量的存在,却对那些戏子、娘炮趋之若鹜,尊崇有加,以致于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严重被缺失,被扭曲,又怎么不让人气愤和深思哪!我想,尽管绝句本身语言稍显直白,但是现实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哦。

因快乐飞翔兄是第一个占楼的。因此评析可能多些吧!既然写了,行吟也跟贴评个。

诗友快乐飞翔这首七绝很是贴近当今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诗亦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之本分也。

网上有言: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又云:戏子当道,国之哀已。又有“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 之类娘炮。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以至于某社发声直言:“娘炮”之风当休矣!

《书愤》一诗,顺势而生。作者语言平实,行文章法亦有特点。需指出的是三四句转而不叹,又回到情境描写,致“愤”隐而不申也。其诗一、二、四句“戏子”、“娘炮”、“红楼”人物并举,扩展成诗,且主观表达过多,主动强加以意象,还真像个四句七言的议论文。

另,新词汇“娘炮”一词中“炮”有平仄两读,愚认为用作“娘炮”时当为去声,于此诗中失对。

其实飞翔兄从现实入手,描述礼崩乐坏场景,转而思考,是能够完全突出本期的主题的。

行吟敬上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七绝•读学规有感

秋浪田间笑暖风,趁晴收获醉乡翁。

瘦枝瘪谷头昂起,好穗肥株把背弓。

缘:整首绝句立意不错,旨在表述谦虚的人会更丰满,浅俗的人才会趾高气扬!这与主题意义保持了一致,不错!美中不足之处,是首句过于繁琐,承句略有脱节,没能起到应有作用。

谢缘点拨,辛苦了!修改如下,望再指教!

七绝•读学规有感

秋浪层层舞暖风,香飘九月醉长空。

瘦枝瘪谷头昂起,好穗肥株把背弓。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感赋

俗尚浇漓鬼笑人,德行沦失念清尘。

千载山房闻大吕,遐音可醒醉中身?

缘来乱点:

如今的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了真情真意,互相敷衍,互相防范,其原因不外乎道德规范的缺位!

这直接导致了无法保证人们对事对理的正确分析!然而,那些貌似古板的道义的声音,还能唤起人们早已麻痹了的意识吗?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教育的必要性。

绝句本身章法合理,清晰。

德行沦失念清尘

连接的稍显生硬。

还请自查一下格律哦,“德行”二字平仄有误。

写给楼主的:

白鹿洞前闻大吕,儒生折服弯腰语。

衷肠欲诉谁能知?惟有清风明月侣。

行吟歪评:大家都说楼主的诗神神鬼鬼的!果不其然,今又遇到。你说他鞠个躬吧!弯个腰就是了嘛?偏要做个体操,来个折腰体。小心下不了楼,并且没人扶哦!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七绝《白鹿洞书院学规》读后感

功名利禄视烟尘,庶几中庸正自身。

治国齐家明义理,笃行穷德尚称人。

缘来乱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古至今,文人们十年磨一剑,也不过是为了功名利禄,真正能超然物外的又有多少哪!大贤们倡导的中庸之道,固然倍受推崇,其实也是符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的,毕竟人们都循规蹈矩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嘛!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教育方向,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哦。 整首诗都在围绕起句说理,最后得出所谓人的概念结论,也可谓是说理成章。不错。(只是对人的定义有些苛刻哦 )

另,请注意一下庶几的读音哦

谢谢你的精心点评!辛苦了!在这里“几”为平,出律了“庶几”改为“向善”

七绝《白鹿洞书院学规》读后感

功名利禄视烟尘,向善中庸正自身。

治国齐家明义理,笃行穷德尚称人。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匠心选萃铸名篇,不废光阴世有传。

吾辈应知规矩在,始能随意构方圆。

缘来乱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古圣先贤早就告诉了我们要重视教育,要重视规矩,这样才能不枉此生,才能于有益于社会。信然!前二句指明了从哪里去学,后二句推出了学习规范性的必要,语言简单明了,可赞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七绝·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解惑传经教化人,清音涤尽俗心尘。

读书不搏名和利,治国修身德为珍。

“为”有平仄两读,在此诗中当为平声。出律了!

多音字的忽略一是自身方言俚语问题、二为古今音异读问题等。目前出现的问题有不少例子了,我们当自省也。

谢诗友点评,已改正如下:

七绝·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解惑传经教化人,清音涤尽俗心尘。

读书不搏名和利,治国修身德最珍。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似醉索思低语吟,文公选萃记于心。

修身养性言忠信,遵纪强国做华人。

嗯!学习强国!“老王”果然深有体会。佩服佩服。只是“似醉”不说醉话为何装醉呢?直接“掩卷”得了呗!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前辈读书明事理,今人处世暗心机。

问渠清晓如其悟,活水源头一脉依。

丁香点评:这首诗一二句类比“前人”和“今人”的不同展开,三四句化用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出自己的感悟。条理清晰,观点分明。

第三、四句“如其悟”、“一脉依”,依的当是“明事理”,那么第二句这里的“暗心机”却是矛盾的,今人应依源头继承,才是一脉可依。从这个角度去写比较顺畅、合情合理。

另,明事理、暗心机这两个点切入作为前人和今人的处世特征不是很妥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一定今人今世就是“世风日下”。

多谢诗友点评!自己解释一下,心机自古以来就有,并不是指所有的心机都不好,还有心思机巧之意,所以更谈不上世风日下了。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梅勤雪夜知寒苦,竹有贤明易近人。

最爱菊芳无势利,兰幽潇洒洁清身。

缘来乱点:梅兰竹菊,四君子也!梅,孤高,兰,清幽,竹,坚劲,菊,淡泊。人能效自然而行之,必亦不凡。整首诗,分述四种植物之品德,意在唤起人们的见贤思齐之心,不错!(可惜的是,我没有看到分述后的合句哦 )

多谢指点,定改正!

读《院学规》有感

音堂学学规,反省自凌晨。

领悟前贤意,提纯晚辈身。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独生惯养入黉门,应试少规怎育人。

传统国学抛脑后,浮华世界抱残魂。

山荣点评:转结两句语意尚好。诗律存在问题很多:第二句孤平,人为十一真韵,不押韵。建议加强诗律学习。

(新韵)

独生惯养入黉门,应试虚规怎育人。

传统国学丢脑后,浮华世界抱残魂。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老眼昏花不识丁,诸多古训怎厘清。

焚膏继晷难成律,网上偷翻诵读声。

丁香点评:此诗颇具意趣。犹第四句“偷翻”两字形象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整首诗流畅自然,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努力学习钻研之态跃然纸上。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七绝.读《白鹿洞书院学规》【题悟空修行】

一身浩气入婆娑,两眼精光辨鬼魔。

棒打途中不平事,修来法性见弥陀。

实在为难,请来猴哥帮忙了!

缘来乱点:您这是要取经的节奏吗[耶][耶]一个活脱脱的猴哥形象跃然眼前了!佛祖明示世人曰:人人皆有如来本性,只是被后天的贪嗔痴慢所蒙蔽,故而远离了大智慧,以致于陷入了六道轮回!所以啊,法性本来就有的哦(我们一起去取经好不好[呲牙][呲牙])

九儿:承蒙诗兄不弃,盛情相邀,九儿自当同路修行,愿早取真经!谢诗兄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七绝: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白鹿无踪早无迹,古风渐失使人哀。

可叹今代多诗派,却少传承咏诵才。

山荣点评:格律无误,思路清晰,主题明确。文辞略显直白,导致诗意变淡。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

先贤圣道倾,吾辈赤心诚。

白鹿已无迹,青衿犹有声。

春埋育人种,秋望倚天擎。

莫讲今无道,且听雅韵鸣。

芳草诗友的这首五律前两联很有特色。平常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里却是同根生,连理枝也。“先辈”与“白鹿”、“吾辈”与“青衿”互相呼应,行文章法值得学习。只是感觉颈联转得有些偏了!“当发声”时应有声嘛?是黄钟大吕?还是丝管弦乐?还是其他?应有所表达。

另尾联尾句犯孤平。再有“青衿”一词指代儒生似不如“青衫”明确。

谢谢行吟点评!的确,颈联有些在凑了,我再想再改!“青衿”来自诗经里的“青青子衿”。汉·毛氏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所以,“青衿”就是指读书人。

(汗!我只想到衣领,只考虑了年轻人。倒没有细思。受教了。行吟敬上)

汗!我这是班门弄斧啊!听了行吟的建议,后两联做了修改,还是不太满意,但也黔驴技穷了,只好勉强晒上,坐等再指导!

先贤圣道倾,吾辈赤心诚。

白鹿已无迹,青衿犹有声。

昔闻朱学礼,今喜德能行。

莫讲学无道,遥听雅韵鸣。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学诗有感》

诗词读几番,古典变今源。

苦钻千秋著,希留几滴痕。

书联能寄意,墨画尚传孙。

承接中华魄,宣扬强国魂。

缘来乱点:这首五律,对仗还说得过去,但是立意有些不太明确,有些散。

墨画尚传孙,这也是学诗得到的感触吗。 尾联也有些虚张声势的嫌疑哦!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常追诗趣慰心神,半榻经书伴率真。

意欲笃行千里外,甘为诗海寂寥人。

丁香点评:这首诗中最喜欢的就是“半榻经书伴率真”这一句,朗朗上口,有一唱三拍之感,写出了读书人的直率坦诚。

整首诗言浅意深,情感真挚。“笃行”二字承上启下,既肯定了前两句的所描述的生活状态和个人品格,又进一步深化了其后的表达。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不过如此。“寂寥”两字可做恬静、淡泊解。王充 《论衡·自纪》:“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嵇康 《卜疑》:“有宏达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但这一句前有“甘为”两字,故做甘愿忍受孤独寂寞之清冷,稍觉升华不够。不知换做“原、元”字如何?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白鹿洞怀古(新韵)

我欲骑白鹿,飘然物外游。

洞中怀古泪,且为李、朱收。

丁香:诗兄的好绝有道不尽的洒脱自由,赞。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学规》有感。

白鹿神光一洞开,希音出世涤尘埃。

先贤追迹寻钟吕,但愿清澄驻九垓。

山荣点评:意象鲜明,诗句流畅,末句使诗意得以升华!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白鹿学规读后感

但喜能闻大道陈,犹同酥雨润衰身。

唯嗟几识先贤意,攘攘一街名利人。

赏雨兄这首七绝前两句值得学习,比喻得当,承句亦不失章法(“嗟”承上启下也)。只是结句想推己及人,却不知置自身于何处也!

另据《漢語大詞典》:攘攘 拼音:rǎng rǎng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书规有感

攻书岂止博功名,穷理为开心智明。

莫学旁门钻左道,方圆处世众人倾。

山荣点评:以说理为主,主题尚明确,唯整诗缺乏诗味,“为开”、“众人倾”两处均可再酌!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学规有感

幽幽芝兰气,空谷溢芬芳。

鹿洞藏明镜,先贤风骨长。

山荣点评:显而易见,欲用幽兰之芬芳,类比出学规之内涵,只是转结两句炼字尚欠火候。构思尚好,转结仍需改进!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山寨

一个小瓶藏在山,白云青水入其间;

瓶中要想新鲜在,有进有出门莫关。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读白鹿洞书院规随感

林深何念远,白鹿亦能知。

泉石依山水,风频送院规。

以《白鹿洞书院学规》为题,展开诗词创作,交流体会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