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珠玑巷,广东省南雄市县城北,位于古代南粤与北方的交通要道上,用鹅卵石砌成路面的古驿道由北向南,穿巷而过。古时北方官民南迁,多在此居住后,再移居南粤。珠玑巷,是古代中原人拓展岭南的中转站,是珠江三角洲广府人的发祥地,也是海外千百万华侨的祖居。随后南迁后裔开枝散叶如今在珠三角和海外的珠玑巷后裔,总数大约有4000多万人。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有一支封氏族人在北宋时就已定居于珠玑下罗田村,又据记载是保昌(南雄旧称)封坑,其何时由何地迁入尚有待考证。在北宋政和年间,封氏后人封东琚兄弟三人南迁,封东琚居东莞。其余两兄弟分别迁往新会和广州。原珠玑巷下罗田封氏大概从北宋开始南迁至300多年前的明代全部迁出南雄。迁往新会和广州的两支和其它时期南迁部分因为年代久远,历史动荡,线索分散零星,有待考证寻访,这里主要记述东莞一支的源流。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封东琚之子朝奉大夫封德清迁居寮步石埗。在陈琏《琴轩集·宋朝奉封公墓碣铭》中虽然记载封朝奉之父是最早来东莞的,但由于其生卒不详,没有史料记载其生平,所以现在东莞封氏后人都以封朝奉为可查一世祖。但据近年的考古发掘证实其父名封东琚,东莞封氏就可考世系就又增加一世,改尊封东琚为一世祖,封德清为二世祖。大概这就是家族追本溯源的魅力所在吧。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珠玑巷封氏的祖屋。明朝时最后一批南迁封氏先祖将她卖于廖姓。当地村民家谱对此有明确记载。

封氏在东莞寮步落籍几个世纪,历经兴衰荣辱,至今已传30余世。封朝奉搬来寮步石埗村的具体时间也无法确定。在《石步村志》的记载中,只有一个北宋政和年间的大概时间,发展到明代可以说是东莞封氏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当地是人口最多,最富有的宗族,据《民国·东莞县志》记载,封肖瑜,石埗村封家庄人,是明代万历年间人,以商起家,与茶山刘孔武同时被称为“四大银王”之一。他常到北京为皇宫采办珍珠宝物,获利无数。办了数年之久,皇宫累计欠他十万两之多,讨了多次,太监就是不给。太监说:“主上没有给钱,我怎么给你?”肖瑜笑着说:“哪有天子欠债不还的道理,是你们吞没了罢?”隔了一日,那太监拿着一幅黄绫给封肖瑜,上面写着:当今皇帝欠东莞封肖瑜银十万两。并盖有皇帝的玉玺。他遂不敢再问。那幅黄绫,到清朝乾隆时,他的后人还保存着,后因雨水所积而霉烂了。当时封氏居住地称为封家庄,以前没有100万银元是不能称“庄”的,正所谓能称“庄”的肯定是员外,是员外不一定能称“庄”。东莞封氏当年的兴盛可见一斑。随着历史变迁,现在石步封氏不足百人,大部人族人已散居至东莞各乡镇和广州,佛山,清远,韶关,南雄,深圳,湖南江华,香港,海外各地,因为过于分散暂时无法统计总体人丁数量。但珠玑巷封氏后裔正在做搜集发掘整理本支系资料重修族谱和修建宗祠的工作,相信通过努力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脉络一定会越来越清晰,各项宗族事务会更完善,重现当年的辉煌。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历史变迁,城市发展,南雄封氏已散居于城内各地,生活了100多年的老屋已人去楼空,静静地伫立在宾阳门外


东莞封氏回迁南雄支系简介

清光绪年间,东莞封氏二十三世翰廷翁北上祖地南雄创业,落籍宾阳门外,开设“封广隆”字号,经营海味杂货,经营有道,后还开设饼食, “封广隆”除在南雄城乡很受好评外,一直影响到赣南,闽西。封家在南雄有一定知名度,老南雄一说起封氏就知道宾阳门封屋,老一辈在经营待人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南雄封氏由翰廷翁起三代没分家,四代同堂,同众四十多人食饭,相处和睦,后由雄富公一代分家,开设三间字号,分别为“封广隆老店”、“富泰”“湘记”,三间店生意兴隆,后来由于北伐战争,二店相继倒闭,只留下“湘记”,其余各自谋生,后来由于社会动荡,负债过多,难以为继,“湘记”于民国二十六年结业,由雄福翁自创“封广隆庆记”,分十年还清“湘记”所欠债务。一直到解放,1956年公私合营,全部归集体所有,一百多年的“封广隆”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而后世的南雄封氏传人继承和发扬了先辈艰苦创业,开拓奋斗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做人品德,在各自己的行业取得很好的成绩,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

封氏聚居地•支系/广东封氏珠玑巷后裔支系

当年“封广隆”三间字 号,只留下了“湘记”招牌,为南雄封氏后人所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