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企業的招聘信息寫的是月薪4000-6000元,在電話裡詢問卻變成了每月2600元的底薪呢?

MaoMao


工資有這幾個檔,2000-4000,4000-6000,如果是4000-6000一般不會超過6000的,這個是區間收入,是綜合加起來的。

現在招聘挺難的,人事從管理側重成招聘,而且招聘佔比挺大的。所以,招聘信息和電話裡都不會給你說實際工資,當然,面試的時候如果優秀,也會給多些,要自己談。

勞動法規定,試用期工資不能低於轉正工資的80%,所以許多企業就在這裡卡工資,企業比員工精明多了。

在找工作時,有些方法能讓你少去陝騙子公司,首先查一下這個公司的行業,行業不同,待遇差距很大的,再著是公司什麼時候成立的,得看它能不能按時發工資,在有差差一下這個公司在哪個區,有些區工資高。

找工作時,看仔細談看銷售信息,現在是用人市場,電話裡儘量和招聘人員確認下,誰都不想跑來跑去浪費時間。

我是一名人力資源工作者,有二級人力資源管理證,有關職場的問題,可以找我。



青雲遮幕


我做企業高管近10年,招人也招了近10年,接下來,我以站在公司的角色來回答你這個問題,解答你的迷茫並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作為企業,想招到合適的人真的不容易,一般的企業只能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所以公司人力資源部,肩負著既要降低前期人員流失的成本,又要實現大量招人,從中為公司選到合適人才的雙重目的。


所以很多公司採取把工資標高一點,這樣才能更多吸引到人來面試,而實際沒那麼高,也是為了降低前期人員流失的成本。

關於這一塊,我的經驗是,一般銷售類崗位工資標的都比較高,因把提成都算進去了。


而非銷售類崗位,標的工資和實際的不會差距太大,如果差距太大,你也不用面試了,這種不靠譜的公司也活不長久。


相比去計較開始到底給多少底薪這件事,我想給你更長遠的建議,因為這關乎到你未來整個職場的發展,我羅列了三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到你:


建議一、如果想賺錢,不要選擇沒有壓力和挑戰的工作。

太舒適的工作都賺不到錢,比如前臺、文員、行政等等,想以後賺錢,就要往銷售和技術方向靠攏,因為銷售可以讓你的人脈網越來越大,而技術是讓你的水平越來越高,所以這兩個方向只要你努力,就會隨著時間而升值,而其他崗位不會!


建議二、行業很重要,選行業大於選公司。

不同行業平均收入差距很大,我前幾年所在的公司(金融業)月薪拿1萬的都感覺自己不好意思說,而有的行業,感覺能拿8000就高的不得了,所以底薪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行業有沒有前景。


我2012年剛入職時底薪2000元,1年後漲到了14000元,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行業選對了。


建議三、找工作之前,先想清楚自己未來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只有給自己做了規劃的人生才不會被別人規劃,你要知道自己通過這家公司要獲得什麼,要學習到什麼,好為以後自己的發展鋪路做準備,不要學大部分人,什麼都沒想清楚就幹了,最後越幹越迷茫。



以上三點建議,是我親自經歷並深深體會到的,希望對你有用!


風口研究院


我剛才瀏覽了一下大部分答案,有部分人說到最真實的原因了但是沒有人太注意。我來系統闡述一下吧。

現在企業(相對正規,不是騙子)對外招聘所標註的薪資範圍,不是單純的基本工資,而且一個綜合工資,包含了所有費用(不算成本),如加班費等等,可能達到的一個工資,也是一個範圍,因為有人達不到。否則就不會是一個範圍,而直接就是一個直接的工資。這一點在加班多的企業的人應該深有體會。

其次,如果真是4000-6000的企業,也是不一樣的,對應的加班也一定不多,因為多了根本就承擔不起。

第三,體中所講4000-6000,我個人理解應該屬於一線崗位。如果是管理崗或者再高一點,應該也不是這個水平數。

第四,即便是管理崗,工資也不會是一個數,也應該有不同的部分組成。

目前很難再遇到一個公司,說我給你6000的工資,然後再額外給你什麼,比如社保公積金不扣你,公司幫你全交,不大可能。當然也有這樣的公司。

回到正題,這個工資,也就是一種宣傳策略,公司有人拿得到這個工資而已(或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能達得到),而不是基本工資。市場也不可能有這麼輕鬆的活。再說一句,也是多少付出,才會有多少回報。

看有人說銷售員月薪過萬,結果應聘時底薪只有2600。我要講幾個例子,1、你是老闆,你會招個銷售員(普通的銷售員),直接給他1萬,然後提成另外算麼,不大可能。2、那麼這個業務員只拿2600,加提成後能拿到1萬麼?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能實現的在少數。3、我有一個同學,大學畢業後完全可以考公務員,結果沒有,如應聘做了信誠人壽的業務員,畢業到過年5個月,業務提成大概是10萬。但是同期乃至比他早一兩年的人,都做不到月均2萬的提成。說明做的到,但是有難度。4、另外一個例子,是小罐茶、8848手機的創始人,他當初做業務是的能力。

不多說了。估計沒啥幫助。因為懂這個,需要懂工資結構,而實際上很多人不懂。


楓紙1


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之前在公司幹過,要求幫忙招人,我們就在網上發佈信息,剛開始不怎麼會發布,發現瀏覽量太少,根本沒什麼人聯繫,然後人事看到以後就說你是不是傻,要把待遇寫高點,然後電話裡不要談薪資,先約過來,我們都把信息改完之後發現電話果然多了,來面試的人都不少(有點類似於商場的人流量,先把人弄過來,才有成交量)。然後我們就一直這麼發佈

在後來到某招聘網站工作過,發現基本都是這麼做的,如果你的招聘待遇平平,訪問量就很少,就別談什麼招人了!存在即是合理。希望找工作的時候擦亮眼睛。



一頓兩碗半


同樣是打工者的我,經常也會看到這樣的招聘,但其實這裡面的水份太多,打個比方吧,比如說你應聘銷售,那麼他給你的底薪是2600,然後再根據你的能力和業績的提成再加上你的底薪2600,可能還有什麼七七八八的補助,比如電話費,租房補助這些,加起來算勤快點,怎麼都不至6000吧,其實這裡面也有一些提升空間,我個人認為,老闆也不願意給你4千,給你6千,讓你什麼事都不做,一直拿這份死工資吧。4千到6千這只是一個範疇,得看你的能力和業績說話。


守護187306613


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有兩種可能:

1、薪資在目標範圍內。

比如某崗位的真實底薪為3000元,而在網上標識的範圍有2000-3000和3000-4000,請問,作為人事部,你是選擇前者還是後者?我只能說,選擇前者的,你太實誠了。



2、薪資和目標範圍有差距。

就如題主所說,網上標識4000-6000,實際上只有2600,然後經過各種疊加,或許能領到4000左右。



但無論是那種可能,目的都只有一種:吸引求職者。誰都想拿更高的薪資,所以把薪酬待遇寫得高一些,企業吸引力也會更高。

對求職者而言,我們要懂得分辨薪資的真實性。

我曾和下屬閒聊時有談過這個話題,她們一致認為:“那些網上寫著3000~5000的月薪,一般過去後都是3000。”看,這就是被社會摧殘的,自己都有辨識能力了……



關於網上標識的薪資範圍,我給你兩點建議:

1、先了解本崗位在本市的普遍薪資是多少。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行政人員普遍月薪為3000元。而某公司的客服專員薪酬範圍是5000-8000,這種薪酬一看就知道是摻雜有水分的。你過去後,面試官很大概率會對你說:“底薪2500,提成按接電話的個數計算。”

如果你詢問:“那你們為什麼在網上寫薪酬範圍是5000-8000元?能有8000元嗎?”

對方就會回答:“如果你每天能接300個電話,是可以達到8000元的。”

他騙你了嗎?從對話中看並沒有。但實際上,你自己計算一下,假如接一個電話的時長是3分鐘,300個電話就是900分鐘,也就是15小時。這還是每個電話3分鐘的前提。如果是5分鐘呢?所以,這個薪酬只有在理論上能夠達成。除非運氣特別好,每個電話只需要1分鐘。

要知道,所有的付出和收入是成正比的,不要妄想著每天打鬥地主,一個月領30000元。



2、要知道自己值多少錢。

對自己的職務有一個自我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你只值3000元,去面試8000元的崗位,你認為能面試上的幾率有多高呢?你當面試官是傻子嗎?再說了,真把你錄取了,這樣的公司你能呆多久呢?畢竟面試官連辨識人才的能力都沒有,這樣的公司,能走多遠呢?

綜合上述,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最關鍵的。當你有了能力,就不再是工作選你,而是你選工作了,你說是吧?



希望能幫到你。


重燃石


很正常,在沿海,蘇南地區,很多底薪在1800到2500之間,其他的都是加班費,星期天,節假日工作費用全部算上去5000到8000左右,在國內大部分縣裡,工資3000到6000,裡面有不同的工種,普工8小時2500到3000,12小時,3500到6000,你不要以為像電視劇裡白領往那一座,穿著瀟灑,舉止文雅,隨便100萬年薪起步,國內大部分員工都還是高不高,低不低的普通工人,更不要相信什麼gdp,這樣你給馬雲比也不過少十幾個零,中國也就沿海,或者蘇南條件好一點,工資高一點,像國內國營企業收入明顯高於私企,不過那裡只認文憑,大學生就業其實很多出來的工資也就3500左右,在很多企業,文化是一方面,更多需要是熟練工,和大師傅,我們公司就有一個30年工齡的退休大師傅,文盲,月工資6500,脫產,有問題才找他,沒問題坐在辦公室喝茶,玩玩電腦,還掛著車間副主任的頭銜,但是人家精通數控維修,精通電工,啥證都沒有。只有熟練掌握別人掌握不了的技術,你才有資格談工資,其他的都可以好說。要不好好上學,要不18歲到28歲,下苦工學好技術,30歲過後,你就知道拿比別人高的工資,還能混個小領導。是多麼愜意了,不要看過程多麼辛苦,要的是結果,我就是這麼苦過來的,上學不好好上課,結果學徒時候比孫子好不到哪裡,要尊重師傅,上學時候老師被你打敗了,工作時再不下苦工,那麼35歲以後,你只有茫然看人家苦多多的錢,自己卻還是普工。


小雞扛大刀


根據個人多年在深圳的打工經驗,得出結論:臺灣企業;按勞動法,工資不高,管理嚴格。香港企業;按勞動法,工資不高,管理稍微歡松。以上企業,星期天放假或者排休,扣完五險一金,一個月下來也就3000多。國內企業,大多不按勞動法,管理嚴格,天天加班,加到命都沒了半條,沒有五險一金,一個月下來4000左右。外資企業;按勞動法,因為底薪高,所以工資稍微高一點點,管理人性化一點,一般包吃包住或者有補貼。。。。。廢話了這麼多,該入正題了。一個工廠加班多不多?穩不穩定?發薪日期有沒有套路……都可以在招工單上面可以看得出來或者培訓的時候知道,所以大家進廠之前一定要問清楚招工人員並且認真看清楚招工單上面的內容和培訓的時候說的內容,對我們一定有好處。比如說,招工單上面寫的是月綜合工資4500~~6000(可以自己算一下能不能達到這個薪資),每月7號發薪,等於押7天工資,那麼他的工時是按30天來算的。如果寫的是3500~~5000,一般來說”工時”都是截止到25號,等於押12天的工資。綜上所述,適用於普工。。以上全部手打的。。如果有錯漏的地方歡迎大家更正和指出。


桂林大宇客車


以前呢,大量的招聘信息都是寫薪資面議;

後來,包括現在,很多招聘平臺提倡薪資公開透明,所以就有了企業發佈招聘信息的時候寫明薪資。

但非固定薪資如何寫的?特別是銷售類的這種底薪?

看看58上面的薪資:基層銷售員月薪5000-8000;鏈家:只要你努力,現在的行情月薪過萬不是夢。某保險公司:月薪8000起。

這是一種無腦虛假的薪資發佈比賽,絕大部分薪資都是有水分,甚至含有50%以上水分。

目的都很簡單:吸引你應聘。

而有些小公司,特別是初創公司,制度不嚴謹,試用期薪資妥妥的8折,轉正之後變現好的可能還會直接加薪。部分企業的加薪考核區間就是一個季度。

另外,從勞動法的角度,企業並不願意在基本工資多開,而是想辦法用補貼、提成、獎勵等方式發放各種形式的其他工資,進而減少用工風險。

至於社保公積金的繳納比例,大多數企業還是偏低的。


簡歷牛


我們現在招人,就按這個套路。就拿我們自己來講,說說為什麼這麼幹吧:

首先,掛4000元,6000元是為了吸引力;

招聘網上,大家都掛著4000元 ,6000元的,你公司掛個3000元,肯定沒人理。另外,4000元,6000元也不是亂寫的,這個數字不會比你現在的工資低,而是比崗位行情價略高。大家跳槽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希望找更高的收入嘛。當看到比你現在工資更高的公司,自然有興趣瞭解一下。


其次,為什麼面試實際工資有落差?

像我們招跟單客服也是寫4000-6000元;面試的時候,可能只答應給3000 ,3500這樣。和題主描述的一樣,試用期還打折,轉正有條件等等。這樣做的背後企業也是被逼無奈。

通常這樣操作的都是小公司,崗位多半需要對方有一定能力或者是技術的工種。 大公司好招人,招聘條件上就可以直接刷掉一批。 小公司招人也難,賺錢不易,都是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賣時間,賣勞力的崗位,當然不會搞這麼複雜。普通工人,進來就能開始幹活,幹一個星期,還是隻幹一天就走。他為企業是做了事情的,給他結工資,企業和工人都不吃虧。 換作是招業務員,面試的時候,這沒關係,那願意,我努力,我好學……。一旦入職,完全二樣。又懶,又笨,還不主動學習,說二句就要走人。什麼都沒做,坐在辦公室玩1、2個月,小公司還按5000,6000元給他結工資,相信沒幾個小老闆折騰得起。 企業不得不出一個打折方案,不行就按承諾的試用工資結,儘量讓企業的用人損失降到最低。


題外話:

——————

至於,到底能不能拿到企業寫的工資呢? 當然可以,一是你的能力匹配,二是要沉積。

就像題主認為“搞笑”的底薪打折,我也用這套,入職時,跟人講清楚,只要你出單金額達到一萬塊,就能拿轉正待遇,也就是當初寫的工資 !

只要你的身份是打工,任何企業都要剝削你的剩餘價值。企業給的工資高不高,由你剩餘價值決定。以前一個老闆對我講過一句話,印象很深:如果你能幫企業賺錢,你就是企業資產,不能賺錢,還要公司給你發工資,你就是企業的負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