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天津 走向世界】創新驅動 動能澎湃


【活力天津 走向世界】創新驅動 動能澎湃


【活力天津 走向世界】創新驅動 動能澎湃

和平區啟用全市首個民用5G測試基站

【活力天津 走向世界】創新驅動 動能澎湃

中新天津生態城信息園

【活力天津 走向世界】創新驅動 動能澎湃

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三號”

滄海桑田,星移斗轉。600年京畿門戶──天津一直走在潮頭。回望世界各地城市發展史,永不停止的創新、海納百川的胸懷,成就瞭如今的璀璨輝煌。古如此,今亦是。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天津一直在尋找一種力量──不僅對經濟發展的“量”帶來巨大提升,更對經濟發展的“質”帶來巨大改變。這種力量就是創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天津加快創新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近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注重用好創新發展這把“金鑰匙”,以新狀態新作為開啟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上個世紀,飛鴿自行車、海鷗手錶曾是“天津製造”的驕傲,中國第一架標準小型摺疊式照相機、第一輛無軌電車、第一臺電視機……都誕生在九河下梢這片土地。70年來,天津從沒有停下創新發展的腳步。新時代,天津進入到智能製造新階段,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在津問世,第一架從歐洲大陸之外實現首飛的“空中客車”、國產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全球首臺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使用磁懸浮技術的真空泵……曾經的北方工業重鎮天津不僅現代製造業基地初具規模,更以其全方位的開放和發展,讓“天津智造”的響亮名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引擎。

基於良好的創新資源和產業發展基礎,近年來,天津不斷加大的研發投入、配套的科技政策與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逐漸發展的技術市場,使得天津在科技創新領域逐步建立起從科技研發到技術轉化的完整鏈條。根據天津大學課題組的測算,天津市技術對外轉讓數量、技術轉讓接受數量自2012年以來均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長,體現了天津市技術轉移的效果與創新驅動發展的潛力和前景。

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創新平臺的建設。近年來,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浙江大學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在我市相繼建成。目前,天津國家級科研院所及產業化基地、分支機構超過150家,帶動了全市科技創新體系的持續優化。科技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8》顯示,天津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80.75%,連續16年位居全國第三,其中科技創新環境指數首次突破90%,達到92.9%,位居全國榜首。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引智,讓天津創新氛圍愈加濃厚;優化營商環境、制定扶持政策,讓天津的創新步履更加堅定。

去年末,天津連續收穫兩份不錯的成績單。2018年11月21日,首部《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出爐。北京、上海、深圳、天津位列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前四位。2018年12月1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在北京舉行《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發佈儀式。天津多項評價維度排名居前,政務環境評價排名第三,金融服務評價排名第四,並最終入圍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單。

持續改進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產業佈局,服務好、政策優、兌現實的企業扶持政策……天津藉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自貿區升級等多重戰略機遇,吸引越來越多海內外創業者紛至沓來,城市創新的力量日益強大,形成創新發展“鋪天蓋地”之勢。

這是一座中西方文明交匯融合的百年之城,更是一塊將創新精神融入城市發展的創新高地,從600多年曆史中走來的天津,正以全新的姿態立足北方區域經濟版圖上的“新座標”,將繼續依託創新的稟賦,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城”。

發力人工智能 打造天津智港

日前,記者在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天津神經工程中心主任明東教授的實驗室看到,國產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正在利用腦機混合智能技術幫助癱瘓患者用意念“動”起來。體驗者把裝有電極的腦電探測器戴在頭部,並在患病肢體的肌肉上安裝電極。藉助“神工系列”的連接,讓因中風導致偏癱的患者只通過“想”,就能“指揮”自己原本無法動作的肢體“聽話”地完成相應動作,甚至能站起來行走、拿東西,直至慢慢康復。

“‘神工系列’機器人利用腦機混合智能這種更先進的技術手段,真正實現了大腦皮層與肌肉活動的同步耦合,做到身隨意動、思行合一。智慧醫療將給患者帶來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減少病人的痛苦。”明東告訴記者,這項成果目前已擁有包括7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在內的完整自主知識產權集群,創造了腦—機接口領域多項性能指標的國際紀錄。

近年來,天津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精準發力,一系列創新突破填補國內外空白。目前,天津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覆蓋了智能芯片、人工智能軟件及算法、人工智能算力、智能終端產品等全產業鏈條。通過連續兩年舉辦世界智能大會,品牌效應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天津統籌配置國際國內創新資源,加快建設“天津智港”。

根據天津出臺的《人工智能“七鏈”精準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針對智能安防、大數據、智能網聯車、工業機器人等七條人工智能產業鏈,堅持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打造有利於研發攻關、產業培育和產品應用“三位一體”發展的大智能創新體系。預計到2020年,天津將研製一批重大基礎軟硬件產品,研發100項關鍵共性技術及“殺手鐧”產品、150項重點新產品,3至5個關鍵領域進入國家佈局;培育人工智能科技領軍企業10家;建設2至3家國家級或部委級創新平臺,把天津初步打造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新高地、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城市;天津人工智能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

城市“智慧大腦” 打造生態宜居樣板

每到用餐時間,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商業街的京東X未來餐廳裡總是人頭攢動。自從去年這家餐廳開業,很多人慕名來到這家國內首個有機器人全程參與的智能餐廳,期待獲得全新的智能就餐體驗。作為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重大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正借力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努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智慧城市新樣板。

“生態城圍繞智慧城市打造了多個應用場景,完善智能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態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場景包括智慧民生、智慧家居、智慧旅遊、智慧生產、智慧商業等,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智慧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居民的智慧生活體驗。”

智慧城市的發展前提是建立一個信息化的城市和社會,要有數據應用和場景應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無論是在信息化程度、數據整合還是場景應用方面,生態城都走在了國內前列。如今,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大到調節整座生態城的燃氣輸送,小到監測每一戶的空氣質量,智慧項目隨處可見。生態城搭建起一套實現數據高效處理的公用事業管理平臺,改變了過去每個系統都要配套機房等設施,實現了風力發電、垃圾運輸、城市交通等不同系統的數據集中處理,效率也提高了3倍以上。在此基礎上,生態城進一步開發大數據的計算分析本領,用提前預警的方式,從源頭解決交通擁堵、管道破裂等突發事件。

“目前,生態城正繼續全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未來將朝著‘1+3+N’的框架方向發展。”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告訴記者,“1”是建設一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整合相關的城市運維與管理信息,今後包括交通出行、食品安全、菜價、蔬菜農藥殘留物檢測結果等都將在相關渠道發佈,並且會從“醫食住行樂”入手,改善人們生活,比如探索互聯網醫療診詢。“3”是指一張圖匯聚城市全部信息數據,一張網結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收集、再利用數據,一個ID認證碼讓企業人員和居民兌現公共服務。“N”是未來要建設若干智慧應用項目,給企業創業、居民生活帶來更多科技和智慧體驗。

取得前沿突破 建設超算強國

“‘天河三號原型機系統’開展大規模應用以來,已經在基礎前沿創新、產業創新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涉及國家12個重大創新專項領域、數十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80餘家合作單位依託‘天河三號’原型機,完成了大規模並行應用計算。”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告訴記者。

去年7月,由國防科技大學和國家超算天津中心等團隊合作承擔的“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系統”研製項目,經過兩年多的持續關鍵技術攻關和突破,原型系統研製成功,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部署完成,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組織的課題驗收,逐步進入開放應用階段。

E級超算是指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數學運算的超級計算機,被全世界公認為“超級計算機界的下一頂皇冠”。通過多年積累和不斷的技術創新,“天河”超級計算機系統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實現了整體自主可控。“天河三號原型機系統”全面搭載國產自主芯片,實現了可適應科學計算和數據處理多應用需求的柔性體系結構,可支持十萬結點規模的高速互連和光電混合高速信號傳輸技術。在原型樣機系統基礎上,“天河三號”超級計算機最終有望於2020年研製成功,其運算能力將比“天河一號”提高200倍,存儲容量提高100倍。

“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是我國“百億億次計算機研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第一階段成果。下一步,“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將成為基礎藍本,支撐我國百億億次計算機快速研製部署,同時將面向國內外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服務,提供高質量的計算服務和技術支撐,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創新,繼續為提高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服務,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助力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