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探索“綠色+”發展之路 推動高質量發展

天藍如洗,花紅柳綠,暮春時節的龍鄉大地風景如畫。在城區各大公園層層疊疊的綠色中,市民呼吸著清新溼潤的空氣健身休閒;在奇彩夢園、玄天湖等景區,人們盡情徜徉在花花世界、青山綠水間,盡顯人與自然和諧之美。“銅梁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家門口就是一個大公園,這就是最好的綠色福利!”不少市民感嘆道。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好的公共產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銅梁堅持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擺在突出位置,深入推進“綠色發展、生態優區”,將創新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作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持續優化發展空間、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升汙染治理能力,把“綠色+”具體化、項目化、產業化,逐步在銅梁產業發展的新徵程中,標註出了一個醒目的綠色座標。

“綠色+”規劃管控

優化生態空間

綠色生態是銅梁的底色。如何保障生產空間的集約高效、生活空間的山清水秀。銅梁區建立了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合理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使生態空間融入生產空間與生活空間。並以“多規合一”為基礎,高標準編制《重慶市銅梁區城鄉總體規劃(2020—2035年)》,形成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三線一體的“空間規劃一張圖”。還編制了50平方公里生態高新區總體規劃,控制城鎮和高新區擴張對耕地的過多佔用,做到山頭不推、稻田不填。

去年以來,巴嶽山風景名勝區的一些木屋、磚房等違法搭建的建築被一一拆除。2018年,銅梁區全面開展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大整治,系統排查和預防整治自然保護地內破壞自然資源的違法違規問題。共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82件,罰款555萬元;強制拆除各類新增違法建築24起約2200平方米。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重要生態空間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管控,探索原態修復、代償修復、替代修復等方式進行生態治理,退耕還林2.7萬畝、森林撫育1.15萬畝,實施溼地公園封育保護與人工修復,推動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巴嶽山玄天湖度假區、奇彩夢園、荷和原鄉等美麗鄉村旅遊景區持續升溫,累計接待遊客530餘萬人次。

此外,還完善了綠色開敞空間管控機制,樹立全域“大公園、大景區”理念,把城市當景區建,把鄉村當景點建,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大力實施城市“增花添彩”“增綠添園”等行動,城區“五縱五橫”綠化景觀煥然一新,人均綠地面積達35.9平方米,城市綠化率提升到49.5%。同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村莊淨化、綠化、美化行動,打造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建成50公里的綠道系統,形成覆蓋5個鎮街13個村面積約35平方公里的綠色經濟長廊,有效串聯起西部農林大世界、成王果業、牧堂純等20餘個綠道產業基地。

“綠色+”資源管理

培育綠色發展“沃土”

銅梁區嚴格落實區、鎮街、村、社四級耕地保護責任,加強全區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集中開展“衛片執法”和常態化動態巡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佔用耕地。建立耕地佔補平衡機制,建設用地佔用耕地補佔“掛鉤率”達100%,以節約集約用地破解建設佔用耕地壓力。2018年,全區建設高標準農田8.5萬畝,補充耕地0.48萬畝,整治坡耕地0.32萬畝,復墾礦山12個,淨增耕地267.2公頃,實有耕地保有量佔規劃保有量的114%。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銅梁區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將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和產業佈局的重要條件,健全完善水資源管理考核體系,將水資源管理工作納入部門、鎮街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指標。還完善取水許可管理制度,建成2座水文站和48個水庫在線監測設施,對計劃用水和用水總量實行“全年預算、嚴格調控、定額管理”。2018年,全區萬元GDP用水量為49立方米,與同期相比下降30.1%,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順利通過驗收。

銅梁區還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機制。實施高新區循環化改造計劃,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啟動高新區蒲呂片區、大廟組團等2個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改造項目,實施重潤科技園重金屬減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重點工程;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開發利用“城市礦產”,推進建築垃圾、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目前,城區公共機關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達到100%,全覆蓋收運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建立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制度,加強礦渣、鍶渣、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的綜合利用,把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貫穿到生產的各環節和全流程。截至2019年3月,循環化改造已實施項目31個,總投資48億元。

“綠色+”環境整治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優美,銅梁區建立農村環境治理統籌機制,健全環境保護事中事後監管機制,積極打造“生態+”模式,讓水系活起來、讓水岸綠起來,讓百姓幸福感滿滿。

銅梁區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重點建設工程,積極探索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運營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5個鎮(街道)的垃圾分類、清理收運以及日常保潔等工作外包,委託專業公司負責日常運行維護,破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管護難題。並通過PPP模式,借力重慶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對全區鎮街汙水處理設施“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水平。截至2019年3月,共清理農村垃圾36萬噸,全區260個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達到100%,實現農村面源汙染整治無盲區。

同時,建立定期排查全區企業工業汙染工作制度,對發現的環保問題,逐一建立臺賬、分類處置、打表推進,堅決不搞“一刀切”。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綜合運用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有序開展關閉工作;對排放不達標、管理不規範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截至2019年3月,已整治銷號191家,限期整改200餘家,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企業54家,完善企業汙染治理環保設施60家,實現工業汙染整治無死角。

2018年度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完成率達到99%,全區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存量逐步減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綠色+”產業引導

發展綠色產業

截至2019年3月,有11個項目因不符合環保要求而被拒絕,涉投金額約43.5億元……在發展產業方面,銅梁區嚴格產業准入機制,對在區內瓊江、涪江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建重化工、紡織、造紙等存在汙染風險的工業項目實行准入“一票否決”,對現有的“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和改造升級,共整改汙染企業91家、關閉“小散亂汙”企業11家。還編制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三線”指導全區產業佈局、發展規模和開放強度,強化對新發展產業的環保約束。並健全規劃環評制度,從嚴控制汙染物新增排放量。

銅梁區積極創新產業綠色轉型機制。實施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項目,安排技術改造資金近40億推動本地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技術含量高、就業容量大、環境影響小的綠色產業。並設立2.1億元綠色信貸專項資金,對企業環保改造、節能升級項目等給予50%的商業貸款貼息。定期開展行業能效領跑者評選活動,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綠色科技創新等項目給予通報表揚,發放獎勵資金220餘萬元。

截至2019年3月,全區企業先後推出節能型風機、隔熱材料、節能型發電機組、建築節能保溫砂漿、半導體照明光源等30餘個節能環保產品,提高了全區經濟發展綠色化程度。

綠水青山相映成趣,金山銀山聚攏而來。綠色崛起的征程上,銅梁區積極健全“綠色+”保障機制,強化工作制度支撐,不斷夯實綠色發展根基,厚植綠色發展優勢,努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逐步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記者 聞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