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一介布衣起事,转战南北并最终建立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之下,大明王朝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然而朱元璋毕竟出身草根,也犯了不少错,比如他晚年为巩固皇权而滥杀功臣,在国家治理上也走了历代王朝的老路——建国后大封诸侯王。随着昔日的功臣权贵接连被斩杀殆尽,朱元璋自己也走到了生命尽头。

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朱元璋称帝场景复原

朱元璋死后,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交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少主当国,自然人心不服。年纪轻轻的朱允炆刚坐上皇位,就招致各大藩王势力的妒忌和不服,其中尤以坐镇北方的燕王朱棣为甚。说起来,朱元璋对此自然是能够有所预料的,然而在将大多数功臣屠戮殆尽后,朱元璋才发现偌大王朝竟然无人可用,身边也没有信得过的忠臣良将。

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黔宁王沐英画像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朱元璋的脑海中——沐英坐镇西南,麾下拥有三十万沐家军。沐英与故太子朱标素来交好,况且又是自己的养子,沐英之子沐晟更是从小与朱允炆一起长大,沐英父子的忠诚度都没有问题。以沐家军的实力来说,万一情况有变,仍可保朱允炆无虞。

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建文帝朱允炆蜡像

在察觉各地诸侯蠢蠢欲动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在谋臣齐泰与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打算先发制人,决定实行“削藩”。齐泰先是设计将燕王使臣邓庸下狱,严刑审问之下,搜罗了一大堆朱棣蓄意谋反的证据,之后便上报朱允炆。朱允炆以此为借口数次刁难朱棣,意在削弱其实力。然而燕王朱棣岂是束手就擒之辈?多年征战疆场的他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果断以“尊祖训、诛奸臣”为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从北京誓师出发,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燕王朱棣靖难场景蜡像

悲哀的是,由于朱允炆先前采取的削藩方略,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当时站在朝廷一方的诸侯王皆已被削弱殆尽,面对朱棣的疯狂进攻之下,朱允炆环顾四周竟发现无兵可调,这才硬着头皮和朱棣干了起来。战争爆发初期,朱允炆占尽下风,毕竟朱棣常年镇守北疆,麾下部队战斗力强盛,况且北方将领多系朱棣旧部,因此战争一开始,朱棣不费吹灰之力就收服了大批军队。不过朱允炆也不是吃素的,毕竟还是大权在握的皇帝,缓过神后迅速调集军队,任用洪武年间将耿炳文为大将军,亲率三十万大军平叛。

朱元璋曾预感有人不服,为孙儿留下一支精锐大军,谁知却来不及用

▲明南京故宫复原模型

一时间,朱棣大军被围困于河北一带,进退两难。不久后朱棣收到密报,得知京城金陵防务空虚,这才果断调转战略方向,一路南下,企图攻打南京。待到朱棣攻克扬州,朱允炆这才对其战略意图恍然大悟,深知危急存亡,于是提出割地求和,结果被朱棣一口回绝。直到这时候,朱允炆才想到皇祖为自己留下沐家军,然而此刻朱棣大军已经到了自己眼皮底下,想等沐家军救援无异于天方夜谭。就这样,建文帝最终断送了本属于自己的江山。

《明靖难史事考证稿》《明史·卷四·本纪第四·恭闵帝纪》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