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忌,在好为人师”,作为父母是一门学问,要学习一生的学问

本文为木莲妈妈原创作品,图片为木莲妈妈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评论分享收藏。

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走向多元化,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嘴边。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作为父母是一门学问,要学习一生的学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新时代的父母,要如何正确的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不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这种教育方式可取吗?

如何理智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的求学之路是很漫长的,有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非常努力认真,到了初中高中反而不再努力学习;有的孩子小时候自由散漫、贪玩好动,可是长大一点以后,不需要家长催促,自己就主动的认真学习。

这些情况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家长的心情也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

因不爱学习,在关键的高三选择退学,父母同意

小浩是一个从小就不太爱学习的孩子,成绩一直是中下等水平。终于熬到了高三,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终于让他不堪重负,不想再忍受这种折磨,也不想让父母花大把的钱给他用来补他听不进去的课。

无奈,小浩选择在高三这一年,在同龄人都拼搏在教室里、课桌前的这关键一年,退出学校,走入社会。原本以为,这个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了,父母对他也是半放弃的状态,由他自己折腾。

在找工作的这一年里,小浩看到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经历了一年,体验了一年,选择重返学校

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人和事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乎所有家人的意料,工作了近一年的小浩,有一天突然平静的告诉父母,自己打算重返学校复读一年,继续考大学。

震惊之下的父母,完全来不及反应,立即答应了孩子的这一要求。第二天就去找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就这样,在社会历练了一年的小浩,再次背上书包,进入高中校园。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作为父母是一门学问,要学习一生的学问

让父母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原来对学习十分排斥的儿子,在这复读的一年中,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老师也反应孩子在学校上课非常认真。下课的时间也很少出去玩,认真的趴在书桌上做题。身为父母,自然是全力支持。

经过高三一年的复读,考上重点一流大学

经过了一年的苦读,小浩自信的走入了高考的考场。父母非常紧张,从小到大,小浩都不是那个“拔尖儿”的学生,但是自己亲眼看着孩子这一年辛苦的努力,还是盼望着能有一个好成绩。

高考成绩宣布的那一天,小浩的父母激动不已,小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一流大学。

在小浩学习成绩不好的那几年里(“那几年”几乎占据了他整个青少年时期),父母对他非常严厉,但是却尊重他、关心他。试问哪一位父母能做到高三的时候同意孩子辍学呢?

优秀的品格比成绩更重要

小浩却一直都是一个孝顺、听话的孩子,从不顶撞父母,也不会打架生事。在学校,虽然成绩一直不好,但是老师却很喜欢他。他性格温和,与同学之前相处的也很融洽,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爱学习。决定退学的那一年,曾经的班主任还特别替他惋惜。

有人说,这样的例子不会发身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确,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经过洗礼和锻炼就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小浩的决定不是偶然的,虽然他之前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始终一个品德优秀、三观端正的好孩子。

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了后面的逆袭。这就得益于父母对他良好的教育。如果小浩的班主任、父母、同学,都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的标准,相信小浩会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成绩重要,品格更重要,一个人拥有好的品格已然很好,如果成绩再好,那么就是锦上添花。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作为父母是一门学问,要学习一生的学问

只关心成绩,可取吗?

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给现在的父母带来很大的焦虑。他们认为,孩子如果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长大以后就没办法在这个社会找到一席之地。

诚然,学习成绩非常重要,但是重要到可以忽视其他的一切了吗?显然不可以。

家长不要用你的自以为是,选择无视孩子的其他优秀方面

中国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经说过:“人之忌,在好为人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最大的忌讳,就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换句话说,不要过分的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你以为正确的事,在别人看来未必是对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而学习成绩显然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健康状况、心理发展、品德培养、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将伴随孩子一生,这些无形的品质才是家长们应该放在首位的。

曾经看到过一些以学习成绩审判一切的家长。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甚至可以无视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比如小偷小摸、比如欺骗成性、比如张扬跋扈。

这些孩子的家长自欺欺人的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不值一提,殊不知,孩子身上的这些“小毛病”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他所有的成绩毁于一旦。

成绩优秀,品格低下,你怎么看?

有一个词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类人:斯文败类。现如今信息发达,各种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一些“精英”犯下罪行的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都是在学生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导致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人品却不敢恭维。

有的大学教授坐公交车都不会给老人让座;而有的建筑工人仅仅因为自己的衣服太脏,而选择把座位让给其他人,自己坐在地上。

我们如何评价这两个人?一个是高高在上,拥有社会地位、被人尊敬的教授;另一个是如蝼蚁一般生存的“底层人”。很难区分,这两个人的家长哪一位教育的更成功不是吗?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作为父母是一门学问,要学习一生的学问

教育问题,不可一概而论,片面的选择性教育是不可取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非常的复杂。

如果一味的盯着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问题,就会出现上面那种情况,明明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却连生活中最基本的尊老爱幼都不懂得。

让人如何尊重,如何认可他的成绩呢?

老师教育孩子需要持证上岗,可是为人父母却不需要考试。或许我们都拥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做父母也是一门学问,要学习一生的学问。

教育一个孩子,首先要让他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积极阳光、对他人有益的人,然后才是学习技能。不要弄错了事情的重要顺序,一个内心阴暗的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再优秀,也注定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为人父母,不要用自己片面的思维局限了孩子的一生,不更要用“自以为是”审判一个人的所有。

我是木莲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兼插画师,也是4岁孩子的妈妈。如果您在育儿路上,有关于孩子心理、饮食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可以来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