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王國”山西呂梁政府再搭臺 助“土貨”走出大山

“杂粮王国”山西吕梁政府再搭台 助“土货”走出大山

15日,第三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新聞發佈會在太原舉行。 馮帥 攝

15日,第三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新聞發佈會在太原舉行。 馮帥 攝

中新網太原4月15日電 (範麗芳)土豆、紅棗、核桃、香菇,這些在山西省呂梁山隨處可見的土特產,已成為呂梁市對外推介的一張“名片”。15日,第三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新聞發佈會在太原召開,呂梁市副市長尉文龍向數十家媒體推介“自家”農產品,為本月底將在呂梁汾陽舉行的展銷會預熱。

“杂粮王国”山西吕梁政府再搭台 助“土货”走出大山

臨縣人從貧瘠的大山裡走出,將紅棗售到全國各地。 劉生峰 攝

曾經盛產煤炭的呂梁市正在重塑“雜糧王國”“旅遊勝地”形象。事實上,呂梁市農業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特色精品眾多。近年來,呂梁市因地制宜,圍繞農產品的市場化、標準化、品牌化進行研究和開發,以“名特優功能食品”為突破口,讓“土貨”走出大山。

“杂粮王国”山西吕梁政府再搭台 助“土货”走出大山

商戶展銷呂梁市名特優功能食品。 範麗芳 攝

由呂梁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第三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將於2019年4月28日到30日在汾陽市會展中心舉行,集中宣傳展示呂梁特色優質農產品、功能食品、特色小吃等,搭建特色農產品投資貿易平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打造一批名特優功能食品知名品牌。

呂梁已有四五千年的小雜糧栽培歷史。目前,雜糧常年種植面積200萬畝左右,約佔山西省的1/5;產量1.8億公斤,佔全省的12.6%,主要有穀子、大豆、雜豆等20餘種;呂梁紅棗年產量3億公斤左右;核桃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常年產量5000萬公斤;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00萬畝,年產量60萬噸;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種植規模6000萬棒,鮮菇年總產量達6萬噸;野生沙棘100餘萬畝,約佔全省的1/5,年產量3200萬公斤。

“杂粮王国”山西吕梁政府再搭台 助“土货”走出大山

呂梁臨縣孕育出了黃河岸邊的紅棗、紅薯、小米、蜂蜜等優質特色農產品。 楊傑英 攝

上述農產品的功能性被重視是在近幾年。尉文龍介紹,根據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鑑定,呂梁小米、腎型大豆等雜糧所含的粗蛋白、氨基酸以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顯著高於同類產品,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十分有利;中科院生化物理研究所的鑑定顯示,呂梁紅棗含有18種氨基酸、10種維生素和14種微量元素;據中國農業科學院鑑定,嵐縣種植的馬鈴薯克新1號、冀張薯8號、晉薯16號、青薯9號四個主打品種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主要營養成分含量,均高於市場上的普通品種。

呂梁還圍繞核桃先後開發出核桃油精丸、核桃飲料等80多種產品,獲得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國內有機食品認證和歐盟、美國、日本有機食品認證,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野生沙棘為原料的果汁、果醬、果油等20餘種沙棘產品,市場輻射到20多個城市;“呂糧山豬”成為山西首家直供港澳的生豬品牌。

除了官員主動外出推介,讓“土貨”走出“深閨”,展銷會上,呂梁市還將藉助“紅色地標”“華北氧吧”“白酒文化”等旅遊文化資源,邀請遊客體驗鄉村之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