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正街社區推廣“358”基層治理,引導社區多元共治

武穴辦事處正街社區為了更好服務於居民,在2019年認真落實黨建改革任務,推廣“三長制”和“五隊八手”基層治理模式,打通黨員群眾“最後一百米”。

在落實“358”基層治理模式中,越來越多的熱心群眾成為社區的管理者和服務者,正街社區治理日益精細化﹑扁平化,“共建共治共享”正從藍圖變成現實。這其中,少不了一個“功臣”,那就是塘下街的巷長吳秀霞。

60多歲的吳秀霞是塘下街的巷長,她的名字、電話和責任區域被印在紅色鑲邊的巷長管轄牌上,張貼在巷子口牆壁顯眼處。從維護清潔衛生到檢查安全隱患,再到制止佔道經營,事無鉅細都是她的工作。她積極配合社區宣傳工作,清明節期間配合社區對居民進行文明祭祀以及防火的宣傳。協助社區進行退伍軍人登記和光榮牌的發放。


武穴正街社區推廣“358”基層治理,引導社區多元共治



動員社區群眾組建了文體娛樂隊,帶動塘下街居民每日晨練。積極組織各類文體活動,豐富了當地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王文藝,父母雙亡,刑滿釋放人員,又身患乙肝大三陽,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走投無路的他回到幼時居住過的塘下街尋求老街坊鄰居的幫助。

吳秀霞聽及此事後,主動找到王文藝瞭解情況。多次到王文藝繼父家做思想工作,讓王文藝有一棲身之所。吳秀霞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為王文藝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熱心地為王文藝四處尋醫治病。還發動塘下街的居民為其募捐以解燃眉之急。當王文藝收到8000元募捐資金時,緊緊握著吳秀霞的手,感動的熱淚盈眶。


武穴正街社區推廣“358”基層治理,引導社區多元共治



隨著“三長制”和“五隊八手”基層治理的推廣,通過發揮巷長的帶頭和引領作用,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綜合治理的積極性,社區群眾開始“反哺”社區,逐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區各街道均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並有70多人的固定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服務內容從維護公共衛生環境、鄰里矛盾調解、進行黨建宣傳和組織文體娛樂,擴展到對住宅區的治安巡邏。

城管會戰工作開展以來,塘下街居民積極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環境衛生清掃活動,剷除小廣告,清除各個小巷及樓棟的垃圾死角,使塘下街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

“不管是巷長,還是社區群眾,他們都積極主動地為社區建設做貢獻。”社區黨委書記陳立環說,“他們變成社區管理的參與者和服務者,在正街社區重新構建了一個和諧的‘人情社會’,從而有了價值感和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