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教科院院长易淑泉:制胜高考的六点建议

作者简介: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易淑泉

制胜高考是每位考生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高效的复习质量支撑,特别是离高考时间仅有月余的时候。下面就制胜高考提出六点建议,以资借鉴。

“信心”是制胜高考的“关键”

制胜高考,信心是关键。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罗曼罗兰告诉我们: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高考作为人生的重大考试,如果一点自信心都没有,事实一定会告诉你,你不需要参加高考了,因为你已经被自己打倒,即使参加了高考,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相反如果有更多的自信,事实也一定会告诉你,你一定会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维敏锐,事半功倍。

信心来自自己的过去,我努力过;信心来自你的目标,我还要努力;信心来自余下的时间,还有机会;信心来自你了解的同学,我不是最差的一个;信心来自学科,我还有较强的学科学业水平;信心来自老师,考什么老师都知道,我也能知道;信心来自智慧,我还有办法提升自己。不怕考,是我的别名,我还能,是我的外号。

“知晓”是制胜高考的“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需要“知晓”什么?

要知晓高考为何考。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就是通过高考选拔出知识扎实、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品质,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的时代新人,这就是高考的重要目的。

要知晓高考考什么。这是老师和考生都要知晓的重要方面。就其总体而言,高考要考的是必备知识(基础性和通用性知识)、关键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独力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学科素养(学科观念与视野,思维方式与创新精神)、核心价值(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

要知晓高考怎样考。高考命题主要就其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基础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综合性(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性(独立思考能力及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思维方式)。

要知晓自己差什么。根据高考要求和自身情况,反思评估自己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上差什么,差多少,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上差什么,差多少。

“计划”是制胜高考的“基础”

在做到两个“知晓”的前提下,仅有“知晓”是不够的。为了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建议考生们制定考前一月复习计划。制定计划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围绕“差什么,差多少”为主要对象,这样复习备考才有针对性。二是要拿出“补差”的若干有效措施,这样复习备考才会立竿见影。三是要确定“补差”的时间安排,到天到时。四是要突出“补差”重点,能在短时间补上去的内容是重点,影响自己升学目标较大的内容是重点。五是要坚持好这个计划,不能因难而退,半途而废。

“策略”是制胜高考的“保障”

复习备考需要复习策略,尤其是在离高考时间只有月余的时候。

“攻坚”策略。“攻坚”就是集中精力攻下高考学科重点考察的内容,以获取更高成绩的策略,也是想考重点高校考生必选的一种策略。如语文:①逻辑思维能力、关键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②小论文、时事评论阅读;③纵深反思自我或与时代、国家、社会联系中寻找自我;④思维的丰富性与思想的深刻性。数学:①八大主干内容: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②注重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与数据处理;③注重通性通法、强调贴近生活、实际运用。英语:①丰富词汇数量;②重视24个语法项目;③文本解读中的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家国情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若干主题。

“固守”策略。固守就是继续重点巩固已经基本掌握较好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以确保在高考中稳定可靠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科或学科内容的备考策略。这种策略是基于自己在智商、能力、时间和目标实际等因素,作故意的战略选择与放弃的策略,是以保证该拿的分一分不丢,不能拿分的暂时放下的备考策略。选择这种策略,要因人而异。

“转移”策略。转移就是根据高考考试要求,自身评估出自己“较差”学科考点,相信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进而将复习重点转移到“补差”上的一种策略。实施这种策略的前提是要找准“差什么,差多少”,实施这种策略的关键是个人努力与老师帮助,实施这种策略的方法是各个击破。

“思维”是制胜高考的“利器”

思维素养,是各学科的共同素养,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更是制胜高考的“利器”。提高思维素养,既要有思维意识,又要有思维方法,还要有思维训练。就高考而言,一是阅读思维,重在读题目、读关键词;重在读关键句、过渡句、首尾句、中心句;二是解题思维,重点是联想相关内容、切入点、解题步骤及表达要求;三是设计思维,重点在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要求、设计表达;四是审辨思维,重点是辨证性思维、发展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思想的丰富性及思想的深刻性;五是文本思维,重点是以文本为依据点、以文本为联系点、以文本为拓展点;六是时空思维,重点在时间先后、空间方位、虚实层次、大小远近异同、时代主题、国家梦想、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

“理念”是制胜高考的“法宝”

作为时代新人,对国家认同、时代认知、国民共识、世界感知都应有坚定而明确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影响人生,也影响当下的高考成绩。这是因为高考试题选材立意都会聚焦在“立德树人”上,因此,对理念的认同,将特别有助于文本主题提炼和写作立意,是制胜高考的法宝。

一是对时代要求的认同。如应知我国的两个百年梦想、四个自信、五个总体布局、四个战略布局、四个伟大、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三大攻坚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是对国民品质的认同。如应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品德修养、国际视野等。

四是对创新意识的认同。如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发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