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8万亿元,五大行需实现30%以上增长目标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8万亿元,五大行需实现30%以上增长目标



2019年4月15日,标普全球评级表示,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须实现30%以上的增长目标,其他商业银行也要在未来数年内完成这一目标。目标中的小微企业贷款仅包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据标普计算,截至2018年年末此类型贷款在全部商业银行贷款中的占比不足8%。标普在今日发布的报告《中资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负担到底有多重?》("How Big A Burden? China's Lending To Micro And Small Companies")中如是表示。

截至2018年年末,大型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其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仅约为3.9%,因此其增长目标所对应的基数较低。

围绕该政策要求有诸多细节需要明确,例如今年30%以上的增长目标(未来数年也可能维持类似水平)所对应的贷款基数如何界定。事实上,只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须实现30%以上的增长,而非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监管机构根据借款人规模和贷款金额等指标来判定贷款是否属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报告中列举了不同监管机构口径下对不同类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定义。根据标普的解读,截至2018年年末整个银行业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约为9.3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6万亿美元)。按此基数计算,若今年所有银行的相关小微企业贷款都增长30%,那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将增加2.8万亿元。

负担到底有多重?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胡旸瑞表示:“我们预计,大型银行将在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发挥领头作用。

截至2018年年末,大型银行(即五大行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余额为2.4万亿元人民币。大型银行指中国的六大商业银行。标普注意到,监管机构在通知中明确要求五大行(即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30%以上的增长目标,而并未直接提及邮储银行,因此,邮储银行是否需要完成该目标仍存在不确定性。

标普观察到,邮储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本就较高。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加将导致银行信贷成本上升、资产质量弱化。决策者还希望银行不要对这类贷款征收高利率。与此同时,管理客户数量增多也将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

尽管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未来1-2年银行的信贷成本飙升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在于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额外信贷支持的成本较低,且财政减税举措也将降低小微企业的负担——例如,在2019年起的3年内,新出台的减税措施每年将再为小微企业减税约2000亿元。

其他信用风险缓释因素还包括贷款久期缩短、小微企业融资保险和担保以及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一定损失等保障举措,这均与国务院的指导方针相一致。政府还对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