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彝人古镇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是伟光汇通文旅古镇的开山之作,始建于2004年,历经十年,古镇核心区全部建成,目前在文旅小镇领域成为业内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彝人古镇是集文化景区、旅游集散地、城市会客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并获评国家4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美十大主题公园,总规模3平方公里,2017年旅游人次1150万,近2万人在此就业和生活,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100亿。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

❖ 走旅游路,打特色牌

在云南旅游第二次大开发的背景下,伟光汇通以彝族文化为灵魂,恢复德江城的建筑风格,开发运营特色小镇,带动楚雄的文化旅游发展。

2005年4月,彝人古镇应运而生。次年7月火把节期间,古镇正式开放运营。经过10多年的运营,彝人古镇旅游景区各方面不断提升,尤其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吸引了云南省内外各大旅行社的目光。目前已有数千家旅行社签约彝人古镇,将其列为滇西旅游线上的重要驿站。

据了解,彝人古镇每年有上千万人次的客流量,其运营关键在于抓住了彝族文化的灵魂,同时实现了现代商业便利和生活化场景的融合。

比如,8月5日至9日,在彝人古镇举行的彝族火把节中,“火把印象”体现了彝族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场景,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此次火把节最大的亮点。

古镇里的彝人部落、姑娘房、土掌房等充满浓郁彝族风情的建筑,豆腐房、酿酒房、铁匠铺等体现彝族祖先生活的场景,让游客更真切地感受到彝族生活方式的传承。

云南楚雄彝人古镇

❖ 出文化彩,带百姓富

彝人古镇开发之初就确立了把彝族文化作为古镇的灵魂来建设,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彰显彝族文化特质。并充分考虑旅游消费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变化,不断升级迭代,增强体验性和场景感,让游客在这里可以穿越到彝族原生态的场景里,提升人们的旅游体验。

位于古镇核心地带的彝人部落较多地参照了传统彝族村落的建筑设计,比如,毕摩居住的房间、苏尼房、苏尼的神坛,还有典型的彝族村落的姑娘房等。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在彝族人心目中,毕摩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彝族文化的守护者和精神象征。

于是,伟光汇通专门到彝族村落邀请第十三代毕摩鲁成雄,每晚在彝人部落和毕摩文化广场举办“祭火大典”,由鲁成雄亲自完成祭火仪式,坚持彝族文化的特色。

除毕摩以外,还有一群人的命运因彝人古镇的建设发生了改变。在这里工作的90%的员工是附近居民,古镇从开发到运营解决了近2万人就业,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100亿元。

彝人古镇已成为依托文化旅游拉动楚雄当地产业发展、解决居民就业的一个重要引擎。在彝人古镇,一位客栈工作人员每月的收入能达到2600元左右,普通客房服务员大概收入2000元,比之前在家种地增加了不少。

据悉,截至2018年6月底,彝人古镇共接待游客645.16万人次,进一步凸显了原生态民族文化风情是极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从边远小镇转向彝族文化与自然生态交融的旅游古镇,彝人古镇一直在创新、突破、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