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上億資產,卻生活簡樸,這位“中國百校之父”應讓更多人知道

提到逸夫樓,中國高校幾乎人人知曉,全國接近3萬座的數量讓邵逸夫的名字在中國教育界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甚至中國紫金山天文臺還要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但是,在中國同樣有一位教育慈善家,也擁有一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只是,知道這個名字的人或許不多。他擁有上億資產,每天卻公交上下班,一個月生活費不過3000港幣。但是,全中國卻有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幼兒園和1800座鄉鎮學校的圖書館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即便企業因為1997年經濟危機受到重創,為了兌現自己的教育承諾,他以低於市場價5300萬港幣把自己一套高檔別墅賤賣,所得款項全部捐贈給大陸幾十所學校。

他就是有著“中國百校之父”美譽的田家炳。

擁有上億資產,卻生活簡樸,這位“中國百校之父”應讓更多人知道

田家炳1919年出生在梅州一個書香世家,15歲那年,父親不幸病逝,他毅然棄學從商,肩負起家庭的重擔。1937年,他僅用了2年時間就成為越南最大的瓷土商人。之後,因為戰爭緣故,他的事業又跌回谷底、傾家蕩產。然而,挫折並沒有擊倒他,1958年,他帶著全家來到香港做起了化工和皮革生意。到了1980年,他已然成為人們口中的億萬富翁。但是,讓大家記住他,並不是他過人的經商天賦,也不是他擁有的億萬家產,而是1982年,他變賣價值超過10億港幣的4棟摩天大樓,成立了以教育公益為主的田家炳基金會。並且,2年之後,他堅決推掉了各類商業頭銜,並把企業完全交給下一代,專注教育事業。

擁有上億資產,卻生活簡樸,這位“中國百校之父”應讓更多人知道

田家炳之所以會這樣做,與他在印尼生活20年,以及長時間奔波於歐洲大陸有關係。他發現越是貧窮的地方,人的素質就越低,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的素質就越,最大的原因就是教育。因此,他意識到想要國家興旺、民族復興,唯有教育先興旺復興。自此以後,他一直把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當做一生中最大的理想。於是,就有了大陸無數田家炳中小學、田家炳圖書館……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相繼出現。即使在最困難的金融危機中,他為了兌現自己的教育承諾,寧願賤賣房產也要湊出資金捐助20所學校。

擁有上億資產,卻生活簡樸,這位“中國百校之父”應讓更多人知道

2003年,香港政府對於高等教育出臺新政策,只要接受了民間資助的大學,也能得到政府撥出的等額資金的支持。這個政策被田家炳知悉後,他十分高興,即便當時基金會財力緊缺,為了抓住這個機遇,他抵押資產貸款600萬元,全部資助於香港理工大學和城市大學。2005年,他又把在田氏企業發展史中極具意義的田氏廣場出售,為得只是想要儘快落實之前的捐贈項目,所得3億港幣全部捐獻給了十幾所高等院校和中小學。

擁有上億資產,卻生活簡樸,這位“中國百校之父”應讓更多人知道

他與教育慈善家邵逸夫不同的是,邵逸夫主要做高等教育,他重心多放在中小學領域。這是他在大陸游歷之後,做下的決定。因為,他發現對於中國偏遠山區的很多孩子來說,上大學實在是一件太過遙遠的事情,他們能接觸到基礎教育就非常幸運了。所以,田家炳決定從基礎教育抓起,先讓更多的孩子有學上。只有,接受基礎教育的孩子普及度越高,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能提高。並且,為了確定捐贈款項落實到位,他幾乎去過所有捐贈過的學校,要親眼見證學生的學習環境有沒有得到改善。他說:“如果學校沒做好,教育做不好,把‘田家炳’三個字寫上去,只會是一種恥辱。”

擁有上億資產,卻生活簡樸,這位“中國百校之父”應讓更多人知道

現在,這位教育慈善家、中國百校之父已於2018年離開我們,享年99歲。但是,他留在基金會官網上“中國的希望在教育”八個大字永遠熠熠生輝,傳承下來。他身前留下的一句話“13億中國人是一個‘大包袱’,但是,辦好教育,就能把這個‘大包袱’變成‘鉅額財富’。”這句話也成為了田家炳基金會的願景。最後,向那些投身於教育事業的各類人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沒有你們的樸素堅守和無私奉獻,哪來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