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晚上,陪儿子看书,说好了一人读一段。

但读的过程中,儿子看到字数较多的段落,就哼唧着不愿意读。

于是,我会催促他“快点读啊,下面很精彩”或者说“你读得真不错,我特别喜欢听你读。”

不管是督促还是夸奖,下次遇到字数多的段落时,儿子还是会多多少少地磨叽一下。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后来,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

每次阅读时,遇到字数多的段落,儿子可以换给我来读,但这个权利每天只能使用3次。

没想到,这个简单的规则还挺管用!

接下来遇到字数多的段落,儿子不再表示不想读,而是考虑要不要使用他的三次权利。

这时候,我只需要静静地等一等,等他考虑清楚。

让我想不到的是,基本上儿子都会选择自己来读,到现在为止,只有偶尔几次要求换读。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2

由于在姥姥家养成了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所以一回到姥姥家,儿子就条件反射似的嚷嚷着要开电视。

我直接拒绝。过了一会儿,他又央求,我又拒绝……

一顿饭下来,为这件事来来回回纠缠了好几次。

第二天吃饭时,昨天的“拉锯战”眼看又要重现,我想起了阅读的事情,照猫画虎,心生一计。

我说:“这样吧,每天你可以看一个小时电视,怎么样?”

儿子一听,很划算,立马答应。

我又说:“这一个小时的电视时间由你来掌控,什么时候看,看什么,都由你决定,但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可以吗?”

儿子很痛快地答应了,继续吃饭。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始央求:“妈妈,让我看会儿电视吧?”

我笑眯眯地说:“可以啊,不过一天只能看一个小时,你要把握好时间啊!”

儿子稍稍一愣,他还没习惯这件事由他做主,估计也没搞清楚我的态度怎么转变了。

就这样,一顿饭吃完,儿子也没提看电视的事。

我有点出乎意料,因为放权的时候我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就是儿子开始没有顾虑地边看电视边吃饭。

没想到,我的小小让步和妥协,让儿子重新思考了什么时候看电视这件事。

以前看不看,看多久都是妈妈说了算,现在变成自己说了算,他就要好好计划一下。

大概他觉得吃着饭看电视不太过瘾,不如踏踏实实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所以吃饭看电视的问题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解决了。

我暗喜:原来适当地放权,用对方法,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这两件事看似偶然,其实和我这段时间注意自己的控制欲有关。

之前,儿子不想读书,我督促他;想看电视,我拒绝他;他不想做什么,我开导他。

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他表达诉求,我同意或者拒绝,他对我的意见只能被动接受。

因为这个力量是外来的,对他只能有一时的作用,过不了多久又会故态复萌。

只有他自己产生了内在的动力,才能持续发挥作用。

那么,如何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我从自己的尝试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制定一个规则

大家都要遵守,在这个规则之内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这个规则要简单可行又好玩,小孩子会把它当成一个游戏,这样家长的命令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选择。

每个大人都知道,被要求做事和主动自愿做事,心情和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孩子也是如此。

适当地做些妥协和让步

事先想想,如果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能不能接受?

如果能,就放手让他去选择。

其实对孩子各种管教和控制,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

但实际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适当地示弱

孩子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只会一味的提出要求,期待我们给出他满意的回答。

但有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那么我们就可以问一问孩子,你希望妈妈怎么回答你呢?

适当的示弱,把孩子放在我们的位置上,来看待他自己的诉求,这样他才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感受,会发现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办。

从而促使他开始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单纯地发泄情绪,或者等着我们来安慰开导了。


童忆园-不做唠叨父母,懂得放权,孩子会更听话!


注意语气和态度

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着来

如果带着命令或赌气的口吻说“你自己决定吧,我不管你了”,会让孩子感到强迫感,这样反而事与愿违。

有时候,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管得太多太严。

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督促和纠正,孩子烦,自己也烦。

与其一遍遍的唠叨说教,不如换个方式,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自己选择。

当他自己做出决定,才会慢慢学会管理自己。

当然,控制住自己不去唠叨和说教,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养成时刻自我觉察的能力。

爱学习,爱孩子的妈妈们,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