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成功訣竅之五——勤能補拙

平時在與養豬朋友交流時,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話題,為什麼豬越來越難養了?聽這話的意思,是原來豬是好養的;但為什麼有了經驗反而難養了呢?如果說是普遍現象,可以總結一句話,是人變懶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養豬成功訣竅之五——勤能補拙

​剛開始養豬,豬比人重要,每天下的功夫很大,只怕養不好;但養了幾年後,有些該做的事情無所謂了,能省事則省事,積少成多,豬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了。有一個養殖戶,是當地的養豬能手;別人買小豬的時候,都挑大個健壯的;而他卻是等別人挑得差不多後,專門和賣豬人講價,然後低價把那些弱小的買回去,因為他有自信,這些弱小者仍然能養得活,但買豬的錢卻省了不少;因為養的數量小,這樣養了幾年下來,豬也很少死亡。

養豬成功訣竅之五——勤能補拙

​但是去年,他養的豬卻死了不少;據他透露,得了一次口蹄疫,死了幾個;秋天收秋,被咬死了一頭;平時得病也死了幾頭;儘管數量不是太大,但比起前幾年,死亡率已經太高了。我們一起也進行了分析,以前是定時定量溼拌料,一天四次飼餵,每次飼餵的時間沒有差過半個小時,每次豬都是搶著吃食;現在改成了自由採食自由飲水,豬吃不吃並不瞭解;原來的豬舍是半開放式,平時敞開,天冷時用塑料布蓋住,冬天是很冷的,但空氣質量不錯;現在改成了封閉式,玻璃窗戶,溫度保證了,但通風換氣差了;原來養豬數量少,但因為定時定量,每天除了餵豬,一般也是在家裡,或者到地裡幹活;但現在一有時間,到要到麻將攤轉轉,有機會就上去玩幾把;以前防口蹄疫和豬瘟,騎自行車到幾十裡外的縣城購買疫苗,並不覺得累;現在有了公交車,卻不願再去買疫苗了,導致口蹄疫苗沒有打,病發生了。

養豬成功訣竅之五——勤能補拙

​儘管這只是個例,但卻能反映勤與懶的差別。當我們的豬沒有養好的時候,是否該想一想,是我們哪項工作遺漏了,還是哪項工作沒有做到位呢?如果想到了,能及時彌補,問題一定會少很多。古人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高人一等的能耐,那不如沉下心來,勤快一些,也能得到該得到的東西,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