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打长安

卧龙(18)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积极准备北伐魏国的军事行动。由于刘备死后,蜀国一连5、6年在魏蜀边境都没有任何军事行动的痕迹,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利用战场环境达成战略突然性。诸葛亮的作战行动目标在什么地方就是一个问题。看过《出师表》的人很可能会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就是长安,“还于旧都”嘛!甚至魏延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把作战目标盯在长安的计划——子午谷奇谋。

“闻夏侯楙少,主女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黄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三国志·魏延传》)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打长安

这个计划很有想象力,而且有可行性。魏延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当时曹魏西北的军事布局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首先夏侯楙是个草包兼纨绔子弟,这类面对危险逃跑的可能性很大,魏延的设想成立。其次,由于魏国对蜀国这些年来几乎没有防范,整个西部战区的兵力分散且不足,当时魏国西部最好的将领雍州刺史郭淮的布防重点是武都、阴平以及祁山一线,他的防御重点在上邽城,扼守的是秦岭间相对最宽阔的祁山道。魏延选择的子午谷道不是郭淮的防区,属于夏侯楙这个草包,战略的突然性让魏延的部队将会给魏军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一旦能够拿下长安,这种心理震撼会加倍,整个魏国西部防线将会彻底崩溃。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打长安

但是魏延的这个计划也有问题——太冒险。冒险并不是在行动中,而是在即使魏延的一切计划都顺利完成,甚至夺下长安也不能守住。因为魏国的军事设置是内重外轻,全军最精锐的部队被配属在洛阳附近,而洛阳到长安肯定比魏延走子午谷要快。也就是说魏延即使占领了长安,他面对的将是曹魏最精锐中军的全力进攻。而且长安虽然容易占领,但是潼关却不容易占领,因为曹魏把潼关划入了司隶校尉辖区,一旦出现占领长安却占不了潼关的情况,那就意味着魏延基本是裸着等着被曹魏大兵团虐。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打长安

而诸葛亮进攻斜谷也未必那么容易,起码十天之内诸葛亮肯定拿不下郿县。那就意味着魏延的一万孤军将面对曹真的十万雄兵,即使魏延再善战,最多只能固守长安,形成相持,这样蜀军将被魏军分割为两部,且相隔800里秦川,无法相互援救,曹真可以把魏延围起来慢慢吃掉。因为时间有限,魏延几乎不可能在十几天内完成防御工事,被击败、甚至被全歼都是必然结局。所以魏延的计划即使成功,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打长安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本次北伐的战略目标也不是长安,而是陇右: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三国志·魏延传》)

诸葛亮不是要还于旧都的吗?怎么不去长安去陇右了呢?因为他知道曹魏不是那么容易被干掉的国家。曹魏帝国历经武皇帝曹操、文皇帝曹丕两代经营,在地盘上占据了东汉十三州中雍州、凉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和司隶校尉辖区几乎全部地盘,以及扬州的江北部分和荆州襄阳一线,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二,绝不是虚言。人口上曹魏帝国更是超过蜀汉、东吴数倍。单纯就军队而言,在数量上诸葛亮最多能从蜀国带出10万大军,而曹魏全军的数量在40万人以上,西线兵团加上中央军团总数轻松超过20万人。面对如此强敌,诸葛亮的计划先占领陇右就可以理解了。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打长安

因为曹魏立国靠的关东士族的支持,王朗、钟繇、司马懿、陈群这些人的老家都不在陇右,而且曹魏实际控制这一地区的时间很短,加上这个地方羌人和汉人杂居多年,曹魏的实际统治力量相当,且和当地士族离心离德,所以蜀汉帝国攻击这个地方,恰好是打在了曹魏的软肋上。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