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M1934手枪为什么被称作张嘴蹬?

谈轻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嘴蹬撸子是抗战的名枪,也是毛瑟公司的大作!

只是,相比盒子炮,张嘴蹬差的太远。

盒子炮体积和重量过大,威力也太大,不适合作为自卫手枪和警用手枪。

而且,盒子炮价格太高,是普通手枪的好几倍,超过普通老百姓的承受力。

市场决定了,毛瑟公司需要研发一款价格低廉,威力适中的小型手枪。

毛瑟公司作为一个商业公司,自然以盈利作为第一目的,立即开始研发。

从1910年开始,毛瑟公司接连推出了M1910,M1914,M1934三款小型手枪,以弥补市场的市场的空档,这就是张嘴蹬撸子。

在设计上来说,张嘴蹬毫无特色,属于一款性能平平的手枪。

但它的价格低廉,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

为什么该枪外号叫做张嘴蹬?

主要是结构上的特点。它具有开膛待机的功能。

在打完子弹后,张嘴蹬的样子很奇怪。它的套管后移,枪管突出,枪管和枪托中间出现一个空档,非常像长着大嘴。只要换一个新弹匣,套筒会才会复进,滑套才会自动恢复到原样。

中国老百姓送给它一个外号,叫做张嘴等或者张口等。

这个外号形象吧!

穿来穿去,外号最后就变成了“张嘴蹬”!

张嘴蹬虽然性能平平,但加工还是很精良的。

张嘴蹬在投放市场的前3年,就销售7万支,畅销全世界。

随着中德军火贸易,一部分张嘴蹬撸子卖到了中国。

张嘴蹬的加工非常精良,所以中国并没有山寨产品,全部是德国进口。

由此,很多高级军官很喜欢张嘴蹬。

杨尚昆、邓小平、张闻天等领导人,都使用过的张嘴蹬撸子。这些配枪目前都在北京军博里。


萨沙


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排在第六位的就是张嘴蹬。张嘴蹬还不和前三名一样,分别代表一个型号。张嘴蹬准确来说是一个系列。包括毛瑟M1910,M1914,M1934三款小型手枪。

张嘴蹬的名字由来主要是因为该枪的套筒前端完全敞开,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有点像鲁格P08在枪管套一个套筒,结果套了一半没材料的感觉。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把枪打完最后一发子弹狗,套管向后移,露出枪管。枪管和枪托中有一个空当,像等着被喂食物的鸟一样。当然它想要的是子弹。这样一来二去,口口相传,就成了张嘴蹬。蹬可能说的是蹬套管吧。



当时德国毛瑟的这把枪主要定位的是中端市场,价格比西班牙的狗牌撸子贵,性能也相应的好一点,比毛瑟军用手枪或者鲁格P08便宜,但是也牺牲了一部分性能。因此凭借着物美价廉(其实性能一般,相对来说比较好,最大的缺点是,击发第三到第四颗子弹时,有时候竟然会出现枪无力的情况,导致撞针撞不响子弹)销量还算不错,M1910这个型号3年大概卖了6万支,但是用户反应平平,不过当当自卫手枪也还不错。


这把枪在中国之所以名声不大,主要还是因为性能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价格还不便宜。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技术要求高,国内很难进行仿制,所以在中国的张嘴蹬基本上都是德国进口,数量的限制进一步,再加上性能平平,最终这款手枪只能位列中国撸子的末位了。


军武小咖


历史上,老牌军工毛瑟公司研发的10发弹仓供弹的驳壳枪,以及20发弹匣供弹的盒子炮,都是国共军队初级军官喜欢使用的军用手枪,中高级军官则更喜欢佩戴德国毛瑟公司生产的M-1934式袖珍手枪。

老蒋北伐成功统一中国,中德之间开展了良好的军事合作,随着德国军事顾问的到来,1933年开始,引进了M-1934式手枪、毛瑟G-98步枪、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等德械装备。

俗称“张嘴蹬”、“张口蹬”的M-1934式手枪,遂成了国军中高级军官佩枪,部分参谋军官员也以佩此枪为荣;

此枪是毛瑟M1914式手枪的改进型,采用了6.35/7.65毫米两种口径,8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40-50米。

M-1934式手枪,易于携行,握持舒适,射击精度极高,且易控制射击,射出最后一发子弹以后,空仓挂机机构将套筒阻于后方,插入新弹匣时,套筒会自动复进,且将弹匣里的第一发枪弹自动送入弹膛,是此枪比较受射手欢迎的设计之所在。

此枪之所以在中国被称为“张嘴蹬”、“张口蹬”,与其独特的外形分不开,因其套筒采用前开顶设计,枪管赤裸裸地在外,“张嘴”或“张口”非常好理解,就是此枪嘴露在外;“蹬”就不太好解释了,可能指退壳干脆利落。


此外,另有一说是指其空仓挂机时,退壳口象一张开的口(嘴)。因此,实际上应该是“张嘴等”或“张口等”,但这似乎也缺乏说服力,现在,有空仓挂机功能的手枪不要太多哦,岂不都成了“张嘴等”、“张口等”了。


国平军史


毛瑟M1934手枪是毛瑟M1914手枪的改进型,这是毛瑟公司在1934年推出的一种袖珍手枪,结构和M1914基本相同,只是外形做了点改进,握把的形状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特征。毛瑟M1934这个系列(包括M1910,M1914和M1934)的手枪都被称作张嘴蹬,在抗战中有着较大的装备量。

毛瑟M1934手枪口径7.65mm,发射.32 ACP手枪弹。虽然使用了套筒的设计,但为了减重套筒前部有一段是没有的,枪管裸露在外面。毛瑟M1934手枪“张嘴蹬”外号的来源有很多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因为套筒前部的空缺,形似一张张开的嘴巴,得名“张嘴”。这种说法虽然能解释张嘴两字的由来,但后面的蹬字就不好解释了。

另一种说法更加可信,说毛瑟M1934手枪原来不叫“张嘴蹬”,而是“张嘴等”。因为毛瑟M1934手枪的设计比较有特色,拥有空仓挂机功能,在弹匣射空后,枪机不会复进闭锁,而是会被一个与托弹版联动的卡扣卡在后面。在把空弹匣取出,插入满弹匣之后空仓挂机会自动解脱,不需要按空仓挂机解脱杆。张嘴指的就是空仓挂机,等就是说手枪等着插入新的弹匣。因为天南地北的方言各不相同,抗战时期大多数老百姓又不会写字,在传播过程中,“等”就变成了“蹬”也不是没有可能。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毛瑟M1934的俗称应该叫“张嘴灯”,这个俗称就没办法解释了。小编还是偏向于张嘴等的说法。

当时对于手枪有着很多的俗称,甚至还有一句顺口溜,“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说的都是当时的各种进口手枪。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M一134式2号手枪,德国毛瑟公司生产。抗战以来的老兵们称它为“張口等”。在一枪、二马、三花口(枪牌、马牌、花牌)等二号枪中(都用6.35毫米口径子弹),只有它枪子弹打完后,枪机待弹击发。换上弹匣自动上堂待击。

杭战老兵们一见这枪就介绍,这是当时国民军官、飞机驾驶员和解放军干部常佩的武器。此枪除了有自卫功能而标志佩枪人的地位。

抗战老兵、解放军战士和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并不喜欢这种枪,因为此枪只能防身,战斗中作用不大。如果将匣子枪(长苗、二八、三八),包括張口等及其它手枪放在面前,他会拿匣子枪。从长期战斗经验感觉到的匣子枪得心应手,射程较比其它手枪远,威力大。亲眼所见,一个老兵用匣子枪打鸟,一枪一个。枪出手快,抬手就有。枪身上的苗准器,准星,标尺都不要。

还有一种驳壳枪(匣子枪,是德国毛瑟公司生产的,最后一批,集以前驳壳枪的优点,单发、三连发、连发,子弹打完后,枪机是等的。以前的自动20响驳壳枪,只有快慢二档,而这种枪设置三个挡。由于德国战败,日本投降,国民党军队换美式装备,此种枪没上过战场。解放后某枪库贮藏一批。一部分复员老兵见过。枪口没开过,枪身瓦兰,好看。


用户王者孝


据说是因为枪前部套筒敞开并且很像张开的嘴,所以叫张嘴(卧槽哪里像了啊!),蹬是形容开枪抛壳利落

还有一说是枪打完子弹之后套筒后移,然后加上前半部分套筒的缺失,看起来很像等着喂子弹,所以叫做张嘴等,蹬则是后来的流传口误....

当时6把名手枪,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你们都知道是谁不


疯狗的轻武


图注:上为“1914款毛瑟袖珍手枪”后期型,下为“1914款毛瑟袖珍手枪”前期型。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准星位置

"张嘴蹬"在很多军事题材类影视作品里是指德国M1934型7.65毫米手枪,旧中国时通过一些渠道进入我国不少。但实际上,这个称呼是不准确的。因为毛瑟袖珍手枪并没有正式定型过,毛瑟公司也没有赋予它正式的型号编号。在三十余年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该公司根据市场反馈,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该枪的口径和外观上有不少变化。因此,严格来说,只能称其为“使用1910年款设计的毛瑟袖珍手枪”。

图注:这是“1934年款毛瑟袖珍手枪”,与“1914款”的区别在于握把后缘明显内凹,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持更舒适

如果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加以区分,该枪又可区分为“1910年款”、“1914年款”、“1934年款”这三大类,每一类里还可细分为若干小类。不管是哪种款型,都有其共同特点:套筒前部采用开顶式设计,前半截枪管裸露在外。枪管上有两个凸耳,通过导槽卡在套筒座上,并由枪管固定导杆固定,枪管固定导杆并兼做复进簧导杆。该枪的手动保险位于握把左侧。需保险时按下保险按键。按下保险按键下方的圆形按钮时则解脱保险。正因为枪管前半部分裸露在外,从前面看起来好像张着“嘴”一样。加之该枪抛壳动作干脆利落,仿佛练家子蹬腿一般,因此中国人给该枪取了个“张嘴蹬”的俗称。


兵工科技


“张嘴蹬”根据中国不同地方口音的叫法,有时候也被称呼为“张嘴灯”。实际上他是德国毛瑟M1934型7.65毫米手枪,它秉承德国枪械一贯特点,加工质量好,可靠性强一般都是中国中高级军官的随身制式装备。



该枪特点是套筒前段完全敞开,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从前面看起来就像“嘴”一样,“蹬”则是形容该枪射击后抛壳(子弹壳)干净利落,不会弄到射手。这是中国人对枪性能持“肯定”态度的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