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最近两部大热的电影都没让观众逃过炸鸡的诱惑。

一部《绿皮书》,里面的炸鸡被V叔吃出了灵魂,吃出了境界,这谁受得了。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而另一部《极限职业》,里面的炸鸡,更是创造了新的历史,让韩国影史第一成功易主。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该片自1月23日在韩国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连续高居票房榜首。然后在3月2日以1370亿韩元(约8.13亿RMB)的票房成功超过《鸣梁海战》的1357.49 亿韩元(约 8.04 亿 RMB)。

要知道韩国总人口不过5100万左右,而《极限职业》的观影人数则突破了1600万人次,占韩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三个韩国人中,就有一个人进电影院贡献了票房。这个覆盖率跟咱们的《战狼》有的一拼。

那么这个电影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三分之一的韩国人都为它掏了荷包,在韩国本土影评网站上更是打出了9.2的高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作为一个警匪喜剧片,主角的出场方式果然不按套路出牌。

你印象中的缉毒警应该是这样的,英勇破窗,果断出击,让犯罪分子毫无还手之力。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而本片的人民公仆是这样的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不仅被当成了清洁工,甚至还让人家毒贩搭把手,因为绳子太晃进不去。

什么?你问为什么不破窗?因为他们没钱赔玻璃。

看到这里相信你应该明白了,这是一个经费不足,业务不佳,随时都会被解散的一个缉毒组,短时间内是看不到他们升职加薪了。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说时迟那时快,反转就像龙卷风说来就来,缉毒组五人跑了一路都没追上的身手矫健的毒犯,被一辆社区公交给撞飞了,还引起了16车连环相撞的大型交通事故。这16车也不是简单的16车,而是把毒犯团团围住的16车。

真·天降正义。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于是乎,上一秒还要省着玻璃钱,下一秒就捅了这么大篓子。什么还没做,毒贩就落网,顺带还让彪悍市民上了一波热搜。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看这大姐是真的刚,有朝阳群众的风范,让我们来手动点赞!

上面短短不到十分钟的开头,不仅交代清楚了人物背景,还笑点密集,节奏紧凑,铺垫了后续的发展,工整的让人无话可说,只能感叹一句,成功在望啊。

既然开篇交代清楚了,那么后续该怎么发展呢。

前面说到了缉毒组面临解散的问题,后面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身为后辈的重案组组长给了他们一个重要毒贩李武培的内部线索,于是他们以视野较好的炸鸡店为据点,开始了从早到晚的监视工作,准备一雪前耻。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结果人影还没看到,他们就把自己吃穷了,还把炸鸡店吃倒闭了……

提问:据点没了怎么办?

答:组长拿退休金想办法,甭管什么东西,盘他!

最终,组长为了完成任务,拿自己退休金盘下了炸鸡店,把餐厅改成了监控室,准备速战速决收集证据。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就在一切都步上正轨之时,画风再次跑偏。明明是掩人耳目的炸鸡店,突然因为马警官调的酱汁火了。变成了一个连国外旅行团都来打卡的网红圣地。

哼,有些人表面是一个硬汉警察,背地里却喜欢研究炸鸡。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这个十分荒诞的走向并没有停止,大火的炸鸡店因拒绝媒体的合作,被报复性诬陷生意再次惨淡了起来,结果大毒贩的小弟在看到新闻后却主动上门提出加盟。在众人允许加盟之后,又阴差阳错地发现,正义再次落在了他们这边,原来加盟店是借着送外卖的名义给吸毒人员贩毒。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最终这场不断跑偏的闹剧,迎来了错位的高潮,一群想要好好做炸鸡却发现线下加盟店全是毒贩的前警察们,最终成为了抓捕毒贩的大功臣。

以警察的名义做炸鸡,以炸鸡老板的身份抓毒贩,生活啊。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所有的人物动机都足够充足,一系列情节的推进都合情合理。

最后,影片甚至还致敬了《英雄本色》的经典镜头,五人坐在沙发上,背景音乐响起了张国荣的《当年情》,可见当年香港电影在整个亚洲的影响力。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总的来说,从上面的节点不难看出,围绕影片的五个废材警察是什么,是小人物,是每当准备放弃却总能看到转机的小人物。所以影片的成功不过是废材的我们对自己的认可。

他们是普通人,观众也是普通人,虽然普通却足够认真,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里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即使被生活蹂躏被现实打击,也依然苟延残喘的保持着一丝热血。或许现实中普通的你实在撑不下去放弃了,但剧里的他们却替你坚持到了最后实现了逆袭。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社畜生活后,确实需要这种,可以啃着平民炸鸡,嘲笑一下屏幕中的自己,让压抑的心灵得到一丝释放的影片。

今天,你吃炸鸡了吗。


韩国影史最高之舌尖上的炸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