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保險千萬不能買?

一分保險


首先,和你說一下,保險按照產品不同,功能也不一樣,有保障型的,也有理財型的。保障型的像意外、醫療、重疾類,理財險像年金、分紅、萬能、投連險類等等。還有什麼壽險類、教育金類的等等。

其次,不存在什麼樣的保險該不該買,只存在是否買錯了。比如說你需要保障型的,結果買成了理財類,那麼理財類肯定不會賠付你的,所以要區分好。

最後,買什麼樣的保險,要考慮到自身的需求,還有就是目前經濟承受能力,一定要在自己經濟可控範圍類,不要影響個人最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作參考,同時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一起聊點保險


1、千!萬!別!買!各種福!(萬能險)

萬能險基本上是這樣的:主險是一個終身壽險+附加了意外險、重疾險等等。

舉個例子:

某某福,98年女孩計算,主險的終身壽險,保終身,保費3000+,身故返還31萬;

附加險1,意外險,保費700+,沒有意外醫療,只能意外身故傷殘才能賠20萬;

附加險2,重疾險,保費3000+,保額30萬,也就是重病賠30萬;

附加險3、4,忘記是什麼了大概一項幾百塊……

總計保費是7000+,坑就坑在,明明交了終身壽險和重疾險兩份錢,但是如果得了重病賠了重疾的30萬,身故就拿不到31萬了,會扣掉重疾的30萬,只能拿1萬。

既然如此,完全可以分別買,花3000去買個30萬保額的重疾險,再花剩下的3000去買個定期壽險。

2、最!不!能!買!平安福!

打字好累,反正你知道別買就行了,上面那個福還算是有一丟丟良心,雖然交兩份錢但沒有貴得離譜。

平安福是…………

3、對了……目前遇到的一些點

以前生病住過院的可能買不了,具體要問賣保險的看看;

體檢查出過結節的(超過3級,2級以下可以買要看具體產品)買不了;

乙肝指標有問題的可能買不了;

增生沒問題,可以買;

父母有糖尿病等遺傳病的可能買不了;

4、理財/分紅/年金險能不能買?

窮的,買完我說的這幾個就沒啥錢了,建議不考慮任何理財型保險;

富的,反正有錢,多買點,上面幾個的保額可以買高一點,然後去香港買友邦、保誠之類的保險當作存錢了;


馬七狗


什麼樣的保險千萬不能買?

這個一下要說還真的沒怎麼想過,想到哪說到哪吧

關於大方向上的,有幾個原則可參考

1,保費超過自己承受能力不要買,一般來說每年保費佔個人/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像意外、重疾險保額建議是保費的10倍左右,如果每年保費超過年收入50%及以上要慎重購買

2,如果繳納的保費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質量不要買,因為一般國內保險都是20 年及以上,如果因為後面斷繳,退保現金價值低,非常不合算

3,儲蓄型、分紅型保障類保險期限過長不要買,一般5、10年左右,如果超過10甚至20年要慎重,本身來說國內各種監管限制比較多,分紅險的收益很低,同時時間太長不確定性很高二來收益太低,抵禦不了通貨膨脹買了也沒用,甚至是虧錢的,像這類的保險,就非常雞肋

關於具體險種、類型方面的

簡單說,保險主要保障三個方面:意外、健康、養老

想要保意外就買意外險,想要保重疾就買重疾險,養老就買養老險,什麼萬能險、綜合保險計劃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一般人不建議買,像平安賣的很好的平安福,它不是一個單一險種,準確來說是一個綜合保障計劃,對於一般人理解上覆雜一些

1,萬能險

萬能險:屬於一類保險產品。與傳統壽險一樣給予保護生命保障外,還可以讓客戶直接參與由保險公司為投保人建立的投資帳戶內資金的投資活動,保單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帳戶資金的業績掛鉤。

說白了,萬能險的購買就是給你一個萬能賬戶,可以向這個賬戶中存錢,並且得到一定的萬能收益;另外這個萬能險還有附加保障,每個月都要從這個萬能賬戶中扣除一定的保障分本,來維持這份保障一直有效。而當有一次你的保障成本在扣除後,你的萬能賬戶沒錢了,那麼你的保單也就隨之自動失效了。

這類產品有兩個是需要說明的:

(1)保險行業有一句通話:萬能險並不是萬能的!所以萬能險的萬能是在資金的靈活上,而不是我們日常所理解的萬能,什麼都可以保障,什麼都可以理賠,只有保障責任和理賠申請相對應才會理賠,其餘不給予理賠。

(2)萬能險需要扣除一定的費用的。

2,銀行保險

顧名思義,銀行保險簡稱銀保,是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在銀行營業網點銷售的保險。

保險公司制定產品會通過不同的渠道銷售,有時會針對不同的渠道推出特製產品,分別是個險渠道、經代渠道、銀保渠道。

我舉個例子,工銀安盛三款重疾險,御如意、御享人生、御立方5號

 御如意:通過個險渠道銷售/御享人生:通過經紀代理渠道銷售/御立方5號:通過銀保渠道銷售

1,先說錢,費率不同,費率相差1%左右,御立方5號>御如意>御享人生

2,保障期間不同,御如意和御享人生保障期間都是終身,御立方5號是定期返還型的,保障功能相對較弱,等於說,同一個媽生的孩子,御如意和御享人生養到老,御立方5號養到七八十歲就不管了。然而那個時候,恰恰是最需要保險的。

3,還有病種、多次賠付間隔時間、投保人豁免很多都差距蠻大的,反正銀保坑比較多

還有,相對來說,同樣年齡、保額等,大公司費用會比小公司高10-20%左右都很正常,考慮性價比的可以繞道。

最後,現在海外保險都很不錯,瞭解清楚了再買,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有點混亂,就理解下哈。

 


麗芙小姐


購買保險的人都有4大特徵:1認同保險理念,2有錢,3對家人有責任感,4身體健康。

就我所接觸的客戶群來講,其中大部分客戶每年都在不斷地加保,甚至主動向自己的保險代理人詢問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新產品出來......其實,買保險也會上癮。

金融強監管

這兩年我國政府對金融行業強監管,保險作為金融行業的一部分,各方面也越來越嚴格和規範。所以保險公司 和保險代理人身上出問題的可能性會越來越低,那更多的問題會出現在客戶自己的購買決策上。

每一份保單都是一個解決方案,會幫助客戶解決某(幾)個人生風險問題,您不能期望通過購買一份保單解決掉所有問題。所以,首先 明白自己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然後 你按需購買即可。

  1. 在你沒有完全清楚明白你購買的這份保單的所有信息之前,請不要急於簽單和付費。
  2. 請你不停地詢問你的保險代理人,直到他解釋清楚了你的所有疑問為止。
  3. 請你確認這款保險產品 能夠解決你當前的問題時,你再購買。
  4. 保險買不買都是由你決定的,請你對自己的決策負責。原則上沒有什麼千萬不能買的保險。
我是YY,從業20年的理財規劃師、長江商學院金融MBA、百萬圓桌會議(MDRT)會員。關注我,學習更多保險 和理財知識,讓生活更美好!
如有其它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發表不同觀點。

保險老師YY


您說的這些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車險,養老保險只要有需求都可以買。

但是以下幾種情況的保險不要買:

1、被在保險公司當業務員的親戚當做人情單的保險不要買。因為他只是為了完成業績,至於保險是不是適合你不重要,所以踩雷可能性比較大。

2、自己沒有需求,被忽悠買的保險不要買。

3.自己沒明白條款,保障內容,尤其是重疾險等比較複雜的保險,不要買。

4、大陸的分紅險建議不要買,收益太低了,不如自己拿錢存銀行,放餘額寶。

5、帶有理財型的保障型保險,如果預算不夠,建議不要買。保險最核心的還是保障。又理財又保障的,肯定保障理財作用都會削弱。


兔保保女王


每類保險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像餐飲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做法和口味,有些人不愛吃海鮮和芥末,有些人就非常喜歡。


主要是我們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產品才是關鍵。

做為大多數一般收入家庭的朋友,和一些高收入人群及有特殊資產配置偏好的朋友,其實是不一樣的,保險的產品購買更是不一樣的。


不管是收入高還是收入低,大家都有一個共性的風險需求,就是人身健康意外和死亡,這是最基礎的保障。


所以,尤其是針對一般收入的家庭,首先要考慮的是將基礎保障做好。

不用管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各類收益。生命有保障才有未來。

純保障類的產品才是我們的首選,可以不用分紅、不用返還、不用什麼理財收益。主要看保障範圍是否覆蓋,保障額度是否足夠,價格是否合理。三個因素來考慮。

  • 消費型的意外險

  • 消費型的醫療險

  • 消費型壽險

  • 消費型重疾險

這四類產品我認為是居家必備,而且非常便宜。

注意:不要被騙了,很多人會說消費型就是短期的,NO,消費型的不一定是短期的,也有很多消費型的產品是長期保障,如果業務員告訴你消費型都是短期的、一年期的,那一定是騙你,不恰當的說是騙子也可以。想給你賣他收入更高的返還或者高保費價格的產品。


對於收入相對寬裕,或者有一些特別需求配置的朋友

可以根據資產的配置進行合理的搭配。

保障優先,理財兼顧,畢竟,股票、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的差異性是需要合理規劃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注:一般家庭的基本收入,只能算是有一兩個雞蛋,比著高收入的幾十上百雞蛋,我們一般收入的人,就別先去學放好幾個籃子了,先保證我們自己的兩個雞蛋不要碎,能孵出小雞,等雞蛋多了再考慮。否則,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最後,提這個問題的朋友應該是保險行業的同業人員,應該心裡也有一個答案,想必也是希望大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吧。以上我的理解,供參考。


有情懷、接地氣、說人話、見真知,關注真知保,不跳坑。


真知保


仔細的想了一下,自己不懂的保險千萬不要買。

錯誤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銷售保險的方式和銷售對象。

比如產品本身,就在那,保什麼、不保什麼,清清楚楚,但很多人不去看或者看不懂,全聽別人的講解介紹。

如果自己對保險毫無瞭解,全聽別人介紹,就有可能買到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掉進坑裡之後,會罵保險騙人,其實保險很無辜好嗎?

因為它就是個合同,根本沒有欺騙你的可能。騙你的是銷售它的人。

保險知識就在那裡,很多渠道可以獲得,現在的搜索引擎那麼發達,可以說信息的觸及基本沒有門檻,但很多人也不去了解,還是聽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買到不適合自己的保險,買到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保險,買到收益率很低保障程度很低的保險……這些錯,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投資,貓妹一直在買保險,而且收益率還是不錯的,為啥我能買的很好,你買的就是賠錢貨?區別就是我懂,我會挑,我知道我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別人給我畫大餅我就信。


大貓財經


您好,我是您身邊的保險代理人王博飛

沒有什麼樣的保險是不能買的,每個險種都是有他自己的作用的,你需要考慮的是,這個險種適不適合自己,所以你的問題應該是,如何科學的為自己配置保險

 

由於保險是極為個性化的產品,需要根據你的生命階段、家庭收入、身體狀態和規劃的目標來綜合規劃。這也是為什麼在互聯網渠道興起的今天,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依然無法被簡單替代的原因。

將保險配置的方案統歸到最常見的三種場景。第一種,單身全職工作的狀態。第二種,普通三口之家,雙薪家庭。第三種,單薪家庭。

那麼,無論哪種場景,我們在配置保險的時候都遵循最基本的原理,我稱它為“保險需求金字塔”,分為底層、中間層和最高層,三個層次。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意外、重疾和壽險,這些最基本的保障型險種是為了將有可能的風險對家庭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中間層是教育和養老,這兩項都是為了讓你“存住錢”,不讓資產貶值或者流失;最高層的才是投資型的險種,在有了該有的保障以後,如果還有富餘的資金,那麼我們還能夠尋求一個更高的收益回報。所以,保險一定是“先保障、後投資”,這個思路無論購買海外保險還是大陸保險都是通用的。

基於這個原則,進入最常見的第一種場景,就是單身全職的年輕人。你可能是剛畢業小几年,手裡的積蓄也沒有那麼多。像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說不定也不在父母身邊。出門凡事都要靠自己。給自己買上保險,受益人寫父母,更能表達你的孝心。為你推薦兩個方案,基礎版和加強版。基礎版的簡單配置,只要500元左右就能搞定。500元花在哪裡呢?你只需要一份消費型的意外險,加一份定期型的重疾險,最後再加一份定期壽險。這就可以了。如果有的朋友在一些乘坐飛機頻繁的行業或崗位,你可以再買一份航空意外險。這些基礎款,你在各大互聯網渠道都可以看到。差異性不是特別大。加強版的組合是一份消費型意外險;一份定期型重疾險;第三份是將基礎版裡的獨一份的定期壽險替換成“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組合”,這個組合的保額與之前等量,但是,保費又比獨一份的終身壽險要便宜;最後一份,你可以適當買一些醫療險。加強版更適合年收入較高的白領,這個群體的消費者對品牌和品質的要求也會更高。這是你在單身狀態下的保險配置思路。受益人主要寫父母。

第二種場景,就是慢慢的,更多的朋友會逐步走入婚姻的殿堂,生兒育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口之家。通常來說,家庭早年的奮鬥之初,夫妻兩個人都需要工作。我們從需求的輕重緩急來看。首先,夫妻雙方的人身保障、重大疾病保障;其次,夫妻的養老準備金;最後,小孩的人身保障、重疾保障、教育金、婚嫁準備金。

在最基本的人身保險上,很多家庭會首選為孩子購買保障,這其實是違反保險基本邏輯的。家庭投保最需要保障的應該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也就是兩位大人。因為一旦他們發生風險,家庭收入就會大幅減少,從而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

相反,孩子發生意外或者重疾的幾率較小,同時保險產品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可以等孩子長大一些再購買人身保險。

所以,人身保險上需要大人各自購買重疾和意外險。雖然說,雙薪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起單薪家庭要強。但是,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大人可以再各自買一份壽險。受益人寫夫妻對方,這個就是“夫妻互保”。“夫妻互保”簡單點來講,就是夫妻雙方分別當被保險人,而受益人就是對方。夫妻互保,如果選擇“雙豁免”,一方身故或發生合同約定的殘疾、重疾,夫妻雙方在後期的保費都可以免交,合同保障不變。在家庭遇到風險時,最大程度減輕了家庭負擔,提供充足保障。但是“雙豁免”保費貴一些。保障完了大人,教育費用和養老費用我們可以用年金險來解決。

先來總結一下投保小竅門:

1、家庭內的投保順序是“先大人,後小孩”。

2、一般保障型產品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10%左右。

3、有餘力的情況下,夫妻雙方可以選擇“互保”和“雙豁免”。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第三種場景,單薪家庭。通常一個家庭在組建5~10年內會步入成熟期。這個成熟,一方面是指經濟能力上的紮實;另一方面,第一個孩子也長大了,甚至準備二胎。此時,很多女性朋友會選擇放棄工作,迴歸家庭。

但是,和雙薪家庭相比,此類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差很多,一旦經濟支柱發生了風險,對整個家庭的打擊是致命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幾個月前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一位先前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工作的中層管理員工,在“被離職”後,家庭遭遇的經濟危機。這位先生年收入四十多萬、兩個孩子、兩套房子、一輛車、十幾萬的股票,太太是全職主婦。這是常見的中產家庭的配置。現金流雖然緊張,但也能維持。直到有一天,先生被迫離職,發現能找到的新工作,稅後月薪才1萬多。但兩套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就要3萬。一下子把他推到了一場巨大的財務危機中。雖然,這樣的情況遠沒有觸發到保險中的賠付條款。但是,單薪家庭的經濟脆弱性可見一斑。所以,除了基本的意外和重疾之外,作為家庭經濟唯一來源的先生必須配置一份定期壽險。定期壽險的優勢就是比較靈活而且保費低、保額高,可以給這樣的家庭足夠的抵抗風險的保


王博飛輕鬆聊保險


這個怎麼說呢,存在即合理,買保險要買適合自己的,不同的人選擇也不同。

具體來說:

1.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來買,一般家庭用家人年收入的10%左右來買保險,優先考慮保障型的保險,即包括醫療和重疾方面的保險。如果預算有限,優先買消費型的保險,這個優點是價格便宜,可以用較低的保費買到比較高的保額,百萬醫療類型的保險重點推薦。

當然,也有缺點。

第一,不能保證後期的續保,一旦發生風險第二年基本上買不了保險了。

第二,一般短期的提前給付保險保額有限,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另外保的疾病比較少一點。

2.要根據自己的需求買,比如你想強制儲蓄,給孩子存教育金或者給自己存養老金,肯定就是買理財型的保險符合自己的意願。

3.遵從自己的初心,長期壽險一般是保終身的,有時候繳費時間久了沒有用到自己會計算投資和收益,這時要想想買保險的初衷,我們買保險是為了轉移風險,不是為了投資,如果是為了投資買保險那一定會後悔的。


賣保險的寶爸


第一 :價格與自己的預算極度不匹配的產品。

假設你的預算只有5000,那麼代理人推薦9000的產品最好是不要買,保險姓保買的是一個安全感,但是一定不要讓保費成為你的負擔。

第二:重疾險產品中缺乏多種高發輕症的產品不能買。前25種重大疾病都是保監會統一規定的,這些都會一樣,但是高發的輕症就不一定了,都是各家公司自己規定的,如果產品中缺乏這些高發的輕症,最好是不要買。

第三:基礎保障配置沒有完成的,不要下手考慮理財險產品,先保障再理財。(土豪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