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週末,跟著老梁逛許昌】

第96站:蔣店白馬廟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老家許昌

文·圖‖梁耀國

有朋友前段時間留言說,建安區陳曹射鹿臺一帶的段墓、雙廟、許田、崗黃等四個村都是有歷史故事、歷史遺蹟的古村落,邀我抽空過去瞅瞅。(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兒?歡迎點擊以鏈接: )

去陳曹的路我不陌生,大路不外乎兩條,一走魏武大道再轉至新元大道,這算是北線;二走311國道至五女店左拐上縣道,這算是南線。兩條線路距離差不多,分別呈“L”形,直邊直角,正好組成一個“口”字。最初我選的走北線,等到了魏武大道與北環交叉路口時,臨時起意,若是有一條斜路斜過去,從西南角的許昌直插到東北角的陳曹,肯定省路、省時、省力。

腦子一分岔,車把拐朝東。穿過京深高鐵橋,又穿過京港澳高速橋,忽看到路北茂林間有條小水泥路,通有公交,我想都沒想就跟上了。

過了大羅莊就是蔣西,過了蔣西就是蔣東。在蔣東村村東頭有座“蔣店白馬廟”,進廟靠右手建了座六角涼亭,涼亭下塑了一匹威風凜然的白馬。見此,我馬上意識到這裡面肯定有故事,忙出來找老鄉問村委會在哪兒,想通過村委會找些資料帶走,這樣不耽誤行程。回頭看了資料,如真有故事,下週再來也不遲,反正村子不會走。

下圖:蔣店白馬廟山門。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蔣東村容村貌乾淨整潔,花壇裡的石楠如霞似火,再配之以“仁”、“義”為內容的宣傳畫,以及“千年三國風,一園古今夢”、“要想子女好,自己先敬老”為內容的宣傳標語,感覺這裡既不失中國傳統文化,也極具美麗鄉村的現代氣息。

下圖:蔣東村村街上的宣傳畫。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計劃趕不上變化。到了村委會,大院裡只有一位清理磚頭瓦塊的老者。我開門見山說明來意,老者停下手中的活,拄鍁而立,說你去找劉喜安吧,他最清楚。你順著門口的南北路,往南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左拐約二百米路北即是。末了又補充道,就他家大門口掛了一對紅燈籠。

下圖:劉老師家大門。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找到劉老師時,他正在西屋用電動剃鬚刀剃鬍須。他把我讓到對面的沙發上,遂以拉家常的方式,講述起他所知道的關於蔣店的古往今來。

過去的老官道走村子的北面。很早以前,有位蔣姓掌櫃在官道旁邊開了家飯店,故名蔣店。老掌櫃死後,埋在村子的東南地,俗稱蔣家墳。墳早被平掉,遺址位置依稀還能記得。不知是那位姓蔣的沒有子嗣,還是他的子嗣移居他鄉,目前蔣店除了姓劉的、姓段的、姓尚的,全村5000多口人,找不到一位姓蔣的。

蔣店分蔣東、蔣西兩個村委會。恢復重建白馬廟時,經示範區道教協會會長劉老師全力運作,依然沿用了“蔣店白馬廟”的名號。

下圖:精神矍鑠的劉喜安老師。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談及修白馬廟的因由,劉老師從身邊鐵盒子裡拿出一沓紙,從中挑出《許昌市蔣店白馬廟簡介》遞給我,說上面的內容是他蒐集整理的,寫得比較清楚。

據簡介介紹,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爭天下。許昌北關至許田射鹿臺號稱四十五里白馬坡,關羽斬顏良、文丑的故事均發生於此。顏良墳位於楊莊東頭,文丑墳位於魯莊西頭,距蔣店大概都在三四里地的樣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墳頭才被平。

正是在那個時期,一匹神奇的白馬現身了,經常嘶鳴飛奔此地,使得覬覦許昌要地的各路諸侯誤以為這裡駐有大軍,不敢貿然攻打,從而保佑一方百姓免受血光之災。人們為感念白馬爺保一方平安,故修廟加以奉祀。

白馬廟前是洪河,後面黑河。有河就有龍,兩龍夾一廟,自然是塊難得的風水寶地。1990年,在劉老師夫婦和信眾的參與支持下,原址上重建了白馬廟,目前漸成規模。

下圖:劉老師整理的白馬廟簡介。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此行恰逢清明前夕,不知不覺,我和劉老師閒扯起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

說起人入殮後,三天要到姥孃家謝孝的典故,劉老師說人赤肚從孃胎裡出來後,穿的第一身衣服是姥娘做的。為啥不穿奶奶做的而要穿姥娘做的,因為這身衣服寓意頗深,就是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明白一個道理,自己身上穿的第一線是姥娘給的,將來不能忘記爹孃養育恩,一定要給爹孃盡孝。

等爹孃百年後,兒子兒媳、閨女女婿及晚輩三天頭上,聚齊到姥娘姥爺墳前燒紙磕頭,其孝心得到孃舅家人的認可,方可謝去孝服。一旦脫去孝服,便隱含著你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今後再與孃舅家沒有瓜葛了。

人百年之後,最隆重的兩個紀念一是三天謝孝,二是過五七。過完五七,人這一生一世永遠不再提,以後逢年過節祭奠一下,晚輩再不會聚齊,也不會再舉行隆重的紀念了。

五七上墳,執事的拉著雞子,要正著走三圈,倒著走三圈。之所以這樣,傳說五閻王(陰間閻王排行老五)好吃蓮花雞子,雞子到哪兒他攆到哪兒,小鬼小判(判官)也前呼後擁跟著,期望能搶根閻王吃剩下的雞骨頭以解饞。等他們轉得暈頭轉向,咔嚓把雞頭剁了,雞頭扔在墳地裡,抱著雞身子往回走,閻王和小鬼小判們沒看清,屁顛屁顛跟回了家。

等他們都被引開了,家人才開始放鞭炮燒冥錢,逝者趁機把錢全部收起來。閻王和小鬼小判們聽到炮響,迷瞪過來怎麼回事,一切為時已晚。

俗話說,人不見鬼,鬼不見人。世間有世間的規矩,陰間有陰間的規矩。四處飛濺的雞血灑到哪裡,逝者的陰宅就號到哪裡。誰敢亂來,陰間自會有打抱不平的出來制止。

丟在墳地裡的雞頭沒人去拿,它就像現在的報警器,你一碰它,它就會叫喚。

不知你聽沒聽過“鬼打寨”的故事。故事大致意思是,閻王爺與土地爺打賭,說他一夜能打一座寨。如果他贏了,寨子所佔土地歸他;如果他輸了,他選擇離開這裡,永不煩擾。土地爺不信他有這麼大本事,愉快地接受了挑戰。

晚上,閻王爺領著小鬼小判們揮汗如雨,挖的挖,抬的抬,工程進展迅速。五更時分,已見雛形。

土地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突然,他靈機一動,學著大公雞“咯咯咯”叫起來。這一學不當緊,引得周圍村子的老公雞都叫了起來,此起彼伏。鬼見不得光。閻王爺以為天快亮了,留下半拉子工程,匆忙逃離。由此說明一個問題,雞在陰間的作用還是挺大的。

我們中原地區有“早清明、晚十一”一說。清明節是圈(juan)鬼的,早一天把他們圈起來,那些秉氣差、身體弱的人就會少生病。陰曆“十一”則是放鬼的,晚放出來一天,同樣會使人少得病。而陰曆七月十五是鬼假,人們都是在當天上墳燒紙逝者才能拾到冥錢。 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這裡面的道道還真不少,難怪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下圖:白馬殿。

1800多年前,據說有匹白馬常嘶鳴飛奔於許昌此地!

【作者簡介】梁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