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在龍崗盛平楊屋居民小組,記者見到了77歲的楊來法。他打開隨身攜帶的布袋,拿出楊氏族譜和2枚勳章。一枚是刻有楊來法名字的南粵七一紀念獎章,還有一枚是中共廣東省委入黨五十週年以上老黨員紀念章。作為東漢名臣楊震的後人,他自豪於盛平楊氏後裔恪守祖先持廉守正的家訓,以“四知堂”作為宗祠名號,在深圳代代傳承著“四知”精神。在這位有著55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上,“四知堂”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1

楊屋有個四知堂

“四知拒金”代代傳

在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中,楊震與龍崗“四知堂”的故事被陳列在廉政文化展廳的重要位置,供遊客參觀、學習。

1900多年前,東漢名臣楊震在上任途中,遇到自己曾經舉薦過的地方官員王密。王密為感謝楊震的知遇之恩,趁著夜色給他送去10斤黃金。楊震斷然拒絕,王密說晚上送禮,無人知曉,楊震說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來這個暮夜“四知拒金”的故事成為佳話,廣為流傳。

楊氏家族從明代至清代不斷南遷,楊震後人中的一支由福建一路向南經梅州、陸豐、東莞清溪,一直於清中晚期到龍崗松元角立足,築屋立祠形成楊屋村,在這裡紮根繁衍。

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按照1983年版手抄本盛平《四知堂楊氏族譜》記載,“四知”太守楊震為楊來法與盛平其他楊氏後人的祖先,清代中期,楊震後人的一支輾轉遷徙於龍崗。盛平楊氏宗祠以“四知堂”為堂號,世代傳頌祖先的廉潔美德,告誡子孫以廉為節。龍崗盛平楊氏至今已經有七代人,家族裡代代相傳“四知”典故,對族人影響很大。

楊來法是盛平社區楊氏家族威望很高的長者。他1956年17歲參軍,直到1984年轉業回鄉,“祖輩將四知的典故代代相傳,可看做是家訓。”他說。

2

四知家訓常記心頭

為官不為謀取私利

楊來法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他本來有5個兄弟姐妹,但因為家境貧困,不得不把其中4個送人。儘管如此,母親對子女的要求卻很嚴格,從小教育他們人窮志不能窮。

1956年,楊來法入伍,四年後入黨。1962年,他進了北京駐軍某部,後成為該師後勤部副部長,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享受正團級待遇。這在很多人眼裡是個“肥差”,肯定很有油水,可楊來法卻從未拿過公家一分一毛。

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我少年時便聽族中長輩講過‘四知’的來歷,加之母親的教誨,心中從沒有過貪念,只是一心把本職工作做好。”楊來法不抽菸、不喝酒,因為掌管有方,廉潔奉公,時任後勤部副部長的他還被表彰過,“交接的時候,師裡的糧食、財務沒有少一分。”回憶往事,他依然自豪。

1984年,楊來法轉業後到原深圳對外貿易(集團)公司主管人事業務,直至1999退休,期間還一度任職該集團的紀檢副書記。“該提(拔)的就提(拔),不該提(拔)的就不提(拔)。”楊來法說,集團有些官員的子弟,還是他的手下,但他從沒想過用權力謀取私利。上世紀90年代房改的時候,要買房需要4萬元,他拿不出那麼多,還要向岳父借錢。

楊來法有一兒一女,他也給他們講“四知”的典故。兒子以前在深港兩地做運輸,很艱苦,有時還要住在貨櫃車裡,後來才到深圳一國企工作。女兒在楊屋村開了個小店鋪,做小買賣。很多人都說憑楊來法的資歷完全可以幫兒女謀取個好職位,但他卻堅決不肯。他教育子女不要違反紀律,這是“四知”家訓在這個家庭中的另一種演繹。

3

千年高風三相流芳

重修宗祠傳承祖訓

從楊屋牌坊穿過,大概300米的地方,就看到楊氏宗祠,佔地約200平方米。匾額上寫:四知堂,大門兩邊的楹聯是:四知垂訓,三相流芳。祠堂內牆還記載了1990年楊氏族人維修宗祠的捐款記錄,以及族輩詩歌等。

楊氏後裔代代傳承“四知”家訓,千年高風“四知堂”!

“三相”是指楊氏家族出過的三個輔佐明朝皇帝的宰相:楊士奇、楊榮、楊溥。楊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詳,推測為二世祖所建。“大門兩邊的門聯沒有變,匾位置也沒變,只是那時是木料的。”楊來法說,兒時的楊氏祠堂內的“四知堂”匾牌是木質的。他自幼在祠堂裡玩耍,曾有一段時間,祠堂還作為村中的私塾,供楊來法和同輩接受啟蒙教育。

在楊來法的記憶中,楊氏祠堂經歷了兩次大的修葺,1984年修過,2012年族人又集資重修。作為盛平社區楊氏家族威望很高的長者,楊來法帶領族人,在保留祠堂原有主體結構不變的基礎上,把它翻修了一遍,希望藉此將楊氏祖訓繼續傳承下去。如今外牆灰色的瓷片以及地面酒紅色的瓷磚還泛有亮光。

楊來法已多年不在楊屋村居住,但逢年過節,還是會來祠堂祭祀先輩,當他們談起祖先時,談起家規時,會感到無上的自豪和光榮。楊來法平時很關注時事,每晚必看新聞聯播,“為官很簡單,就兩個字,為民,你要是想賺大錢,就別來當官。”楊來法說。

凡是楊氏宗親們,將這篇文章傳揚出去,

遠播楊氏文化,弘揚楊氏精神,

攜起手來,團結一致,共創楊氏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