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未來,“工匠”“大師”或等同碩士博士

比如,未來職業教育培養的“工匠”“大師”可能在人才評價上等同於普通教育的碩士、博士,享有對等的待遇和地位。

(原標題:“工匠”“大師”等於碩士博士?職業教育變革啟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列為2019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列入任務的第一條“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中,並進行部署,全年計劃拿出237億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用於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同比增長26.6%。兩會過後,國家又連續召開會議,將扶持職業教育的舉措不斷落實。

職業教育正在被重新定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研究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中等職業教育人數佔高中階段總人數的比例,與國內生產總值“同頻共振”,表明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呈正相關關係。

在2019年2月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下稱“職教20條”)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這意味著國家將建構一套新的體系支撐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有關人士指出,這套體系的核心內容即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性綱領,其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表述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圍繞職業教育的新定位,中央進行了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17年12月即發佈《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提供路徑性指引。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為深化校企合作明確操作性辦法。

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職教20條”,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規劃任務書,未來還要陸續出臺相關配套文件,推動這些頂層設計落地落實。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是對上述頂層設計的落實舉措。

職業教育深度轉型

職業教育橫跨企業和學校、工作和學習、職業與教育,與普通教育單純基於學校進行學習和教育不同,職業教育需要進行校企、產教、工作與學習的深度融合和制度重構,相關的跨界舉措、整合政策和重構制度都在“職教20條”中有所體現。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正是職業教育從學歷教育向全民教育、終身教育轉變的重要一步。

“未來職業教育的生源結構將更加多元,學習時間更加靈活,任何有提升職業技能需求的人都可以隨時到職業學校深造,並獲得相關技能認證。”職業學校將根據不同群體提供更多“套餐式”的教育和培訓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選擇,還將採取以學分制取代學年制、寬進嚴出的管理制度,保證職業教育質量。

這意味著職業教育師資要熟悉企業工作和企業需求,要採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形式,因此未來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構成和育人模式也有顯著不同。

人才不再唯“大學學歷”

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正在建構一條有利於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評價體系,它更注重以能力而非學歷來評價人才。

“學歷不代表能力,更不代表技能水平。”當大學文憑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大專文憑已變得不難獲取時,學歷證書的含金量已大幅縮水,加上學歷導向下人才培養弊端日益凸顯,與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結構和質量不匹配,亟待重構一套有利於技術技能人才開發的評價體系。

今年3月在職業院校啟動的“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其實是在重構一套新的人才評價體系,以能力為導向,而非唯學歷是舉。”

國家資歷框架是用以整理和編排、規範和認可整個國家範圍內存在的不同層次和類型資歷(如學歷、學位、文憑證書、資格證書等)的結構或體系。它將使人才評價體系與職業教育體系直接關聯。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將被逐步認定、積累和轉化,職業教育也會獲得等同於普通教育碩士、博士的晉升通道和社會待遇。(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