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阮阮不是圆园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背诗词,会讲故事,而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作为父母当然应该感到汗颜,感到惭愧,感到警醒。


应该警醒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会那,这丝毫也不重要;应该警醒的是自己家的孩子“只知道看动画片”,这反映了自家孩子已经养成了很不好的行为习惯,未来进入学龄后的学校适应也会变得困难。


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孩子在3~6岁的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敏感期,通过大量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这就需要父母有足够时间陪护孩子,支持孩子。相对地,一个孩子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只知道看动画片”,那就意味着孩子缺少游戏和活动,缺少父母的陪护。许多家庭为了省事,给孩子播放动画片,孩子就安静下来了,但是,这样的作法对于幼儿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当孩子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必然就会减少其他游戏、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孩子大概率就会成为所谓的“电视宝宝”(当然,现时代也可以通过电脑、IPad来看动画片)。



适度地看动画片(而且还需要家长拣选过)有助于孩子的想像力,但沉溺在动画片里就适得其反,会桎梏孩子的想像力。更关键的是,电视、电脑、IPad、手机这一类的电子产品其实并不适合幼儿;但是又天然地对幼儿有强大的诱惑力。负责任的父母应该在孩子3岁之前避免孩子接触电子类产品;3岁之后必须对幼儿接触和使用电子类产品严格限制,控制时间,控制内容,在3~6岁学龄前安排孩子更多的游戏、活动。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有在现实的游戏、活动中,孩子才有机会与玩伴互动,发展他的情绪和社会性;也只有在现实的游戏、活动中,孩子才可能发展他的全面能力。


不言而喻,给孩子安排的游戏、活动中,就包括阅读的活动。阅读是需要启蒙,需要父母示范和引导的,没有哪个孩子生而就会阅读,就爱阅读。至于背多少首诗词,会讲多少个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在父母的示范和引导下学习阅读,享受阅读,习惯阅读,爱上阅读。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证实,阅读和聊天对于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在他们12岁的时候,大脑已经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经常阅读的孩子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更多,这意味着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更好。



不过,对于四五岁的孩子,父母示范和引导阅读是好的,但关键应该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兴趣和动机,而不应该给孩子外在的压力和目标,后者几乎必然损害前者。直白地说,父母不要怀有功利心和虚荣心,觉得孩子能背多少首唐诗宋词能让自己倍有面子之类,都是对孩子内在兴趣和动机的戕害。


当然,其中有些孩子与生俱来就有阅读障碍(中文环境下大约有5%的孩子有阅读障碍;英文环境下高达30%的孩子有阅读障碍),这一类孩子对阅读比其他孩子更困难。父母也不要给这一类孩子施加压力,这一类孩子的天赋是在图形阅读方面,比大多数其他孩子有想像力的优势,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在儿童期都反映出类似的阅读障碍问题。父母除了阅读的示范和引导,更重要是要多与孩子交流、聊天,倾听他讲,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总之,四五岁的孩子竟然“只知道看动画片”,无论如何都是父母应予重视,并且悬崖勒马加以矫正和调整的情形。如果不能及时矫正、调整,就会影响到幼升小之后的学校适应,进而对孩子未来的整个学涯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唐映红


今年春节的时候,正好陪着孩子在看电视,中央一套在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里头,请来了一位5岁半的小男孩,挑战唐诗300首。

其中抽出单独的几句填空,小朋友马上就能填出所有的答案,还能完整的全篇背诵。

孩子当时还没有开始启蒙唐诗,只是跟我诵读过上卷的声律启蒙和三字经,也没有做过任何的唐诗的诵读启蒙。

当时看完这个小朋友的表现,他非常的羡慕。

就不断的和我说:我也想这样,我也可以的。

我就对他说,你看这个小朋友今年5岁半,可能在他三岁的时候,家人就在给她不断的听唐诗。他也不断的读,如果三天就能记下一首诗,用了三年的时间,背熟唐诗三百首,完全不是问题。

你要是想和他一样,那你也需要每天固定的抽出一点时间,去学一学新的文章,背一首唐诗,然后,不断的巩固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个小朋友的刺激,从那天起,孩子真的和我一起,开始听唐诗,用两天的时间把一首诗记熟,再过几天复习一遍。

从春节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统计了一下,我们也慢慢熟读会背诵了十几首小学生必背的唐诗。

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是很机械的去背诵,而是和我一起学习这首唐诗,诗人的背景,每一句的意思。现在背诵对他来说,并不是一项很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办法,他也在学习古诗的内涵找到学习唐诗的乐趣。

其实,想要让孩子和其他人一样,学会一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家长是否做好了准备,有没有想清楚如何学,如何教?有没有真的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做好学习的计划。

现在的孩子家长焦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信息给予的太多,自己无法分辨出,到底什么是最应该让孩子学的,在孩子这个年龄里,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同样的焦虑,我也有过,当看到同样年纪的孩子,英语启蒙,一年或两年已经有了很好的提高,而我自己的孩子,明明和他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也一样在做亲子阅读,学习英语分级阅读,可是效果却真的差了很多。

当时也非常的急躁,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后来慢慢的调整过来心态。因为发现,真正学习是不应该让孩子处于被逼迫的状态。而这样强迫式的学习效果,非常的伤害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学习成果并不是很好,应该考虑的是,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方法适合其他孩子,对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用?我的孩子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

每个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也是,最有资格为孩子做出学习规划的老师。家庭的作用永远是高于学校,而家长的态度,肯定是最能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


安家妈妈的小世界


我家大宝、小宝这两天因为看什么动画片争得不可开交,大宝想看《芭比娃娃》,小宝想看《汪汪队立大功》。如果播芭比,小宝就躺到地上哭;如果播汪汪队,大宝就嚷嚷着不公平。没办法,只好看两集这个,看两集那个。



动画片色彩丰富、故事性强,孩子很容易被吸引。寒假期间孩子有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如果放任孩子看动画片,孩子自然痴迷其中。

这两天我和娃爸就有意识带孩子走亲访友,孩子有了玩伴,一起玩玩奇趣蛋、小猪猪,几个小玩具就能玩半天功夫。有时几个孩子一起不着地的疯跑,就没有功夫闹着看动画片了,照顾起来不要太省心。



我和娃爸准备趁着没开学,带着孩子去附近景点看看,让孩子逛逛庙会,吃些有特色的小吃,看看民间艺人的表演,体味一下传统的年味。

参观元宵节的灯展,看看做工精致、形状多样的灯笼,拍几张美美的照片,一不小心发到朋友圈,坐等被点赞留言、羡慕嫉妒。



每天早晚花十多分钟时间背一首古诗、讲几个故事,大宝、小宝有时背错了,是会被群嘲的。两个小家伙背的不亦乐乎,有事耽搁了,改天就多背一会。这样细水长流反而比一板一眼的教孩子效果要好一些,起码孩子没有抵触心理。

所以家长也不要着急,诗词、故事不是一天两天学会的,从今天开始,每天学习一点点,等到孩子上小学估计数量就很可观。


俩宝娜妈mn


这个问题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解决:

1.别人家的孩子会背诗词讲故事了,我家的还不会;

2.我家的每天只看动画片;

家长的焦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期望过高,而是跟“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往往加入到一个家长的圈子里,讨论的都是我们家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听说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样,然后回到家看到自己孩子那不争气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别人家的孩子会背诗词和讲故事怎么了?这刺激到家长什么了吗?或者说又想到了“别输在起跑线了”这点?

我女儿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在读幼儿园时选择了一个小型的民办幼儿园,没有作业、没有教学,每天就是带着去户外疯玩,爬树、踢球、赛跑、玩水坑等等,基本上跟诗词和故事不搭边,但是每天放学回家我们都会给她读书,一天阅读至少两个小时,坚持了4年,电视时间是规定好的周末两天每天2小时,现在我女儿诗词张口就来,讲故事更不在话下。我想问的是这位家长家庭里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背诗词和讲故事的环境?

第二个问题每天只看动画片,请问是否是家长允许的?或者是家长一开始就默认了“以看代管”的带孩子方式呢?家长应该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并且多加引导,帮孩子管理好时间。


谭谭谭76913908


别人家长,都带孩子出国游,你家孩子只能在家看动画片,孩子该着急吗???

别人孩子四五岁都会被诗词,讲故事,自己孩子每天看动画片,家长该着急吗???


背后的原因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天才,一切都是通过不断努力获得的。小孩子的天性都是玩耍,游戏。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四五岁背诗词?你知道家长付出了多少努力吗?你知道家长使用了多少训练孩子读书练习的办法,才让孩子学会了背诗词吗?你为孩子的学习付出相应的努力了吗?其他家长付出了十分的努力,才收获孩子背诗词。而自己孩子痴迷动画片,家长付出了几分努力呢?


解决的办法

对比结果很容易,生气也很容易,可是,最重要的是去追究结果背后的原因,去改变,去努力。生气只是情绪的表达,无济于事。一个成年人,一个对自己对孩子负责的成年人,应该是对今后的行为负责,为以后的结果努力,而不是看见当下的结果,只做情绪的表达!

况且,我觉得四五岁的孩子,所作所为,更多是家长管教的结果。如果孩子行为散漫,那说明家长管教不严或者教子无方。孩子没错,如果孩子错了,那就是家长的错。孩子的天性是不一样的,家长要想办法找到适合着急孩子的教育办法。


所以,不要花时间去纠结是否应该着急,而是要追寻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Veeyn


有时候,跟别人家孩子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来比去更焦虑。怎么感觉,人家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呢?

像电视台上,有一个小孩子,几岁认识多少字,几岁背多少诗,要我说,这根本不是在表扬这个孩子多聪明多能干,而是激起了家长们的焦虑不安,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能着急上火了。

人家怎么这么能干呢!自己孩子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人家都能吟诗作对念字了,都“挑战不可能”了,再回头看自己家那个只会看动画片的,是不是怒从胆边生,恨不得过去砸吧一顿自己孩?!

要我说,可以着急一点,但是真用不着这么上火。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时半会的落后不算啥,但是,要把握住人生的方向,不怕慢不怕站,但是要一直朝着既定方向奔跑!

要我说,大家完全不用焦虑,从古到今,“伤仲永”的事例也是层出不穷。当然咱们这样说,也不是诅咒那些早成才的孩子,只是咱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该努力就努力,该让孩子学点也就学点,既然嫌孩子掌握的不多,现在奋起直追还来得及。

慢跑也能到达终点,但是,如果停下,妄想着不劳而获,不努力就想让孩子达到优秀,估计是不可能的。


Longsuixinyuan


四五岁的孩子喜欢做什么、会做什么,只是表面问题。

大人的理念和执行力才是关键问题。


孩子会什么,藏着父母的期望和规划。

别人家的小孩会背诗词、讲故事,说明别人家的父母注重对孩子学习内容、学习能力方面的规划,也说明了父母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所期望。

你的孩子只知道看动画,说明你在孩子学习这块,目前还没有太多想法,更倾向于快乐童年、自由成长这类的理念。

没有对错,选择不同而已。


孩子会什么,藏着父母的时间投入

再聪明的四五岁孩子,也不能自己学会背诗词和讲故事,也不是每天口头提醒就能做到的。

必然是有大人在教、在引导、在监督,孩子会的越多,说明父母在这一块的时间投入越多。

看动画,其实是不需要父母费什么力的,电视一开就完事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父母偷懒了。


每一个孩子背后,都藏着父母的投入。

不投入没问题,不要和那些投入的人比,更不要拿父母的错失去责备孩子不聪明、不努力、比不上别人。

说到底,你只投入了一块钱,怎么好意思跟投入几十块、几百块的人比较收益呢?


小谢老师说一年级


亲爱的家长,不必着急,但必须反思、行动。

动画片和书本比,对孩子来说,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别人家的孩子同样喜欢看,这是孩子的天性。但别人家的孩子四五岁会背诗词,讲故事,那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家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日本有一句谚句在我国流行"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起来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给孩孑在家庭营造了一个读书的环境,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的是什么;对孩孑的成长付出了多少?你能提出这个问题来,说明你已经意识到孩子的差距了,衷心祝贺你。

家庭是孩子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家长不应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而应该是主动成为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参与者。

亲爱的家长,行动起来,带孩子游戏、运动、阅读吧。相信你的孩子也会爱上阅读的,背古诗词,讲故事,你的孩子也会。

不必着急,必须行动。

养子如种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春暖花开273420321


别人家的小孩四五岁都会背诗词、讲故事,自己家的孩子每天只知道看动画片,有必要着急吗?

我就想问一下这位家长,你觉得着急有用吗,你一着急孩子就能变的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聪明、懂事吗?与其在那着急,还不如多陪陪孩子,快乐的童年是短暂的,因为孩子上小学后就要努力学习了。

四五岁的孩子天性本来就是玩,况且每个孩子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有活泼型、有好动型、有文静型等,你家孩子每天看动画片,说明他自由,他安逸,最主要他是快乐的。



人家孩子四五岁会讲故事、会背诗词,那是家长和孩子背后不知道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得到的,你看到人家风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也许那个孩子每天都在烦恼和伤心,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可以看电视、去游乐场玩、逛街,而我却要上各种兴趣班、不能看电视、不能这个不能那个?

孩子的聪明一半是靠遗传一半是靠后天培养的,四五岁的孩子能背诗词能讲故事不代表以后就有多能耐,相反你家孩子就知道看动画片也不代表他将来没出息呀!所以,题主你不用着急,顺其自然就好,以后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上点心就可以了。


文海捞梦话育儿:已出版作品《走过花开的石林》;一孩之妈,专注孕产、育儿话题,欢迎大家关注我,如有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感恩遇见!


文海捞梦话育儿


我觉得没必要着急,但父母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能否背多少古诗,会讲多少故事,都不是天生就会的,肯定与家长的教育和环境有关。就像我儿子,现在刚刚两岁,会背《咏鹅》、《悯农》、《春晓》、《江雪》四首古诗,还有三四首儿歌,我并不想说我儿子多么多么的聪明,因为这跟智力不沾边。他会这些完全是因为我婆婆整天教他,在他耳边念叨,耳濡目染,时间长了,他自然就记住了。

所以,我觉得与其着急不如反思自己的教育。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和别人的孩子一样,你就得有付出,至少你得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环境。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在这个年纪看动画片并没有什么不好,或许可以从电视里学到其他的知识,就更没有着急的必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