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正文共:5394 字 33 圖 1 視頻,預計閱讀時間: 14 分鐘,原創:小宇

喜歡玩摩托車的你,瞭解摩托車的由來和車型種類嗎?今天我們就來專門聊一下這個話題。

(一)摩托車的由來

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誕生於1885年8月29日,和梅賽德斯奔馳出生地相同。這輛摩托車與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團”有直接關係,因為它出自戴姆勒之手。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其實在那個時代,蒸汽機已經在車輛上開始應用了,但是蒸汽機體積龐大,笨重,熱效率低,等待蒸汽的時間長,所以大家就想發明新的機器來替代它。

內燃機因此就擔起了這個重任,Gottlieb Daimler(戈特利布·戴姆勒)和Wilhelm Maybach(威廉·邁巴赫)就是內燃機發展史中的兩位重要人物,他們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用內燃機推動世界。1882年,兩個人在戴姆勒位於斯圖加特的房子裡搭建了實驗室,開始發明一種緊湊型單缸高轉速內燃發動機。

三年後,一臺名為grandfather clock(祖父時鐘)的內燃發動機應運而生,當發動機製造好了之後,兩個人就開始著手下一步——測試發動機,或者說這臺發動機能夠做什麼。他們知道這臺發動機的動力並不強大,無法推動體積大的載具或是物體,所以戴姆勒決定,把這臺發動機裝在輕盈的自行車上看看效果如何?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第一輛摩托車設計圖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誕生了,名為:Reitwagen,搭載的祖父時鐘發動機為264cc四衝程發動機,最大馬力0.5匹,最高轉速600/rpm,最快時速大約12km/h。該車後輪26英寸,前輪34英寸。其馬鞍式真皮坐墊,橡木車架,木製車輪,皮帶傳動,加一級齒輪變速。離合器的結構是藉助皮帶傳動的壓帶輪來控制的,壓緊壓帶輪,動力轉向後輪,驅動車子前進;放鬆壓帶輪,皮帶打滑,即切斷動力傳遞,車子停止前進。

同年11月10日,戴姆勒17歲的兒子保羅騎著摩托車走了7.5英里,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摩托車之旅。就是這短短的7.5英里,推進了摩托車發展漫漫長路的一大進步。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雖然Reitwagen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它並未投產,全世界只有這一輛原型車,更加悲劇的是,這輛車毀於1903年的Cannstatt Fire(康斯塔特火災)事故中,同時還有另外90餘輛車一併被燒燬。

但是,和所有發明創造一樣,摩托車也在這個星球上蓬勃地發展起來。


(二)摩托車的分類

摩托車分為兩輪摩托車、三輪摩托車和四輪摩托車。

其中兩輪摩托車又分為公路車、街車、拉力車、越野車、休旅和公路旅行車、巡航車、復古車、攀爬車、踏板車、彎梁車。

三輪摩托車分為正三輪、倒三輪、邊三輪。

四輪摩托車分為ATV、UTV。

摩托車的周邊產品有雪地摩托和摩托艇。

公路車

公路車生活中人們喜歡叫它公路賽、賽車或者仿賽,其實公路車與真正意義上的賽車是有很大區別的,公路車,顧名思義是可以合法在公路上騎行的,而賽車大多是廠車或者原廠改裝車,是不能合法上路行駛。賽車為了安全起見,不具有反光鏡,部分比賽車型不具有大燈,還有各種改裝件,減震,剎車,懸掛等都是經過專業機械師調校過的,賽道版是專為比賽而生的。例如雅馬哈的R1M,本田的CBR1000。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公路車擁有一套帥氣的大包圍和導流罩,高聳的大油箱,在加速騎行時通常需要趴在油箱上,以減小風阻。公路車以速度著稱,運動性更好,但是幾乎沒什麼舒適性可言,通常騎上100公里左右就會腰痠背痛,感覺很累。也是因為這樣,公路車比較受年輕人喜歡。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街車

顧名思義就是在街道上騎行的車,相比公路車,它更舒適一些。首先在外形上就可以區別,街車沒有大包圍,沒有大的導流罩,車架相對裸露,看上去肌肉感更強。在駕駛姿勢上,上身偏直立,下身也沒有公路車那樣戰鬥,相對來講更舒適些,但是風阻也相對大一點。例如川崎的Z1000。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街車的軸距相對較短,轉彎半徑更小,操控起來更靈活,更適合街道騎行,所以在路面上見到的車型中街車是相對較多的。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拉力車

拉力車不同於越野車,很多人誤以為拉力車就是越野車,拉力車首先肯定要能拉,要有比較強的載物能力。其次是要能跑,發動機能夠保證在高轉速,高負載的長時間運行。所以拉力車大都採用單缸或雙缸水冷發動機。例如KTM 1290 SUPER ADVENTURE。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外觀上均有著較高的離地間隙,長行程的懸掛系統,輪轂多采用鋁合金輻條輪。拉力車要能保證在非鋪裝路面的行駛,通常大家都是騎拉力車去跑長途,所以幾乎各種路況,各種天氣都會遇到,所以拉力車一定要選擇品質可靠的車輛,不然車壞在了荒無人煙的地方是很危險的。同時也要學會保護好車輛,一般出廠會配備發動機底護板、風擋、護手,甚至是邊箱、尾箱等一系列野外範兒十足的裝備。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越野車

越野車分為場地職業車,例如川崎的KX250F,本田的CR250F。

林道越野車,林道越野車在國內叫做林道,在國外叫做耐力車,例如川崎的KLX250。

滑胎車和攀爬車都是越野車的衍生物。

越野車肯定是用來越野的,越野特別訓練駕駛技術,不過技術不好的人也不敢輕易去嘗試越野。摩托車的越野車與汽車不同,汽車的越野車是可以上牌,合法上路行駛的,但是摩托車不是,專業的越野車是不能上牌的,只能在場地裡駕駛,同樣也有民用的越野車,民用越野版可以上牌合法上路,但是在功率和車輛調校上卻又不同,更適合平民,車架結構也有細微的改變。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越野車的特點是高大、簡潔、結實、減震性沒的說,沒有任何不必要的裝飾和燈具,動力輸出強調中低速區,爆發力超強。玩越野車的通常都是技術高超的人,由於難度比較大,又有很多限制,所以越野車比較小眾,騎越野車的人相對騎其他車輛的人要少得多。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接下來就具體說一下各個車型的區別。

場地職業車沒有大燈、儀表和反光鏡,輕量化做的更好,發動機調校上馬力更大,低扭更強,保養是按小時計算的,專為場地比賽而生。

林道車有大燈和儀表,一般原車都配有電啟動,都是水冷,場地職業車也是水冷,但是場地職業車沒有散熱風扇,林道車通常都有散熱風扇,發動機調校更偏向於耐用性。

滑胎車,是國內對這類有著越野造型、裝配了公路輪胎的摩托車的叫法。國外一般稱作SUPERMOTO,或者SUPERMOTARD。

滑胎車最近幾年越來越流行,它車身輕巧,動力充足,過彎動作誇張,尤其以類似汽車漂移過彎的姿態進攻彎道,觀賞性和趣味性十足。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攀爬摩托車,是一種技巧型的摩托車。攀爬摩托運動的英文名稱為”TRIAL”,也就是“嘗試”的意思。掌握好技巧,可以輕易通過各種不同類形的人工或天然障礙物。它考驗的不是車手騎的速度有多塊,而是考驗車手的平衡力,爆發力,技巧以及車手的膽量,屬於級別很高很危險的一項極限運動。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20世紀60年代,摩托車開始大量生產,為測試車輛機械性能和操控性,往往需要把摩托車開去一些平常不去的地方行駛,像陡坡、土路、臺階、沙路,獨木橋等等。這種試車,英文稱為“TRIAL”。後來 ,各家車廠為了顯示其車輛性能,便產生了TRIAL比賽,也就是摩托車障礙賽。這是一項由車手的技巧和穩定性決定比賽結果的賽事,稱之為攀爬摩托賽,國內俗稱技巧摩托或慢爬摩托(也常被自行車攀爬愛好者們稱為機攀)。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休旅車和公路旅行車

休旅車自然就是在你空閒時間出去休閒旅行時所騎的車,具備一些非鋪裝路面的輕度越野能力,同時兼備公路旅行的一些功能,相對公路車和街車在長途騎行時更加舒適,承載能力更強,例如賽科龍的RX3S。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公路旅行車通常都是大排量的,高配置的,公路旅行車追求的是舒適性,更講究享受,需要有很大的載物空間,需要各種各樣的配置,就像是一個移動的大沙發。在公路旅行車上車載導航,GPS,藍牙音箱等都是很常見的。有了各種配置,空間也大,自然車身的重量也不會輕,所以公路旅行車的個頭都比較大,自然小排量發動機也拉不動這匹大馬。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巡航車

說到巡航車這裡很多人覺得像春風的650國賓和貝納利的黃巡是巡航車,但是個人覺得這兩輛都不算是巡航車,它們應該是公路旅行車。

巡航車的特點是大排量,但是對於排量這一點並沒有明確的定義。

首先大排量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保證了舒適巡航的動力初衷——低扭好、不需要頻繁換擋!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其次,巡航姿勢。巡航車大都中前置低腳踏,由於離地間隙小,這導致在動力巡航出現前,巡航車普遍過彎能力弱;手把較標準車要高且向後延伸,坐姿豎直或稍微後傾。將巡航車行車特點典型化的就是chopper了!大傾角、長前叉、高手把!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哈雷摩托車典型的美式重機巡航,極為適合用作Chopper改裝的原型車種。其主要特點是首先拆除了車上各種不必要的部件使得車子變得富有“骨感”,然後再賦予它極度浮誇的元素——很長、傾角很大的前叉、到處裝上耀眼的電鍍件、高高的車把。

復古車

復古車就是外形比較原始,最簡單的兩個輪子一個車架組成了這輛摩托車,基本上沒有什麼性能和配置可言,復古車玩的就是這個風格,就是腔調,要的就是“範”。

復古車風格簡約,經典的圓形大燈,單儀表,低矮的分體或一體式車把,毛毛蟲或者駝峰座墊,鋼絲輻條輪。例如寶馬的拿鐵。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復古車大致有以下幾種風格: Funbike風格,簡單的初級改裝;CafeRacer 風格,平行的直線風格,前後輪大小一致;Scrambler & Tracker風格,略帶越野功能的復古機車,高位排氣是主要特徵;Bobber&Chooper 風格,極度簡化的誇張造型風格;Mini復古風,以小論英雄;Funbike風格,放飛心靈的自由改裝風格。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踏板車

踏板車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是什麼車,它沒有檔位,是一種無級變速的車型,但是踏板車相對其他車型來講,車身更小,靈活性、機動性更高,而且它的載物能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強大,通常人們選擇用它來城市代步。因為它駕駛方式簡單更容易上手,而且油耗相對較低,承載能力強,冬天騎行的話相比跨騎車會暖和很多。例如經典的踏板車Vespa。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彎梁車

彎梁車相對踏板車不同的是它有檔位,需要掛檔才能行駛,並且在兩腿之間有個彎梁,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才叫做彎梁車吧。在摩托車家族中它的持久性與操作簡單方便等特點深得消費者的喜愛。彎梁摩托車作為一款經濟實用的車型,在農村保有量比較大,是一種通路車,主要是民用,娛樂車型很少見,例如本田的幼獸(全球銷量最高的摩托車)。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兩輪摩托介紹完畢,讓我們切換到三輪摩托車。

正三輪

正三輪就是前面一個輪子,後面兩個輪子,為驅動輪。最常見的正三輪為民用版的,還有一種高端娛樂車就是哈雷的正三輪。哈雷的正三輪價格比較昂貴,配置也非常的豐富,各種功能應有盡有,有錢人的玩具。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倒三輪

倒三輪就是前面兩個輪子,後面一個輪子,為驅動輪。倒三輪相比正三輪可玩性更高,更有駕駛樂趣。兩個前輪負責轉向,用平行四邊形機構,保證與兩輪摩托車一樣的駕駛感受,同時大大提高了摩托車的安全性。

自從2018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開放倒三輪上牌,各大廠家的倒三輪都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倒三輪同排量的價格要比兩輪摩托車貴得多。例如標緻的Metropolis、雅馬哈的NIKEN GT。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邊三輪

邊三輪大家也很瞭解,通常叫做侉子,就是在主車身的右邊多出一個邊鬥,後輪為驅動輪,邊輪不具有驅動力,但是邊輪有制動功能。在轉彎過程中,邊輪隨著主車身一起轉動,轉彎角度較大,需要比較大的轉向空間。玩侉子和玩復古車一樣,玩的是情懷,玩的是範。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中國侉子的經典之作“長江750”,一代人的情懷,水平對置雙缸發動機,目前國內最大排量的水平對置發動機,採用軸傳動。這麼經典的作品,國人並不希望它就此消失,於是使用了春風650並列雙缸的發動機將它復活了,但是沒有了水平對置雙缸和軸傳動,國人覺得這就是在耍流氓。其實看過售價以後這個配置也還算是良心,只不過復活以後依舊缺少了點情懷在裡面。


三輪摩托聊完,進入四輪摩托車的世界。

等等,四輪不是汽車嗎?對,但是也有摩托車,就是UTV和ATV。

有人說它們不屬於摩托車,關於這點我們不必過多糾結。無論你覺得它們是不是摩托車,都不妨礙你多瞭解一下。

UTV與ATV的主要區別是驅動和操作方式不同。

UTV

UTV主要是方向盤操縱,並安裝有防滾架、安全帶等防護措施。比較知名的有北極星剃刀和Ranger、龐巴迪獨行俠TRAIL、北極貓XX、雅馬哈Wolverine x4、本田先鋒、春風Z1000等。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ATV

ATV使用把式操控,而且沒有像UTV那種專業防滾架和安全系統,駕駛方式更接近兩輪摩托車的駕駛方式。例如春風的CF550ATV以及華洋KAYO,國內的小廠家ATV種類也很多。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最後還有兩個摩托車的周邊產品——雪地摩托和摩托艇。

雪地摩托

雪地摩托在新疆和東北地區的滑雪場比較常見,行走系統為兩條履帶以應對鬆軟的雪地,也為把式轉向。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摩托艇

摩托艇在南方沿海城市比較常見,一般海邊都會有,摩托艇又叫做水上摩托,水上摩托在水上穿行的方式與火箭在空氣中飛行的方式一樣。不過與火箭不同的是,水上摩托不是使用高壓氣體產生推力,而是用噴射驅動裝置(Jet Drive)來產生一股­強大水流。通過噴射驅動裝置,艇底大量的水在葉輪的推動下,通過轉向導流管噴到艇後,從而推動摩托艇向前行駛。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以上所有車型全部介紹完畢,希望能幫大家更好地瞭解自己喜愛的摩托,並能幫你更好地玩車。如有遺漏,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補充(例如殘摩或老頭樂)。

乾貨盤點:1885年摩托車誕生之後衍變出的18種車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