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黄桷树,黄桷垭,黄桷树下是我家,我家有个好姐姐,名字就叫马兰花”。

清早,黄桷垭在大雨中一片泥泞。一个女孩坐在老屋的窗下手托下巴,一直安静地和渐渐成线的屋檐水对视。她家旁边巷子的尽头就是三毛故居。

昨晚我来到黄桷垭,冥冥之中就在暗夜里和密如蛛网的脚手架下走进了故居,穿过仄仄的小巷,尽头是一块大平坝,平坝旁有一株老黄桷树,透过茂密枝叶的缝隙可以俯瞰到渝中区的双塔和璀璨的灯火。

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花圈在那里晃动,耳中也似乎有办丧事打小夜的锣鼓声。三毛故居的老屋在这次的改造中被拆除,新的有如纪念馆般的建筑已经基本完工,它张着黑洞洞的大门面向着黄桷古道和山下的长江。

5年前我曾来过这里,那时候整个黄桷垭正街还偏于南山于一隅,鲜为人知,三毛出生地这一概念也没有被提及。两年前,有人看中了三毛这一品牌价值和她在文青中的地位,承包了这座老屋,并在院子里开起了三毛故居闲散茶馆,还把摄影师请来讲他在成都拍摄三毛的故事,茶馆一度时间知名度非常高。

两年前,整个黄桷垭进行改造,计划打造成像磁器口一样的古镇。如今,整个古镇的雏形已经形成。今年下半年就将正式开街。黄桷垭除了有三毛这张文化品牌外,还有老君洞道观,一棵树观景台,其实穿过黄桷垭的黄桷古道也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整个古道有上千级石阶,古道两边都是参天的黄桷树,它一直通往山下的上新街。“古道夕阳”历史上还被评为过“巴渝十二景”?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回放:(2014年7月28日)

很少有人知道台湾已故作家三毛出生在南岸区黄桷垭。从渝中半岛坐长江过江索道,然后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包车去黄桷垭镇。

从与黄桷垭老街相连接的黄桷古道步行上去。抗战时期,这条古道上来往的多是全国各地到重庆躲避战乱的“下江人”。

黄桷垭老街风貌依旧,一些四川美院的学生会常来此写生,老街现在的道路,历经几度修整,还保留着一些石板路。据说黄桷垭正街130号”的房子就是三毛出生的地方。

穿过一条仅供一人出入的小巷子,一道铁门背后便是三毛旧居。这是一栋典型的川东穿斗式平房,并排共三间,房子破损严重,部分外墙裸露出篾条的夹层。

据说,南岸区已将这栋房子列为文物点。

自1948年三毛一家迁居南京之后,三毛便再也没有回到过重庆。1990年秋天,三毛开始了第三次大陆之旅,并计划回重庆看看。但这次她只买了单程机票,临行前还告诉另一位台湾作家张拓芜:“说不定我就不回来了!”

离开黄桷垭,前往三峡,从此与故乡永别 。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重庆黄桷垭上的三毛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