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取代人力之后

当机器取代人力之后

过去的科技取代了人体的劳力,因而增加了人类努力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而未来的科技,则会代替人类的感官和大脑,因此将会加速这个过程,但同时也会有风险,可能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人,根本无法有经济贡献。而这样对于正在缩小的中产阶级,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般估计的科技进步速度,总是不精确,但是我们可以持平地说,过去比现在的进度慢得多。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亨利·亚当斯)测量煤的发电量,以衡量技术进步的速度。他估计,从1840年到1900年间,发电量每十年增加一倍,相当于年复和成长率约7%。现实的情况可能比这速度慢得多。例如在1848年,火车速度的全球纪录达到了每小时60英里。一个世纪以后,商用飞机载客飞行速度接近每小时600英里,每年只有约2%的进步速度。

相较之下,现今的进步速度快得多。以电脑记忆体的资讯储存密度为例,从1960年年到2003年,这密度增加了五百万倍,有时每年以60%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如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所预测,半导体技术过去五十几年,以40%的速度在进步。这种进步的速度,潜藏在技术创造出的各种智慧型机器中,从机器人到汽车到无人机,它们不久将主导全球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人类劳动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快会看见成群的零经济价值人民。设想出如何因应这样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将是自由市场经济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果你怀疑取代人工的科技进展的速度,不妨看看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它在中国拥有超过一百万名员工。2011年,该公司设置了一万个机器人,名为Foxbot。如今,该公司每年增设三万个Foxbot机器人。每个机器人的价格约两万美元,用来执行例行性的工作,如喷漆,焊接和装配等。2013年6月26日,富士康执行长郭台铭在公司年会上说:「我们有超过一百万名员工在未来,我们将增加一百万个机器人员工。」当然,这意味着该公司将避免雇用接下来需要的一百万名工人。

如果摩尔定律持续适用,可以让我们继续看到每年绩效大幅提升40%,那么一个Foxbot可以做到什么样惊人的程度。巴克斯特(巴克斯特)是价值22000美元的机器人,最近才刚刚将软体升级,目前这款机器的年产量是500个。再过几年,一次能生产一万个更聪明的巴克斯特机器人,可能把成本降到五千美元以下。在这样的价格下,就算是在最落后国家的最低工资工人,都可能无法与之竞争。

当然,科技的进步一定都会取代工人。但是,过去它也以更快的速度,创造了人类新的就业机会。这一次,情况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当物联网(物联网)排除了许多交易和决策中有关人的因素。「第二经济」已经到来用「第二经济」这个词,来说明经济中电脑只与电脑连线所从事交易的部分)。很简单,它就是虚拟经济,它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就是工人被具备复杂程式码的智慧型机器取代。这个蓬勃发展的第二经济中,充满了乐观的创业家,并已产生新一代的亿万富翁。事实上,在未来数十年里,蓬勃发展的第二经济很可能会带动很大的经济成长。

更发人省思的事情是:亚瑟教授推测在十多年后,也就是2025年左右,第二经济可能会和原来的「第一经济」在1995年年时一样大,规模约7.6兆美元。如果第二经济确实达到这样的成长率,将会取代大约一亿名工人。把这个数字做清楚地分析,目前的总就业劳动力是1.46亿人。这些被取代的工作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会由第二经济创造的工作来替补。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会有新工作取代。剩下来的,光是在美国,可能就会有四千万人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员工不适任,或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假设,第二经济的机器人和智慧型机器,目前仅能够做到相当于一个智力中等的工人(智商100左右的人)所负担的工作。又假设,这些机器里的技术不断以目前的速度提升,而且,这个技术进步的速度提升机器人的智商的速度达每年进步1.5分。那么到了2025年,这些机器的智商将高过90%的美国人。像这样在十年进步15分的智商,将让智慧型机器多承接另外五千万个工作。

觉得不可思议吗?那些智商115机器人的先锋部队,其实已经出现了。在某些状况下,我们不再需要高学历医学博士的头脑了。2013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娇生公司(强生公司)的Sedasys机器,能给予患者丙泊酚(一种短期静脉麻醉药)以达到镇定的作用,无需麻醉师来执行。在放射科的一个新兴领域是电脑辅助诊断(的CADx)。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电脑在识别透亮度(暗图像的出现),比放射科医生几乎精准10倍。

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可能会对这些单项的估算有些争议,但争论这些数字反而忽略了一个更大的重点。机器智慧已经对工作的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而对多数人而言,人类的价值现在是由同等智慧的机器成本来设定。

现在的挑战是要跟得上40%〜60%的进步速度。即使像亨利•亚当斯这样的天才,都不太有信心能达到仅仅7%的进步速度。

简单的的政策面解答,是要提供更好的培训。但以这种变化的速度,改善教育体系永远都做得不够,也太迟了。同样的,以人为方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于是补助被智慧型机器取代工作的人,结果只会让问题恶化。哈佛大学资讯系教授大卫•布鲁克斯(戴维·布鲁克斯)曾建议,政府应积极加强基础建设,「降低对不工作的人之帮助,但增加对有工作的人的支持。」考虑改为采用累进消费税制,并「双倍降低人力资本,从学龄初期的教育计划到社区大学及之后的推广教育。」但是,即使有效而积极地实施他的计划,可能也只能短期地跟上40%的进步速度。

在此同时,布鲁克斯的解决方案只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政府,和更强力的指挥和控制。我们很难想像这样一个迟缓的政府体系,如何可以跟得上如此迅速的变化,尤其当它现在都只能够勉强跟得上而已。

最终,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个人化的方式,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否则,人们虽然会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人类总是找得到解决办法的),但那个方案可能与我们之所以开始这场科技革命的目的背道而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