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的力量有多大,竟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

本来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上网就不一样了,若是引起普遍关注,那就又不一样了。谁都可以惹,别惹了网民,一个网民不算啥,一群网民就是天然的大数据分析和营销平台,互相协作之下,局势难以把控。这不先是坐引擎盖,后来就扒出了一系列信息,网民是天生的搜索专家,效率之高,信息之精准今人惊叹。请看下面的标题:

网民的力量有多大,竟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

如果说在网上大佬和明星是星星和月亮,那么网民就是太空,没有太空的承载,星星和月亮无处安身。而多数大机构连名人都不放在眼里,唯独不敢惹网民,谁惹了网民就是犯了众怒。这样的例子不少,就算那些一贯非常硬气的人,道歉的不在少数,多数是得罪了网民。

网民的力量有多大,竟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

为什么都怕网民,除了顾及形象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息事宁人,害怕深究,因为网民已经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力大数据分析平台,曾经战果辉煌,让想要触碰者心有余悸,不敢造次。

网民的力量有多大,竟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知道,数据挖掘分析领域中,最常用的四种数据分析方法为描述型分析、诊断型分析、预测型分析和指令型分析,也就是分析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可能发生什么和需要做什么。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网民天生擅长使用这些分析方法,他们不需要培训,自发的社会潜规则就是纽带,将这几个环节串了起来。

首先,网民构成一个极为壮观的分布式存储,并且自带快照功能,那些发布的信息,比如微博,只要存在一分钟,准保有人截图,留下图文证据,实现抗抵赖功能。更不要说那些粘帖复制保存的图文和音视频信息,这种海量的存储实现了高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分布式存储功能,网民存储的是真正的全数据。

每一个网民就是一个计算节点,计算速度虽然比不上高性能计算机,但人比机器的优势在于这种分布式计算,最擅长处理全数据,特别擅长图片、影像、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不需要神经网络,不需要深度学习,每个节点都能准确无误地处理全数据信息。通过接力机制,实现全天候接力计算,24小时不间断计算,媲美计算机系统。

网民构成的大数据平台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对,就是“人工”智能!强大的寻迹能力、聚焦能力和放大能力,使得每一次热点问题都得到快速传播、深挖。使得数据变得有态度。这也是最令部分人头疼的事情,因为这种人力数据分析不像软件可以人为地控制分析方向和粒度。

然而,这个天然形成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也有缺点,那就是平台只对某类数据有兴趣。比如社会新闻中的焦点问题,但这种分析似乎也会受一些因素影响,比如疯狂删帖,禁止评论等等手段,会终止数据分析进程。然而这些手段不可能完全终止数据分析,那些阶段性成果已经存储在每个网民的手机里,记忆里,一旦时机成熟,分析将继续进行,并且在这段时间的沉淀后,将会数据挖掘得更深。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并在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数据分析系统,采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先进的算法,并且自带态度,这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