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弹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为何不予批准

1709年8月27日,户部左侍郎噶礼升迁为两江总督。

噶礼是满洲正红旗人,又是清朝开国功臣何和礼的后代,根正苗红,在朝廷里是横着走的角色,桀骜不驯。他就任两江总督后,看谁都不顺眼,接二连三地上疏朝廷,对江苏巡抚于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汉进行弹劾,使得他们都被罢免官职。继任布政使陈鹏年性格耿直,不合噶礼的胃口,又被噶礼弹劾丢了乌纱帽。

两江总督弹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为何不予批准

一时之间,噶礼在江南呼风唤雨,十分威风。

没过多久,噶礼对江宁织造郎中曹寅不满了,密奏康熙皇帝,称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达到了300万两银子,请求对他们进行公开弹劾。

按照清朝官制,江宁织造郎中属于正五品,级别远低于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照说,从一品的两江总督要想弹劾正五品的江宁织造郎中,应该是小事一桩,分分钟搞定。而且曹寅和李煦亏欠300万两淮盐课银,也是证据确凿,无可抵赖。没想到,康熙皇帝这次没有批准,按下了这件事,让噶礼碰了一鼻子灰。

两江总督弹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为何不予批准

江宁织造郎中曹寅有多大的能量,让康熙皇帝也罩着他?

曹寅,字子清,生于1658年。曹寅一家是内务府包衣,相当于皇帝的家奴。曹寅父亲叫曹玺,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因此,曹家与康熙皇帝保持着很亲密的关系。1663年,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郎中,负责承办宫廷所用的绸缎布匹。曹寅长大后,当过康熙皇帝的侍卫。后来子承父业,接任江宁织造郎中一职。

江宁织造郎中的品级不高,仅为正五品,可责任十分重大。他除了要为宫廷提供绸缎布匹外,还扮演皇帝耳目的重要角色,为皇帝提供江南地区的绝密情报,供皇帝参考。

同时,皇帝不方便交给其他大臣办理的事情,也可以交给江宁织造郎中去办。比如,康熙皇帝曾经6次到江南一带视察工作,江南当地的接待任务,就安排给了江宁织造郎中。光是曹寅一人,就承办了5次接待任务。其中,4次在南京接驾,1次在扬州接驾。

两江总督弹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为何不予批准

康熙皇帝很信任曹寅,把他当作自己的“家人”。曹寅生育了两个女儿,长女嫁给平郡王纳尔苏为嫡福晋,次女嫁给一名蒙古王子为嫡福晋。可以说,这与康熙皇帝的特殊恩宠密不可分。

曹寅死后,康熙皇帝为了保全曹家财产完好无损,命令曹寅的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郎中一职。两年后,曹颙因病去世。他没有子嗣,康熙皇帝特命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给他,接过了江宁织造郎中的岗位。

看来在康熙皇帝眼里,江宁织造郎中就是为曹家量身定做的职务。

两江总督弹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为何不予批准

有意思的是,两江总督噶礼弹劾江宁织造郎中曹寅,没有成功,两以年后,他自己倒被搞得灰头土脸,丢了官帽子。

1710年,江南乡试发生舞弊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为推卸责任,相互弹劾,闹得沸沸扬扬。康熙皇帝指责噶礼“才有余,治事敏练,而性喜生事”,说他喜欢惹是生非,撤掉了他的职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