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各區市縣2018年經濟發展情況,鹿邑第二,扶溝倒數

周口各區市縣2018年經濟發展情況,鹿邑第二,扶溝倒數

周口市2018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687.22億元,居全省第5位;增長8.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8.97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212.65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025.60億元,增長10.8%。

全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6.7:45.1:38.2,二三產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3.3%,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4.6%,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2018年周口市各區市縣生產總值情況。

周口各區市縣2018年經濟發展情況,鹿邑第二,扶溝倒數
周口各區市縣2018年經濟發展情況,鹿邑第二,扶溝倒數
周口各區市縣2018年經濟發展情況,鹿邑第二,扶溝倒數

周口港

項城市

2018年國民生產總值完成343.8億元,全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2億元,增長10.9%,增幅居周口第一位;稅收收入完成9.2億元,增長19.0%,佔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75.4%,居周口第一位;稅收超千萬元的企業24家;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億元,增長16.1%。周口燃氣電廠併網發電,和潤集團、高威服裝、居然之家等一批戰略性龍頭企業成功引進,為我市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鹿邑

2019年鹿邑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稅收佔比達到7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5500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汙染物排放完成目標

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29.7億元,增長9.2%,高於省1.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高於省1.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2%,高於省5.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5.8億元,增長11.2%,高於省0.5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8元,增長10.4%,高於省1.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2億元,增長13.7%;有效利用外資601萬美元,增長11.7%;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97.7億元,增長12.5%;外貿進出口完成40.1億元,增長160.5%。

沈丘

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0.8億元,增長8.7%,增速居全市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增速居全市第二位;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2%,增速居全市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8.9億元,增長11.8%,增速居全市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4.19億元,增長10.9%,總量連續六年居全市第一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08元,增長8.9%,增速居全市第二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917元,增長9.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城鎮化率預計達到40.31%。

太康縣

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76.6億元,增長8.8%,居全市第一;三次產業比19.8∶41.6∶38.6,二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8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4.4億元,增長11.6%,居全市第三;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16.5億元,增長22.6%,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8.5億元,增長9.6%,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58.2億元,增長53%,居全市第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03億元,增長9.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71.63億元,增長26.6%,總量居全市第一;全社會用電量突破10億千瓦時,達到10.78億千瓦時。

民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縣民營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民營企業達到7262家,其中規模以上1084家,貢獻了全縣7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新增就業、90%以上的工業增加值。

產業集聚區載體作用更加突出。批准入駐項目13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1個。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73億元,利稅4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1億元,從業人員6.2萬人。榮獲“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中國長絲織造產業基地”“河南省工業鍋爐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河南省首批省級低碳園區試點創建單位”“河南省裝備製造業轉型發展示範園區”等稱號。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研發人員佔比在10%以上的企業7家,關鍵技術來源於自主開發和研究的企業5家,兩化融合對標企業11家,成立了河南省智能環保鍋爐創新中心。四通鍋爐入選工信部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和河南省智能裝備企業,參與國家鍋爐生產標準制定;潤泰紡織服飾工業園被認定為省級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雙創”基地;銀鑫棉業A線車間等被認定為河南省智能車間;新增6個“河南省名牌產品”。

服務業不斷髮展壯大。商務中心區入駐企業46家,實現營業收入14.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9.84億元,吸納就業5031人,萬城嘉年華廣場、國貿360等項目開工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縣項目順利推進,網上交易15億元。

招商引資成效突出。全縣實際利用外資6451萬美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完成52.2億元人民幣,外貿進出口完成1.02億元。李寧泳裝生產基地等在談項目56個,吉順紡織產業園等48個項目簽約落地,天虹紡織科技園、光大國際垃圾發電等22個項目開工建設,龍源30萬噸高強瓦楞紙、協益織造、太康牧源農牧等10個項目投產運行。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三鄉工程”成果豐碩,恆大集團投資6.5億元援建家印高中擴建、高賢高中項目。浙江弘樂電器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新建弘源國際學校項目。

商水

2018年國民生產總值完成269億元,

2019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7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節能減排、環保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定目標。

鄲城

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45.4億元、同比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7.5億元、同比增長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1億元、同比增長12.4%。

西華

2018年,西華實現生產總值249.2億元,比去年增長8.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億元,增長9.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7億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8元,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4元,增長8.1%。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全省綜合排名大幅前移,群眾安全感指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先進行列。

淮陽

GDP 239.6 同比增長8.1%

公共財政收入8.9億 同比增長10.2%

稅收5.8億 同比增長17.6%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2億 增長13.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8億 同比增長11.5%

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88.7億 比年初增長13.8%

各項貸款餘額72.7 較年初增長35.8%

扶溝

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84.7億元,增長8%;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25.2億元,增長10%;10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71.13億元,增長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8億元,增長11.8%;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96元,增長8.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76億元,增長8.3%。

除了扶溝基本上都在250億+了,但是市區明顯太弱了。可以考慮撤縣設區,增強一下市區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