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安庆行】望江县:打造扶贫产业综合体 强产业促脱贫

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和贫困革命老区县,2017年被列入安徽省九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望江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全力打造扶贫产业综合体 ,强产业促脱贫。

【融媒体安庆行】望江县:打造扶贫产业综合体 强产业促脱贫

黄河村“扶贫菇”采摘正酣 绿色果蔬和食用菌前景可望

这些天,在望江县高士镇黄河村扶贫产业园,处处菇果飘香,村里的扶贫菇——羊肚菌正在繁忙采摘。基地负责人陈杰传表示:“正常情况下,采摘400斤没问题,根据目前市场单价80元每斤,可以挣3万多块钱。”

黄河村扶贫产业园为望江县重要扶贫项目,由省国资委帮扶援建,规划占地97.76亩,总投资780万元。项目于2017年11月开始启动设计规划,目前园区已投产使用。园区主要从事绿色果蔬和无公害食用菌种植生产,先后建起食用菌、蔬菜、葡萄联体以及草莓近70多个大棚,引进葡萄、蔬菜、食用菌(玉竹耳)、果树(沃柑、台湾金桔、柑平)具有发展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生产技术及经营方式。

黄河村党总支书记徐根南介绍,产业园的建设主要利于扶贫攻坚,带动贫困户用工,目前产业园已经为60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其中包括42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完成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园区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黄河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黄河村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方面的人才,园区也日益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便捷务工平台。接下来,黄河村扶贫产业园将继续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机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望江县高士镇镇长刘正虎表示,在精准脱贫理念指导下,望江县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建设扶贫产业综合体,形成扶贫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融媒体安庆行】望江县:打造扶贫产业综合体 强产业促脱贫

联合股份建立全省首家企业扶贫办 推出“公司+农户+农技”模式

望江县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扩大产业——辐射农户”产业扶贫特色运作链条,其中,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建立首家企业扶贫办,推出“公司+农户+农技”的绿色稻米产业扶贫模式,夯实脱贫基础。

根据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扶贫办主任官晓庆的介绍:“我们公司目前推出了五大扶贫模式,一是订单扶贫,二是金融扶贫,三是就业扶贫,四是电商扶贫,五是村级对接扶贫,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们每年在扶贫方面的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

【融媒体安庆行】望江县:打造扶贫产业综合体 强产业促脱贫

杨湾镇“改头换面”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产业扶贫综合体

在国家扶贫开发产业政策引导下,杨湾镇根据前期产业扶贫规划,利用荒废多年的旧厂房,整合相关资源建设杨湾镇产业扶贫综合体。镇村本着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腾笼换鸟的工作思路,按照“从发展产业着手,建设产业扶贫综合体,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需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空间上立体、功能上多样、能源上循环、产业上联合”的扶贫综合体。

据了解,该综合体占地24亩,目前已完成投资946万元,其中镇统筹5个村扶贫资金共340万元,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000平方米,光伏并网620 KW (光伏基地220 KW、屋顶光伏400 KW)。光伏项目已经带动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每村年增收11.5万元,受益贫困户8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标准化厂房由本地回乡创业能人苏根祥先生创办祥云针织有限公司入驻,承接苏浙产业转移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200万元。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50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0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增加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每村每年6.5万元。

望江县杨湾镇党委书记李结华透露,按照县里扶贫产业的规划,共有24亩建设用地,准备将几个村的项目整合在一起,发挥规模效益,带动扶贫产业一起做大做强。

该镇脱贫户苏根富告诉记者,“我一个月有六七千的收入,当年就脱贫了,这里工资还可以。”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为了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望江县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以创新驱动扶贫,各扶贫项目百舸争流,取得了明显的预期效果,为望江县脱贫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在这种产业带动扶贫、扶贫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模式下,望江县扶贫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能力持续增强,有效保障了当地人民真脱贫、不返贫。”望江县副县长汪世平如是说。(本网记者 秦国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