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制公證處試點調查: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黨建作為公證處一項重要工作

◆開拓創新方能生存發展成共識

◆自律紮根心底不容得半點差錯

◆改革成敗質量是關鍵也是底線

◆為公證事業發展注入活力動力

◆應形成明確指導意見規制問題

合作制公證處是由公證員(合作人)自願組合、共同參與,財產由合作人共有,以其全部資產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公證機構。

2017年下半年以來,司法部部署擴大合作制公證處試點工作,全國合作制公證處從20家發展至目前的84家。

合作制公證處工作效率更高,服務更周到,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2018年2月,48歲的吳志波辭去幹了12年的江蘇省無錫市錫城公證處主任,和另外4名公證員一起創辦無錫市江南公證處。前者是事業體制,後者是合作制。

短短一年,江南公證處在當地迅速崛起,人均辦證量、業務收入名列前茅。當然,辦證質量和服務水平也是槓槓的。

2000年,司法部啟動合作制改革試點。2017年下半年以來,司法部部署擴大合作制公證處試點,各地積極響應,全國合作制公證處從20家發展至目前的84家。越來越多像吳志波這樣的“老公證員”,主動投身改革的浪潮。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趕赴山東、上海、江蘇3地,對合作制公證處試點進行了調查採訪。

無一例外

抓黨建更自覺

成立於去年9月的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公證處,位於濟南市最高端商業區的一座樓宇內。儘管辦公場所略顯侷促,但高新公證處仍將面積最大的一間辦公室設置成為黨建活動室。

上專題黨課、赴京參觀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黨員志願者進社區開展免費諮詢服務……胸前佩戴著黨員徽章的高新公證處主任、黨支部書記馮培明,指著牆上一幅幅黨建活動照片介紹說,公證處成立之初便設立了黨支部,主動與所在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與周邊單位黨組織對接,以黨建帶處建促隊建。

“黨建非常有必要。”馮培明深有感觸地說,公證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兼具公益和服務性的證明機構,不是私人賺錢的工具。只有加強黨建,確保政治引領,通過各種活動和黨員發揮先進性示範作用,讓大家耳濡目染,才能摒棄錯誤思想,築牢質量意識、服務意識,推動合作制公證處健康發展。

不僅是高新公證處,記者所到的多個合作制公證處,不論是從事業體制公證處改制而來的,還是新設立的,無不將黨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在他們看來,這與其說是上級司法行政機關的要求,不如說是自己的自覺行動。因為改制後要提升凝聚力、戰鬥力,走出一條創新發展大道,同時確保公證的公益屬性,抓黨建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公證處主任、黨支部書記孫宗江說,自2017年12月改制以來,濱城公證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開展“暖心扶貧”走訪慰問活動,平均每個月辦理法律援助公證案件10多件。

進社區“相約星期六”,給軍烈屬、勞模、特殊困難群眾免費辦公證,扶貧幫困助殘……上海市新虹橋公證處5名黨員全部註冊為志願者,積極開展公益活動。

馮培明告訴記者,加強黨建給公證處帶來新業務,很多單位和群眾在聯合黨建活動中認識、認可了合作制公證處,公證處也瞭解了這些單位和群眾的公證需求,黨建確保公證合作制改革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形成共識

拓業務更賣力

辭去公職時吳志波向無錫市司法局作出“三個不帶走”的承諾:從原公證處不帶走任何一箇中層幹部、不帶走任何一個業務骨幹、不帶走任何一家合作單位。

徐雪梅辭去擔任了10年的上海市閔行公證處主任職務,主導開設新虹橋公證處。新虹橋公證處雖然也設在閔行轄區,但遠離閔行公證處。

採訪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這些改革先行者表現得小心翼翼。這種小心,既有避免與“老東家”搶業務的感情因素,也有逼著自己開拓進取,推動行業發展的責任擔當。

唯有開拓創新,方能生存發展,已經成為共識。

新虹橋公證處將目光投向知識產權保護、金融風險防控和互聯網業務等新興領域。去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新虹橋公證處成為唯一進駐的公證機構,積極開展公證法律諮詢和宣傳的同時,還斬獲“大單”——有一家美國公司認為有展臺超出其授權範圍,找新虹橋公證處作了證據保全。

“知識產權保護,我們爭取從產品設計方案開始介入服務;大型企業招投標,應推動授權委託書公證互聯網化;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還需進一步拓展……”徐雪梅侃侃而談,眼睛裡全是活兒。

正因為如此,新虹橋公證處業務迅速拓展。短短8個月,公證員平均業務收入進入上海市前三。

上海市司法局公證工作管理處處長張承斌告訴記者,上海去年新設的兩家合作制公證處快速發展均得益於新業務拓展,不僅沒有對本區其他公證處業務造成衝擊,他們創新拓展業務的模式,反而給其他公證處帶來有益啟示。

聽說山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落戶濟南,馮培明主動上門對接,最終,高新公證處成為獨家入駐中心的公證處。

記者來到中心的公證服務窗口時,工作人員於珊珊正在接待一起諮詢。“中心每天都會轉來五六件知識產權侵權案件,這裡已經成為我處辦理知識產權公證的重要案源”。

“我們公證處現在開展的15項業務中,有8項是改制後拓展的新業務。”孫宗江說。

不容差錯

提質量更用心

在新虹橋公證處賬上趴著300萬元質量保證金,按照上海市合作制公證機構實施方案,所有合作人除按比例承擔註冊資金外,還要交付人均50萬元的質量保證金。

一路採訪,記者聽得最多的就是質量二字。

多位公證員坦言,不排除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合作制公證處。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業內人士會說改制出了問題,老百姓會說還是為了錢吧。所以,必須嚴抓質量關,既為行業發展闖路子,也為自己爭口氣。

徐雪梅告訴記者,新虹橋公證處每次例會必談兩件事,一是黨建情況,二是公證質量。新虹橋公證處制定了公證案件報告制度,同一類型申請超過10件等異於常規的情形都要報告,進行風險預估。

新虹橋公證處對質量關注到什麼程度?有一項內部規定很好地說明了問題——公證書錯一個字罰款2000元。規章制度不是“無牙老虎”,在去年年底的內部質量檢查中,有人因為一個無關實體內容的錯字被罰款。

“以前在體制內公證處,感覺他律多一些;現在自律意識深深紮根心底,感覺肩上擔負著改革的重任,容不得半點差錯。”新虹橋公證處公證員馮愛芳說。

據吳志波介紹,江南公證處制定公證業務質量管理辦法,切實履行審查、核實義務,全年調查核實公證1129件,查出虛假材料16件;建立嚴格的常態化質量監督自查機制,公證員每週一次卷宗互查,嚴防錯證、假證發生。前不久,江蘇省公證協會對其卷宗檢查,合格率為100%。

“對合作制公證處的監管力度比其他公證處更大,我們要確保改革方向正確,行穩致遠。”濟南市司法局副局長周瑛說,濟南市司法局對高新公證處每半年開展一次專項督導檢查。

“儘管我們已經高度重視自律,但是管理機關的他律和社會監督也是十分必要的。”馮培明直言,這也讓大家意識到,改革成敗質量是關鍵也是底線。因此,高新公證處建立統一受理、質檢、簽發制度的同時,實行卷宗質量專人每月抽查一次、每半年全覆蓋一次,請第三方每週隨機抽查等機制。

除繳納職業保險金外,高新公證處還建立了公證員職業風險保證金,以公證員收費的1%計提,一旦出現公證差錯,可以用於賠償。

“改制前幾年,濱城公證處每年都有兩三起投訴,涉及辦證瑕疵或服務質量。改制後一年多來,沒有一起投訴。去年山東省司法廳抽查我們的12本卷宗,全部合格,8本優秀。”孫宗江頗為自豪地說。

沒有投訴、複議、撤證,這是這些新設立的合作制公證處的共同特點。

由於嚴格控制質量,江蘇省蘇州市中新公證處改制18年來,沒有發生一起因自身辦證原因導致被法院判賠的案例,這也讓中新公證處信心十足地喊出“打造百年老店”的口號。

群眾受益

搞服務更周到

“不忘初心,歷經艱辛;公證務實,為民解憂”,在濟南市高新公證處的牆上掛著這幅16字錦旗,落款為“陰素英及全家”。

到底有多艱辛?馮培明說,公證員為了辦證,跑了10多個地市,最遠到千里之外的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

這是一起繼承公證,因為繼承人先後去世等原因,產生轉繼承、代位繼承,繼承人多達28人,分佈在全國多個省市。辦證複雜又不能多收費用,很多公證處不願辦理。

今年2月,高新公證處接下這個業務。

“我們要努力打造濟南市服務最好的公證處,絕不能把當事人擋在門外。”馮培明說,作為新設立的公證處,不靠服務不靠質量,如何立足?

與體制內公證處朝九晚五上下班不同,高新公證處規定,上班提前半小時、下班延遲半小時,中午不打烊,按照當事人電話預約做好服務。

吳志波深有同感地說:“服務就是核心競爭力。合作制公證處不僅要有這種意識,更要有與之匹配的專業服務能力。”

為便於群眾節假日辦理公證,無錫江南公證處堅持服務全天候、下班不下崗的作息制度,每逢小長假在微信公眾號發佈不放假通知,放棄100多個休息日為群眾辦理公證業務300多件、接受諮詢400多次。

遺囑公證因為程序複雜、收費低、風險高,很多公證處不願意辦理或者辦得很慢,預約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江蘇省要求遺囑公證必須在一個月內辦結,江南公證處更進一步,明確遺囑公證辦理不得超過兩週。此舉深受群眾歡迎。

實行諮詢首問負責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務大廳提供老花鏡、針線包等,對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預約上門服務……各地合作制公證處多措並舉改善服務質量。

馮愛芳告訴記者,新虹橋公證處積極推進傳統業務互聯網化,努力做到公證業務最多跑一次,探索一次不用跑。比如涉外證照類業務,原來都是當事人前來申請辦證,然後等通知領證。現在電話微信預約,通過網絡傳送資料,公證處後續核查辦證,當事人上門核實身份後直接領證。

濱州共有8家公證處,7家是全額撥款的事業體制公證處,一家是合作制的濱城公證處。濱州市司法局公證管理科科長孫永紅明顯感覺到,合作制公證處工作效率更高,服務更周到,“合作制試點激活了公證行業,但毫無疑問,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前景廣闊

看未來更美好

看到濟南市高新公證處招聘,尚敏立即從山東日照一家體制內公證處辭職,通過面試成為這家合作制處的公證員。

“這裡年輕人更多,公證員學歷更高、視野更寬,雖然工作節奏明顯加快,但我學到很多新知識,辦理了很多新業務,提高了能力水平,收入也有了一定增加。”尚敏說,她看好合作制公證機構的發展前景。

記者注意到,不管是從業者還是管理者、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人都普遍認為,合作制公證處試點為公證事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動力,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證的新需求,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合作制公證處運轉良好,有生命力,目前濟南正申請第二家。但一個城市到底應該設多少家公證機構?試點多少家合作制公證處呢?”周瑛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應該加強研究,進行頂層設計。

江蘇省司法廳副廳長張亦軍提出,此次合作制公證處試點要吸取和解決之前試點中出現的問題。比如,南京曾經有一家合作制公證處被註銷,其失敗的原因包括“起步時就制定了吃光分光的策略”“辦證量大幅提升後,分配、質量等問題疊加,超出其控制能力”等。

“要對合作制試點加強論證,形成一個明確的指導意見,有效規制出現的問題。”張亦軍說,做好準備,大規模改制未嘗不可,目前正當時。

馮培明、吳志波等人建議加大對合作制公證處主任的培訓,因為改制後,原來的管理經驗明顯跟不上形勢,主任的管理能力水平亟待提升。還要加大宣傳,讓社會了解合作制公證處;爭取稅負減免等優惠政策,助力合作制公證處發展。

“建議司法部出臺有關合作制公證處的具體規定,比如如何督促其落實章程、建立財務制度、完善資產管理、確定公證員助理比例等,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孫永紅說。

實幹擔當,破解難題。

未來更加美好,合作制公證人對此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