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滄桑的山西,自從人類開始在黃河岸邊徘徊,悲情的風暴便一次又一次席捲過這片土地。如今,當我們站在呼嘯而過的歷史風聲中,盤點那些模糊的過往,更像是為歷史點燃一盞遙祭的燭光。

十大悲情之一:趙氏孤兒 


在山西曆史中,趙家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家族。當然,趙家的舉足輕重來自於當初跟著晉文公重耳四處流亡的趙衰。因為這份患難與共的情義,重耳成為晉國國君後,趙衰也就成了大權在握的重臣。趙衰死後,這份炙手可熱的權利世襲給了兒子趙盾,隨後又世襲給了趙盾的兒子趙朔。

趙家的禍根得從重耳的孫子晉靈公說起。翻開晉國史,晉靈公來到這個世上唯一的目的好像就是為了荒淫。而當時,輔助他的大臣正是趙盾。趙衰性子直,看不慣國君瞎鬧,於是就經常勸諫。嘮叨多了,晉靈公就嫌他麻煩。第一次派殺手沒幹掉趙盾,第二次乾脆就撕破臉追殺趙盾。

但是,晉靈公的人馬還沒追到趙盾,他就被趙盾的弟弟趙穿刺殺了。晉靈公一死,晉成公上位,這位國君是明白人,原諒了趙家弒君這件事,並且繼續重用趙盾。但是,隨著晉成公和趙盾相繼離世,趙家的好日子突然就到了盡頭。

晉成公的兒子晉靜公並不像他老子那麼厚道。一上任,就開始為他的爺爺晉靈公報仇。他的寵臣屠岸賈當時主管司法,順理成章就成了這件案子的負責人。屠岸賈很明白國君的心思,即使趙朔當時權傾朝野,但也無法阻擋趙家被血洗的厄運。

在韓厥、公孫杵臼及程嬰的拼死保護下,趙朔的遺腹子趙武才留住一條小命。為了趙家的這縷香火,公孫杵臼慘死在屠岸賈的手下,同他一起遭難的,還有程嬰剛出生就頂替趙武死去的兒子。而後,在程嬰的陪伴下,趙武在藏山一藏就是15年。

後來,晉景公繼位之後,在韓厥的勸說下,開始為趙家的冤案昭雪,趙氏孤兒趙武這才得以重見天日。當然,屠岸賈的家族同樣遭到滅門之罪。從趙武開始,復甦的趙家再次成為晉國的風雲家族,並最終成為三家分晉的一支龐大力量。至今,在山西的襄汾縣,還有一個叫做“三公村”的村落。據說,就是當年這三位義士商量保護趙氏孤兒的地方。故人遠去,但忠義的雲朵依舊飄拂。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盂縣藏山,相傳為趙氏孤兒藏匿之處



悲情故事二:介之推綿山被焚


山西有座很著名的山,叫綿山。綿山的風景的確不錯,但如果沒有介之推,綿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山頭而已。而因為介之推的緣故,綿山有了靈魂。

事情還得從晉文公重耳說起。因為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代表著山西曆史上難得的風光時代。因此,凡是與他沾邊的人和事,很容易被後人念念不忘。 重耳流亡了19年,輾轉流離之中,身邊始終跟著五個死忠的隨從。介之推就是其中一個。從小養尊處優的重耳,因為宮廷內亂被迫亡命天涯。第一站跑到衛國,沒吃頓飽飯就被膽小怕事的衛國國君送出邊境,無奈之下,只好飢腸轆轆繼續向齊國的方向流浪。

半路上,手下人看重耳餓的臉色發綠,煮了點野菜為他充飢。重耳嚐了一口,就大皺眉頭難以下嚥。介之推看在眼裡,轉身找了個僻靜處,揮刀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很快熬成肉湯捧給重耳。重耳大喜過望,風捲殘雲一般就喝了個底朝天。然後一邊拍著肚子,一邊問肉的來源。起初,介之推撒謊說是逮的麻雀,但最終一瘸一拐的傷腿還是出賣了真相。可想而知,重耳當時有多麼感動。握住介之推的手,在熱淚盈眶中做出承諾,將來一定重重報答兄弟的這份深情。

能把大腿肉奉獻給前途渺茫的重耳,介之推的確忠心耿耿到了讓日月變色的地步。在秦國的幫助下,重耳在闊別19年後,終於成為晉國國君。但是,得到天下的重耳卻遺忘了當初流亡途中的誓言。在他的封賞之中,唯獨遺漏了介之推。或許,介之推的才能平庸,除了這次驚天動地的“割股奉君”的舉動外,大多時候他只是一個沉默的隨從。目睹他人的加官進爵,深受刺激的介之推選擇了無言隱退。這一退,卻是他與重耳的永別。

介之推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之後,在別人的提醒下,晉文公重耳終於想起了這位隨自己飄蕩四方的忠臣。但是,面對他的宣召,介之推始終都不肯走下綿山。情急之下,晉文公竟然採納了三面燒山逼出介之推的餿主意,熊熊大火燃燒了七天七夜,但就是不見介之推和母親的身影。烈火熄滅之後,人們發現,介之推和母親早已被燒死在一顆大樹下。一代忠臣孝子,轉眼已成灰燼。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綿山介子推母子雕像



為了表示這份懊悔之情,晉文公下令從此之後在介之推祭日時,全國都不得燒火煮飯,後世熟知的寒食節就這樣帶著一縷苦澀從歷史中漫卷而來。

悲情故事三:董安於血濺晉陽城 


太原是一座有著2500年曆史的城市,但是,很多並不知道,如今的太原城歷史只有1500年。那麼,前面的1000年在哪裡呢?答案是:晉陽古城。令人惋惜的是,這座世界軍事史上最為堅固的古城,在抵抗了千年的風雨後,最終毀滅在宋朝趙光義的手裡。

晉陽城是戰國時期趙國發家的資本。但是,建築這座古城的卻是一個叫董安於的人。董安於這個人名頭不大,但提起他的前輩董狐卻是赫赫有名。當初趙盾的兄弟趙穿刺殺晉靈公之後,作為史官的董狐當即秉筆直書“趙盾弒其君”。趙盾找他筆下留情,一再辯解這是兄弟乾的事,與自己無關。但在董狐看來,國君雖然不是你趙盾親手所殺,但你作為執政大臣卻沒有追究此事,與兇手沒有什麼區別。趙盾無奈董狐,從此就背上了弒君的名聲。

但是,趙家和董家還就沒結下什麼樑子。趙家到了趙簡子當政的時候,董家的後代董狐就是他的得力助手。當時,衰弱的晉國被六卿把持朝政,國君越來越像個擺設。深謀遠慮的董安於知道六卿遲早會內訌,於是勸趙簡子早早為趙家規劃一塊根據地。幾經考察,趙家的根據地選擇在瞭如今太原的龍山與汾河之間。當然,建築晉陽城的重任也就落在了董安於的身上。

至今,我們都必須佩服董安於的高瞻遠矚。董安於建築的晉陽城,以堅厚的夯土為城牆,以粗大的銅柱支撐宮廷,又以山木作為圍牆的木骨。後來,趙家被智伯等三家逼退到晉陽城時,趙家的後代依靠堅實的城牆和銅柱冶煉出的兵器,這才逃過滅族之災。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週年鑄造的世紀大鼎


當初,趙簡子率軍攻打衛國的時候,曾經俘獲了500個衛國奴隸。當時,趙簡子把這些奴隸存放在邯鄲的親戚家中。現在,晉陽城建造完畢,趙簡子開始移民。於是向親戚索取這些奴隸。沒想到,親戚翻臉不認賬,並且拉攏六卿中的親戚聯合將趙簡子圍困在晉陽城中。危急關頭,怕落下亂臣賊子名聲的趙簡子有點縮手縮腳,倒是董安於挺身而出,經過一番大戰,最終平息了這場騷亂。

但這件事還是讓趙簡子的政敵握住了把柄。引發這場騷亂的邯鄲趙家以及六卿中的範氏及中行氏被懲罰之後,趙簡子的政敵以董安於也是騷亂的罪魁禍首為由,讓趙簡子交出董安於。

當時,趙家的勢力在六卿中屬於中游,政敵一旦聯手,趙家危在旦夕。但是,董安於又是趙家的有功之臣,趙簡子說什麼也不肯把他交給政敵。就在他左右為難之際,董安於又一次挺身而出。他說:我這條命沒什麼了不起,如果我的死能讓趙家遠離禍患、國家停止動盪,我也是死得其所了。說完,董安於自殺身亡。趙簡子悲痛之餘,將董安於的屍體橫放街頭,政敵聞訊,也就打消攻打趙家的念頭。

無論是建造晉陽城,還是以死平息災難。董安於用他的悲壯,換取了趙家日後的雄起。如今,無論是晉陽城還是戰國七雄的趙國,都已是紛亂歷史中的灰燼。但董安於的名字,在2500年之後,依舊鮮活。

悲情故事四:刺客豫讓


說豫讓的故事,還得藉著董安於的話茬。董安於的死,讓趙家躲過一難。但是,這份仇恨並沒有在趙家的心頭熄滅。時間過的很快,趙簡子死後,他的私生子趙襄子接班。因為出身低賤,再加上性格平和,趙襄子沒少讓以智伯為首的晉國其他家族欺負。但是,趙襄子總能面不改色地化解這種侮辱。他的忍讓,讓智伯越來越不把他當盤菜。

當初晉國騷亂的時候,中行氏及範氏遭到毀滅打擊。他們的門客樹倒猢猻散,紛紛尋找新的主子。其中一位叫豫讓的人,投靠在智伯的門下。智伯這個人在外面雖然霸道,但對待門客卻是彬彬有禮,噓寒問暖無微不至。領導的關懷,讓曾經飽受寄人籬下冷落的豫讓,無數次感動到淚眼朦朧。

但是,霸道的智伯最終卻栽倒在趙襄子的腳下。原本他是帶著韓、魏兩家攻打趙襄子,沒想到反過來三家裡應外合把他做了。智伯一死,晉國便進入了趙韓魏三足鼎立的時代。趙襄子殺死智伯之後,為了解氣,用智伯的頭骨做了一把酒壺。(也有說做成尿壺的)。沒想到,他的舉動,激怒了逃亡的豫讓。

士為知己者死。豫讓一邊回想智伯生前對他的好處,一邊開始了他的刺殺計劃。但是,豫讓的運氣實在太差。第一次,豫讓冒充民工到晉陽宮中修廁所,好不容易等趙襄子入廁,還沒等動手,就被有心靈感應的趙襄子發現了。瞭解到豫讓刺殺的原因後,趙襄子很讚賞豫讓的這份忠義,當場就釋放了他。

為了保證下一次刺殺的成功,豫讓殘忍地選擇了毀容。他全身塗滿樹漆,讓皮膚潰爛不堪。怕被人聽出口音,豫讓索性吞下炭火,嗓子頓時變得嘶啞。改頭換面的豫讓,故意和妻子擦肩而過,居然沒被發現。他感覺這一次刺殺有望。手持利刃的豫讓躲在趙襄子經過的一座橋下,等待這報仇的時刻來臨。

趙襄子倒是來了,但正準備上橋時,他的坐騎卻發出驚叫。趙襄子當時就明白,有人要行刺。很快,橋下的豫讓便被士兵捉住了。仔細分辨之下,趙襄子震驚地發現這個形如乞丐的刺客竟然是豫讓。為報仇,把自己毀壞到這種地步,趙襄子明白豫讓已經是自己無法改變的死敵。從趙襄子的嘆息聲中,豫讓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他懇求趙襄子脫下外套,然後揮劍連刺三下,大吼一聲“智伯,我為你報仇了”,轉身割喉自盡。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人藝排演的話劇《刺客》劇照,何冰飾演豫讓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太原赤橋村豫讓橋遺址


我們如今的人,已經很難理解豫讓狂熱的復仇舉動。按照豫讓的條件,只要他願意,同樣可以在趙襄子那裡謀到一份差事,甚至會有一個很光明的前程。但是,智伯給予他的尊重與溫暖,早已侵透他單純的靈魂,再也無法替代。或許,在豫讓看來,他人生最大的燦爛,只是不讓自己苟且。


悲情傳說五:長平之戰


隨著趙韓魏三家分晉,歷史的河流頓然由春秋轉入戰國時代。三家之中,無論是地盤還是國力,趙國都是絕對的老大。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變革,再加上藺相如廉頗這樣能臣武將的打理,到趙孝成王時,趙國在戰國七雄中如果自稱老二,幾乎沒人敢稱老大。

但老大終究還是來了。地處西北邊陲的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力突飛猛進。終於,野心勃勃的秦國開始向中原伸出了他們的虎狼之爪。一山不容二虎,秦趙之間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公元前262年,秦國率先攻打韓國,並且很快佔領了韓國的邊界城池。膽怯的韓國國君,無奈之下只好拿出上黨郡向秦國求和。出乎意料的是,上黨的軍民卻主動投靠了趙國。畢竟,作為晉國的分支,趙韓之間是那種砸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為了保衛上黨,趙孝成王派老將廉頗帶著四十五萬軍隊前去增援。隨後,秦趙兩軍在長平(今高平市長平村)形成對峙。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紀錄片《喋血長平》劇照


秦軍的首領白起是戰國時期令各國聞風喪膽的冷血人物。廉頗和白起第一次交手就吃敗仗,從此老將高掛免戰牌,硬是和白起耗了三年。時間一久,秦軍幾十萬人馬的糧草供應就有點跟不上趟了。白起很清楚,再這樣耗下去,秦軍的結果只能是不戰自敗。正在他犯難之際,秦國當時的國相範睢使出了反間計。很快,趙國的都城邯鄲就流言四起。說廉頗已經老了,不是秦軍的對手。秦軍誰都不怕,就怕趙括。

趙括是誰?我們現在都知道一句成語“紙上談兵”,說的就是此人。趙括的父親趙奢是趙國的著名將領,生前和兒子討論兵法,經常會被反駁到啞口無言。趙奢臨死前祝福妻子,以後趙國有了戰爭,可千萬別讓趙括領軍,這小子看起來懂兵法,其實就是誇誇其談,真正打仗就用不上了。

秦國的反間計很奏效,趙王很快就宣趙括進宮,命他去長平指揮趙軍。趙括的母親知道之後,趕忙阻止,說兒子不是領軍帶兵的料。趙王心意已決,無論老太太怎麼懇求都無濟於事。到了最後,老太太只好向趙王求了一道旨,將來趙括如果打了敗仗,不會株連家族。

春風得意的趙括走馬上任之後,立刻向秦軍發起進攻。這下正中白起下懷,一邊撤退一邊把趙軍一分為二,收尾不能相連。亂作一團的趙軍漸漸困入白起早就佈置好的口袋中,四十多天後,飢餓的趙軍中已經發生人吃人的事件。殊死一搏的趙括帶頭突圍,卻慘死在秦軍的亂箭之下。

趙括一死,四十萬趙軍的鬥志也隨之瓦解,很快就投降了秦軍。面對如此龐大的降軍,白起知道,無論是留還是放,遲早都是禍患。最終,冷酷的白起釋放了二百來位未成年兵卒回去報信,其餘人馬全部被坑殺在長平。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長平之戰屍骨坑


自此之後,失去精銳部隊的趙國再也無力與秦軍抗衡。對秦國來說,能夠打敗最強的對手趙國,統一六國的夢想越來越成為可能。順便提一句,那位坑殺趙軍的白起將軍,長平之戰後選擇告老還鄉,並且再不肯帶兵打仗。最終,因為抵抗秦王的命令,落了一個賜劍自盡的結局。

在戰國七雄之中,能夠統一天下的,當初只有趙國和秦國有這樣的實力。但是,歷史從來沒有後悔藥可吃,2000年前的一步之差,讓趙國錯失了成為歷史主角的機會。這份錯失之痛,連同四十萬飄蕩的冤魂,至今依然是歷史的後背抹不去的傷痕。


悲情故事六:滿門忠烈楊家將


因為出過15個大大小小皇帝,山西太原被冠之以“龍城”的外號。在這15個皇帝中,最後一個是北漢的末代皇帝劉繼元。劉繼元手下有位叫楊業的大將,為人忠勇,武藝高強,江湖人稱“楊無敵”。但是,無敵的楊業終究擋不住歷史潮流,就在劉繼元獻出晉陽城向宋朝稱臣之後,楊業依舊在殘破的街巷中與宋軍肉搏。直到劉繼元排出親信來勸降,楊業大哭之後這才放下武器。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楊業畫像,珊瑚蟲繪製


如今的山西代縣城裡,有一座醒目的鐘鼓樓。鐘鼓樓上懸掛著兩塊滄桑的牌匾,一塊是“威震三關”,一塊是“聲聞四達”,說的就是楊家將的事兒。楊業歸順宋朝之後,很受當時的皇帝趙光義的重用,被任命為山西防禦契丹的邊關大將。楊業一上任,馬上在契丹出入的路口修起六個兵寨,並在隨後對契丹的戰鬥中大破敵軍。從此,只要楊業鎮守,契丹只有望關興嘆,不敢靠近半步。

但皇帝趙光義並不滿足。楊業的屢次大勝,讓皇帝有了徹底解決契丹的想法。公元986年,宋朝兵分東、西、中三路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北伐。 很不幸,東路軍剛剛出兵就遭到契丹主力軍的迎頭痛擊,慘敗而歸。噩耗傳到中路軍那裡,當時就亂了陣腳,掉頭就往回撤。只有楊業和潘美所率領的西路軍勢如破竹,接連收復不少失地。

但是,隨著其他兩路軍的失利,契丹集中起所有兵馬向楊業展開兇猛反撲。敵眾我寡之際,為了保護邊境居民內撤,楊業與當時的主帥潘美及監軍王詵發生了爭執。按照楊業的主意,一邊派騎兵保護百姓,一邊派弓箭手埋伏在契丹必經之地陳家谷,安全撤退應該不是問題。但是,監軍王詵否定了他的意見。

在王詵看來,你楊業不是號稱無敵嗎,怎麼就不敢和契丹決一死戰,是不是有什麼小算盤呢。楊業被逼之下,只好率兵出擊。臨行之前,深知此仗必敗的楊業留著眼淚懇求主帥潘美,一定要在陳家谷埋伏弓箭手,一旦兵敗,也好在這裡射退契丹兵馬。但是,楊業萬萬沒有想到,他前腳剛走,潘美就在王詵的威逼下,撤走了埋伏在谷口的弓箭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楊家將題材的影視劇


軍事力量的懸殊,讓楊業苦戰之後還是難以挽回敗勢,只好便打邊退,到陳家谷時,疲憊不堪的楊業驚訝地發現,谷口空蕩蕩毫無一人。又是一番苦戰之後,楊業受傷墜馬,被契丹軍擒獲。契丹國王一心想收復這位令他既欣賞又恨之入骨的將軍,無奈楊業誓死不降,絕食七日後悲壯去世,時年60歲。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連環畫中關於楊業之死的《李陵碑》


楊家將傳說中最慘烈的戰爭莫過於“血戰金沙灘”,在這場惡戰中,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戰死,四郎、八郎郎被俘,五郎出家,整個一個楊家戰死一大半。事實上,楊業有七個兒子,除老七楊延玉隨父戰死外,其餘六個始終都是鎮守邊關的大將。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後世熟知的楊六郎楊延昭。至於楊宗保和穆桂英兩口子,壓根就沒這回事兒。大概是後世的小說家們為了渲染楊家的忠烈,好心好意編撰出這樣讓我們明知是假但依然當真的故事來。楊延昭之後,他的兒子楊文廣繼續承接忠勇遺風,最終死在邊關。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一門忠烈楊家將



楊家三代,生前都是鎮守邊關的將領。之所以為人懷念,是因為在那些戰事不斷的動盪歲月裡,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帶給百姓難得的平靜與祥和。為此,無論他們生前遭遇到多少不公與坎坷,在那些平凡的心靈土壤上,卻為他們樹立起不朽的豐碑。這樣用民心樹立的豐碑,從來都不會被歲月風化。

悲情故事七:美女的結局


中國的四大美女,山西有兩個。一個是晉南的楊貴妃,一個是忻州的貂蟬。

如果不是馬嵬驛被逼自盡,楊貴妃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風花雪月的言情劇。三千寵愛在一身,一騎紅塵妃子笑,唐明皇李隆基用他無上的權利,為楊貴妃營造了一份空前絕後的幸福。在我看來,楊貴妃對歷史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糾正了封建時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因為她的走運,讓民間的父母突然發現,原來,女兒也可以光耀門楣。

楊貴妃確實走運。從太子妃到貴妃,雖然她和李隆基的這點愛情來的有些亂倫,但並無礙她接受天下人的羨慕與追捧。李白為她寫詩,高力士為她牽馬,三個姐姐先後進宮,兄弟楊國忠手握重權。佳麗三千的後宮,唐明皇只取貴妃這一瓢。一個女人,人生燦爛到這個份上,也算是極致了。

應了好景不長的這句老話,隨著“安史之亂”爆發,歌舞昇平的日子走到了盡頭。原本好端端的國家,竟然到了千瘡百孔的地步,楊貴妃成為很多人眼中的紅顏禍水。面對譁變士兵要求處死貴妃的呼聲,先前“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李隆基,掩面拋棄了這個帶給他青春與浪漫的女人。一代美女,香消玉殞。

楊貴妃的結局,在很人看來不過是歷史的小小報應。即使沒有安史之亂,人老珠黃同樣是她無法逃脫的宿命。

與楊貴妃相比,美女貂蟬的命運就有了一種觸目驚心的慘淡。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天下一片大亂。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的義女貂蟬從此走上了她為人左右的人生。王允很聰明,前腳把貂蟬許諾給董卓的義子呂布,後腳就把貂蟬送到董卓的府中。然後跑到呂布那裡攛掇,不是我不給你留著,實在是董卓惹不起啊。

呂布原本還想嚥下這口窩囊氣,沒想到第二天見到貂蟬之後,發現貂蟬對自己一往情深,屈身董卓實在是生不如死,呂布的怒火當時就沖天而起,轉身就把董卓幹掉了。

幹掉董卓之後,貂蟬也就成了呂布的小妾。小日子沒多多久,呂布就讓曹操擒獲,命喪白門樓。呂布一死,美女貂蟬又成了曹操手中的棋子。曹操知道,貂蟬的美貌是自己籠絡人心的法寶,英雄難過美人關,垂涎貂蟬的男人多的是。

想來想去,曹操把貂蟬送給了一直想收服的關羽。關羽明白曹操那點心思,即使喜歡貂蟬也不敢留在身邊。冷落一夜後,第二天讓貂蟬自謀出路,結果貂蟬就做了尼姑。曹操聞訊之後,趕忙派人追回貂蟬。心說你關羽不要,我再送別人唄。沒想到,面對抓捕她的士兵,貂蟬依然撲向刀劍身亡,被人左右的棋子人生就此解脫。

無論楊貴妃替罪羊式的結局,還是貂蟬身不由己的沉浮,都是命運強加給她們的一份無奈的重負。歲月無聲,那如花的美貌早已凋謝在風塵之中。

悲情故事八:蘇三起解


山西有個洪洞縣,地方不大,名氣不小。洪洞之所以出名,一個是大槐樹,另一個就是蘇三監獄。“若問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大槐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牽扯著明朝那場規模龐大的移民史。不過,近千年的歷史過後,那顆大槐樹早已蕩然無存。倒是著名的蘇三監獄,依舊是當年的模樣。

蘇三是明朝時期山西大同人,本姓周,自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下被拐賣到北京的一家蘇淮妓院。蘇三的名字就由此而來。至於大家熟悉的“玉堂春”,就是她賣春的花名。經過老鴇調教,聰明的蘇三很快就成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妓女,再加上她天生麗質,漸漸成為妓院的頭牌。

雖然身在妓院,但愛情還是如期降臨在蘇三身上。來京城趕考的公子王景隆,與蘇三情投意合,耳鬢廝磨之間,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半年之後,王景隆錢財散盡,窘迫中被老鴇趕出妓院。臨行前,兩個人立下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海誓山盟。從此之後,蘇三閉門謝客。老鴇從蘇三那裡撈不到油水,很快就把蘇三賣給山西一個馬販子。馬販子把蘇三帶回老家洪洞之後,沒多久就被他的妻子與姦夫毒死,隨後花重金把罪名安插在蘇三頭上。嚴刑逼供之下,蘇三便背上了殺人的罪名。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京劇《蘇三起解》,單瑩扮演蘇三,玉俠拍攝


就在蘇三等待秋後問斬的那段日子裡,蒼天突然開眼。原來,王景隆離開蘇三之後,發奮苦讀,第二年金榜題名,並被任命為山西巡撫。王景隆查閱蘇三的案件後,發現疑點重重。經過一番查訪,終於為蘇三洗清冤情。貪贓枉法的縣官和那對姦夫淫婦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太原市山西省政府東院的“玉堂春”遺址,蘇三曾在這裡受審


現在說起這段歷史,已經可以做到輕描淡寫。但在當時,我們可想而知,一個弱女子,忍受著人生的無情捉弄,承受了屈打成招的痛苦,死亡的陰影隨時都可能奪去她孤苦的生命。這份難言的悽苦,我們現在的人,深表同情但卻無法體會。即使她幸運的結局,更像是一閃而過的奇蹟而已。


悲情故事九: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手拉著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一聽到這首歌,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這是山西著名的民歌《走西口》。生離死別之際的難分難捨,讓這首民歌經歷百年滄桑後依舊能夠撩撥起那份心酸的情懷。

山西曆史上,有過兩次大移民。一次是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將數百萬山西人向種子一樣撒播到中國各地,那些原本因為戰爭凋敝不堪的地域,因為山西人的到來,再次展現出勃勃生機。

據說,為了防備山西移民逃走,官兵用一根繩索將所有的移民的雙手綁在身後,路上,移民想方便,只有哀求官兵解開雙手。解手一詞由此而來。還有一種說法,因為當時大多數山西人抵抗移民,朝廷竟然想出挺狠毒的一招來。他們張貼告示說,凡是不想移民的百姓,抓緊時間到洪洞的大槐樹下報到。結果,等天真的老百姓一來,官兵二話不說,繩捆索綁便押往全國各地,哀號之聲,痛徹雲霄。

到了清朝時期,山西再次出現大規模移民風潮。不過,與明朝那次有組織的遷徙相比,這一次,山西人的成群結隊走西口,最初的動機只是為了生存。

黃土高原上的山西,土地貧瘠不算,還經常要面對乾旱的天氣。惡劣的環境,使得吃飯自古便是山西人頭痛的問題。僅僅為了簡單的生存,貧窮的山西人終於在無奈中開始挪動腳步,向著緊鄰山西而又地廣人稀的內蒙古草原而去。

山西邊境有一個叫殺虎口的地方,從這裡一路向西就可以到達草原。天長日久,走殺虎口也就成了大家口口相傳的走西口。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殺虎口平集堡,古道斜陽霞滿天拍攝


飢餓的人群、疲憊的身影、希望的眼神、遙遠的路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能想到的走西口的那副畫面。他們含著故土難離的悲傷,帶著親人沉重的渴盼,向著西口一路跋涉。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運氣走到西口。因為飢餓、疾病倒在荒郊野外,有的人遭遇劫匪,命喪他鄉。

即使那些有幸走到西口的人,同樣會遭遇到在陌生環境中生存的艱難。萋萋草原,無邊的風沙,記錄了走西口的山西人雄起的歷史全程。晉商,這個日後在中國商界中舉足輕重的商幫,如一縷炊煙從草原上嫋嫋升騰。與胡雪巖並駕齊驅的“大盛魁”以及成就包頭城的“復盛公”等,都是山西人走西口走出的壯麗景象。

心酸的走西口,如今已是一條遊客們熱衷的旅遊路線。當我們用現代化工具輕鬆丈量這段行程的時候,已經無法感受到當年走西口前輩們的那份悲涼。但是,我們能知道的是,走西口的前輩,用他們的腳步和膽魄,打破了山西人走不出黃土高坡的世俗偏見。只有瞭解了走西口的這段歷史,也許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山西人。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新修的殺虎口關樓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雪後殺虎口,隨風隨性拍攝



悲情故事十:孤憤一生的傅山 


雙塔寺是太原的標誌。明朝萬曆年間,太原有一個叫傅霖的退休官員帶頭捐款,在如今太原的郝莊建起了一座文峰塔。

之所以建這座塔,說來大有講究。宋太宗趙光義攻佔晉陽城後,因為懼怕太原再冒出來個把皇帝搶奪他的江山,毀掉晉陽城削掉龍山山頭之後,新建太原城時索性就設置了很多丁字街,以此釘破這片土地的龍脈。經此一劫,太原果然人才凋敝。

傅霖本是明朝官員,看厭宦海浮塵後,迴歸故里。眼看太原自宋朝之後的平庸與黯淡,一心想恢復太原風水的傅霖率眾修起了這座文峰塔。果然,傅霖死後五年,不管是巧合還是天意,傅家就出了以為驚世駭俗的人物——傅山。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傅山



傅山留給我們的名頭實在太多,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醫學家等等,如果再加上傳說中的武術在內,我們只能感嘆:傅山不是人,他是神。但是,歷史的風雲更迭,讓傅山在展現他神奇人生的同時,又揹負了孤憤難平的沉重苦痛。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電影《七劍》中的傅青主,劉家良飾演


傅山曾經有過一段快樂的日子。二十歲出頭時,他有了一份讓他終身都不能忘卻的婚姻。但是,很可惜,這份濃情蜜意只停留了五年。妻子患病去世之後,傅山終身沒有續娶,獨自將孩子拉扯成人。而且,從傅山潛心研究婦科併成為一代醫學大師來看,可想而知他對妻子的那份深情與哀苦。

妻子死後,傅山進入當時山西最高的學府三立院學習,併成為山西提學袁繼鹹的得意門生。隨後,袁繼賢因得罪魏忠賢入獄,傅山變賣家產四處奔走,為恩師鳴冤,徒步到北京上疏,最終使老師無罪釋放。

一夜之間,不懼權貴的傅山名滿京城。拒絕仕途的傅山回到太原之後,潛心研讀學問。隨後,爆發李自成、清軍先後進入北京的事件,旦夕之間,明朝滅亡。悲痛至極的傅山為了對抗清朝剃髮的政策,出家成為一名身穿紅色道袍的道士,以此標明堅決不向清朝屈服的決心。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傅山著道袍畫像



渴望明朝復興的傅山從此踏上了反清之路,並因此被捕入獄,受盡嚴刑拷打併絕食抵抗。在友人的營救下,撿回一條命。出獄之後,傅山隱居崛圍山,康熙久聞傅山大名,派人將傅山連人帶床強抬到北京殿試。倔強的傅山服下大黃造成腹瀉不止,誓死不肯進入宮門。即使如此,康熙還是授予他官職,傅山痛哭堅決不肯接受。

山西人一定要了解的山西十大悲情故事


█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傅山先生五十五歲。此像由著名肖像畫家謝彬繪製,因刻入《晉乘》流傳至今,後世的許多傅山畫像和塑像均以此像為模本

辭官迴歸太原之後的第四年,已是古稀老人的傅山遭受了生命中最為沉重的打擊。就在這一年,兒子傅眉去世。老來喪子的悲痛,讓傅山飽受坎坷之苦人生轟然倒塌。第二年,桀驁一生的傅山帶著綿綿不絕的悲憤離開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