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海滩“五金大王”,被美国人请来推广石油,竞争对手:真狠

在上海滩众多巨商中,有一位不可不说的人物,此人叫做叶澄衷。他的崛起源于一个天赐良机,他原本的老板急着回国,以2000两银子将可炽煤铁号卖给了叶澄衷,叶澄衷便借此发家,很快开起了老顺记洋货号、天津顺记等五金店,后来相继在沿海地区推出,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五金大王”。

1880年美孚大班找上叶澄衷的时候,他已经小有资产了。

他是上海滩“五金大王”,被美国人请来推广石油,竞争对手:真狠

这位美孚大班来自美国公司,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企业,在还未发明内燃机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将石油变成照明燃料煤油,推向全球各地。到了中国却吃了闭门羹,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在缺少煤油照明的情况下,自己发明了以植物油照明的方法,比如两广、福建等地区使用的是花生油;江苏、浙江等地区使用的是菜油……百姓们对煤油的认知度也不高,加上官员的推动,声称洋油有害,这样石油在中国便举步维艰了。

这个时候,美国人意识到,需要找一个华商来做代理人,这也是外国人在上海做生意的惯用手段。

于是,他们就找上了叶澄衷。

他是上海滩“五金大王”,被美国人请来推广石油,竞争对手:真狠

一般找代理商,需要给佣金,美国人因害怕叶澄衷被竞争对手抢去,出了25%的佣金,而常规佣金只有20%,也就是说,叶澄衷卖的越多,他就能赚得越多,因此他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在推销美孚煤油这件事上,他出了3个点子。

第一,他对美国公司说,想要打入中国,就得符合中国百姓的心思,在美孚煤油上,需要降低一点品质,把亮度调低一点,这样耗费的油就少了,价格就相应降低了,价格的低廉乃是购买的最直接动力。这个点子一出,南顺记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他是上海滩“五金大王”,被美国人请来推广石油,竞争对手:真狠

第二,买灯送油。叶澄衷深谙消费者心理,提出,只要在顺记号里买一箱美孚煤油,就可以相应获得一盏煤油灯。煤油灯是玻璃制成,容易碎,但是可以增加照明亮度,叶澄衷又提出,灯罩如果碎裂,可以前来更换,而且分文不取。此外,他还建议,美孚公司针对中国家庭设计一种小油箱,因为一些人家一年使用煤油也不多,买一箱大的很不合算,针对这部分人群就推出了小油箱,而且这种小油箱用完以后还可以制成两个簸箕,结实耐用,完全不浪费。叶澄衷的这招不可谓不狠,完全戳中了消费者的心理:买一箱美孚石油,可以得到一个随时替换的玻璃灯罩,还有两个结实耐用的簸箕,再加上价格也低廉,如此一来,消费者完全没有理由拒绝了。

他是上海滩“五金大王”,被美国人请来推广石油,竞争对手:真狠

第三,叶澄衷不光善于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也善于从经营者角度出发,每年正月初五晚上,叶澄衷都会将旗下各商号经理集中在一起,宣布各商号的红账,每人接着依次按照顺序坐下,利润最多的可以坐在他身边,此种激励方式,别具一格。在美孚石油推出之前,坐在他身边的往往是老顺记经理,推出之后,就轮到南顺记的徐文明了。

经过叶澄衷的这三招,美孚石油算是完全打入中国市场了,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虽然都是小小的创意,却可见叶澄衷经商的天赋与老道,之前的德士古、亚细亚石油公司,本来还能与美孚石油匹敌的,经此,也全然落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