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包办不如陪伴—春晚小品 《占位子》 引发的教育思考

今年春晚,由开心麻花团队带来的小品《占位子》受到高度关注,不仅因为演员阵容强大,而且选题也颇具社会热点,沈腾最后说的那句话:“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的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引发了不少家长对教育的思考和共鸣。

孩子的成长,包办不如陪伴—春晚小品 《占位子》 引发的教育思考

如今,家长的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家长会为孩子分班分座次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焦虑孩子能不能和班级同学友好相处;担心孩子在新环境难适应、学习跟不上、学习压力大,成绩波动起伏;害怕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等问题。节目中,几个家长为了给孩子抢座位明争暗斗,沈腾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孩子一面,直到老师给打电话他才发现原来他走错了教室,连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都不知道。他不禁感慨:“什么都给孩子抢到最好的,孩子就好了?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特别称职的父亲,现在想一想,劲都使歪了!座我不抢了,早点回去陪孩子!”

是啊,有的家长工作很忙,为孩子早出晚归,迫于生存压力在外奔波努力挣钱,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再忙,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因为有很多事情是老师无法教给孩子的,比如老师无法教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等,唯有家长多引导。那么家长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与高质量陪伴呢?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摘取几条与读者分享。

孩子的成长,包办不如陪伴—春晚小品 《占位子》 引发的教育思考

心态上,要充分了解、尊重、相信孩子。常言说人比人气死人,许多家长都喜欢攀比,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就是赶不上别人家的孩子,陷入一种焦虑、急躁情绪中。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尊重、相信孩子,耐心倾听孩子,孩子才会快乐、自信、阳光。

行动上,要充分投入陪伴孩子。有的家长或许认为给了孩子想吃的、想穿的、想用的,就是自己的爱与陪伴。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这只是给了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却疏忽了对孩子真正的陪伴。陪孩子共读一本书、看一部好电影、一顿美食大餐、一次游戏、做一道菜、实现他的梦想、解决他最困难的问题、谈谈青春期、聊聊恋爱、聊聊国际大事……陪着孩子,就在当下。孩子只希望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能真正属于自己,和父母沟通时,多一点轻松幽默,多一点聆听和鼓励。父母,不妨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关注并重视他的需要,达到心灵的共鸣。

孩子的成长,包办不如陪伴—春晚小品 《占位子》 引发的教育思考

高质量陪伴就是适度陪伴,但陪伴的度很难把握。父母既要给孩子榜样的力量和权威的指导,又要懂得下放权力,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空间。特别是当孩子渐渐长大,人格日趋成熟,家长在陪伴中的角色应该由全程把控,渐渐向适时辅导转型。家长逐渐给孩子权利和空间的过程中,要视情况灵活调整。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双方状态应该是愉快的。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犹如再次经历成长的过程,这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这样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爱,最好的教育。希望各位家长的建议,能给更多的家长带来启迪。

关注教育圈子获取更多教育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