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部队——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得以重见天日,由于规模宏大,工艺绝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一些考古专家提出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兵马俑中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冲在战争第一线的士兵和将领不戴头盔?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为什么连头盔都不给士兵配备?

敢死部队——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一去不回的战场

根据考古学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发现可知,当年秦国士兵在上战场时,一律不戴头盔,而是赤膊上阵,只戴着一顶小圆帽,这种小圆帽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绾成一个发髻。但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军费紧缺还是其他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秦汉史专家徐卫民教授分析,秦兵上阵不戴头盔,这可能是源于秦国民族本身的尚武精神。他解释说,秦国本身就是个崇尚武力的民族,勇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据《史记》记载: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这里的甲也仅仅是指盔甲,而不包括头盔,不同的兵种穿的盔甲不同,基本上这些盔甲是皮质的,很简洁,这些都是为了显示出他们的尚武精神。

除了《史记》中的记述,秦国人的尚武精神从其他著作中也能感受到。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他说,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敢死部队——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英勇作战的缘由

可是,即便是崇尚武功,他们也没必要非将自己置于险地啊!为什么不戴头盔更好地保护自己呢?关于这个疑问,徐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秦军不戴头盔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而他们之所以作战如此英勇拼命,其主要的动力是军功可以加官进爵。

当年商鞅两次变法,都有针对军队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级制度。”这些都规定了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必须英勇杀敌,而真正在战场上立了军功的士兵就可以加封爵位。

徐教授说,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于是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

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再加上,在古代中国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可以说,只要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能够受益。所以,这条奖赏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真可谓莫大的鼓励。难怪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会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原来如此英勇作战的真正缘由并不是爱国尚武等高尚品质,而是为了加官进爵,仔细想来,不禁让人扼腕唏嘘。

敢死部队——兵马俑中的士兵为何一律不戴头盔

嗜杀成性的民族

据史书上记载,秦国直到统一六国的时候,共杀死敌人约160万人。这个数目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难道秦军只是为了加官进爵就变得如此泯灭人性?还是背后另有缘由,让这个民族变得嗜杀成性?

据徐教授看来,秦国的崇尚武力,和秦国整个发展过程密不可分。秦国原本是坐落在东海边的一个小国,但是由于其他国家的挤压,被迫迁徙到西边。而中原国家一直把秦人视为戎族,也就是当作少数民族来对待,很瞧不起它,认为它是个没有开化的民族。可以说,秦国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除此而外,这还跟它的地理环境有关系。因为秦国地处西边,靠游牧民族比较近,也可以说是在这些游牧民族的包围中发展起来的,而游牧民族比较擅长在马上射猎,这对秦国的影响比较大,耳濡目染就会形成这种崇尚武力的民族精神。

不过尚武与嗜杀成性还是有所不同,可是从秦国的起源和发展分析,这个民族之所以如此暴戾,这与其受中原文化影响不够应该有一定关系,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秦国的统治思想,所以才会渐渐变成一个嗜杀成性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