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領域的攻防對抗持續激烈

4月15日是我國第四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題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本文聚焦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的現狀及發展機遇,梳理全行業守護網絡安全的使命和責任。

網絡安全領域的攻防對抗持續激烈

網絡安全產業體系日益完善

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保障網絡安全,離不開網絡安全技術和產業的支撐,離不開網絡安全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取得積極進展,產業體系日益健全,技術創新高度活躍,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保障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發揮了基石作用。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十三五”以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8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20%,超過國際上8%的平均增速。截至2018年底,國內從事網絡安全相關業務的企業數量達2500餘家,其中,網絡安全業務收入超過20億元的企業有5家,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0餘家,網絡安全企業的營收水平不斷提高,盈利能力逐步增強。

二是網絡安全產業結構較為完整。

既有防火牆、入侵檢測以及防病毒等傳統產品,又有態勢感知、數據防洩漏等新興產品,既有服務於電子政務、金融等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又有服務於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技術和服務,基本形成了覆蓋防護、監測和應急等環節,以及覆蓋集成、運維、諮詢等方面的全產業鏈產品和服務體系。

三是網絡安全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祖沖之等國產密碼算法成為國際標準,漏洞分析挖掘能力明顯提升,可信計算、擬態防禦等技術理論更加成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網絡安全領域應用更加深入。四是網絡安全領域投融資活躍。

截至2018年底,公開融資方面,國內上市網絡安全企業達到1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70餘家;創新孵化方面,100多家創投機構在網絡安全領域投資佈局,惠及超過150家創新創業企業。五是網絡安全人才隊伍不斷壯大。30多所高等院校設立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網絡安全基礎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網絡安全職業技能培訓快速發展,形成了學校、社會、企業多方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網絡安全產業提供多層次人才保障。

網絡安全領域的攻防對抗持續激烈

五大熱點領域備受關注

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領域活力湧現。

網絡融合生態以及指數級增長的設備、平臺、應用數量以及外部連接等加速了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技術的創新和理念變革。

一是身份管理技術理念向身份治理轉化,應對多模型、多應用、複雜結構的集中化管理成為趨勢。

二是特權賬戶管理逐步升溫。

三是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技術發展推動身份管理與訪問控制邁入新的階段。可管理安全服務迎來發展新機遇。網絡安全領域的攻防對抗持續激烈,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於選擇可信賴的專業的安全企業提供安全運維服務。

可管理安全服務呈現如下特點:一方面,數據的本地化需求強烈,區域化運營企業受青睞。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發揮渠道和流量優勢,形成業務發展和安全互為補充的良好局面。

雲安全技術加速拓展和應用。

雲安全市場規模的持續快速增長和雲安全事件的日益頻發驅動安全技術創新應用。應對多雲環境、數據安全合規等成為雲安全領域的熱點話題。一是雲訪問安全代理市場競爭加劇。二是雲工作負載保護平臺的功能向多樣化拓展,包括容器安全、態勢感知等能力擴展以及在多雲環境的適配。三是雲計算服務商逐步開拓雲安全市場。

威脅情報技術服務逐步落地。

威脅情報技術推動傳統的事件響應式的安全思維向全生命週期的持續智能響應轉變。藉助威脅情報,企業能以更為智能的方式掌握最新的網絡安全事件、重大漏洞隱患等信息並及時啟動預警、響應、應急等工作。威脅情報服務落地模式日益清晰,四種主流模式逐漸成形:一是提供威脅情報門戶和威脅情報源,二是提供威脅情報平臺服務,三是提供威脅情報一體化分析服務,四是威脅情報與安全產品的融合。

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加速融合。

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的拓展,網絡安全逐漸成為人工智能應用最活躍領域之一。目前,騰訊、安恆信息、觀安信息等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推動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網絡欺詐防護、物聯網安全等領域。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引發了新的安全風險,需要關注。

網絡安全領域的攻防對抗持續激烈

隨著網絡空間安全攻防博弈的愈發激烈,各領域安全問題交織複雜,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預計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將圍繞以下重點方向發展:一是國家持續優化網絡安全產業佈局。

預計到2020年,將有一系列細化豐富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出臺,產業發展重心和方向更為明確,發展信心和步伐更為堅定。二是細分領域助力網絡安全服務市場打開新局面。一方面,事件調查、應急響應、溯源處置等服務推動對安全服務價值的認可。

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安全法》中相關要求進一步落地實施,企業自查和合規需求逐漸增多。三是職業教育和培訓成為應對人才緊缺的關鍵點。隨著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政策重點將有望向職業教育和培訓方面發力,網絡安全人才培訓教育市場將迎來新的增長點。

本文轉載自人民郵電報。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