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國製造的“神經病”雜誌,單期銷量30萬冊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1980年冬天,北京幾家大出版社的收發室裡都接到一封奇怪的信。信中寫道,『我們是幾位心繫祖國的海外學者』,要打造一份『探索不明飛行物的刊物』,萬事俱備,只是苦於沒有掛靠單位。

他們打算『自己組稿,自己設計,團隊每期收1200元人民幣人工成本』,出版社只需要負責賣雜誌就行 ……

署名的三個人,是林文偉、時波和朱福錚

林文偉先生牽頭,他是美籍華人,本人還是美國UFO研究協會會員—— 後來《飛碟探索》上曾刊出他與現代飛碟之父,約瑟夫·海尼克博士(J. A. Hynek)的合影。而時波和朱福錚,一個搞科研出身,另一個搞翻譯。也許這幾位飛碟迷,確實能找來原汁原味的UFO研究素材,但從經驗履歷來看,憑他們自己不太可能做出什麼像樣的刊物來。

折騰了個把月,帝都沒有一家出版社敢把雜誌刊號借給這幾個來路不清的傢伙。臨近年底,事情卻柳暗花明。一家遠在西北的出版機構—— 蘭州的甘肅人民出版社,給他們回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蘭州人說,他們自己早就想辦這樣一本研究未解之謎的刊物了,『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其次,既然大家都還不知道飛碟到底是什麼,那麼刊名就叫『飛碟探索』吧!

▉ 飛碟探索 1981年第一期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外星人 』 朱福錚 譯 1980 ▉

『 華夏碟影 』時波 編著 1988 ▉

『 天外訪客UFO 』林文偉 編著 1982 ▉

依託於前互聯網時代,印刷品尚且佔據著強有力的話語權,疊加著改革開放與中國政府加入世界版權公約之間——漫長的侵權即合法的野蠻出版歲月,兩者共振之下迸發的巨大能量讓人驚歎。

1990年《飛碟探索》發展的鼎盛時期,它每期發行量曾高達310,000冊(1990年全國期刊展覽會數據),雄霸於中國科普類期刊銷量第一。數據確實足夠嚇人,可問題是,《飛碟探索》真的是『科普期刊』嗎?

從創刊伊始,雜誌的稿件信源就相當微妙。世界範圍內UFO的專業研究文本數量相當有限(《飛碟探索》自己就是全球最大的UFO內容生產者);目擊飛碟這種事也可遇不可求—— 中國大陸當年一度UFO滿天飛,但也並非每兩個月都有誰被外星人劫走。可是在美國紐約,有一家神通廣大的報紙,兩週出刊一次,次次都有外星人研究的重大研究進展。這家報紙名字莊嚴可信:《世界新聞週刊(Weekly World News)》。

說句老實話,《世界新聞週刊》的研究進展實在過於重大了,在這份報紙裡,希特勒還活著、麥當娜是男人、外星人不僅真實存在,而且早就友好接見過美國的歷任總統 …… 社會主義飛碟研究勢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於是《飛碟探索》只轉載了一些看上去比較真實可信的新聞,比如下面這篇。

▉ 飛碟探索 1994年第四期

▉ ▉ 世界新聞週刊 Weekly World News

▉ ▉ 『 月球大騙局 』 Great Moon Hoax 1835

▣ 長按識別二維碼,深入閱讀『 月球騙局 』的故事

『蝙蝠童子』的奇怪傳聞,我們追溯考證的話,可以在19世紀沸沸揚揚的『月球大騙局』中,找到它古老的敘事原型。

不過,我在此無意探究謠言自身的傳播與流變,更無意批判《飛碟探索》天真的新聞倫理。在我看來,人類集體依賴的媒介幻境,不過是一場永恆的鏡花水月。2019年面對著液晶屏幕,自以為與萬物互聯的你,並不比三十年前閱讀平裝本飛碟探索的讀者們,接觸得到這世界更深刻的真實。

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外媒體,與《飛碟探索》建立了緊密戰略合作關係。美國科幻雜誌《OMNI》—— 被飛碟探索編輯部親切地譯為『無垠雜誌』,在1981年飛碟探索創刊之際,遠隔重洋寄來了情真意切的創刊賀辭。其後許多年裡,飛碟探索上頗有一些唱重頭戲的文章,都是從OMNI雜誌上摘錄的。

OMNI雜誌本身就是風行於八九十年代的 Psychpunk 傳奇神刊之一,它1978年創建於紐約,主編 Kathy Keeton 女士是三級片豔星出身,而她丈夫是大名鼎鼎的成人刊物《閣樓》(Penthouse)的締造者。OMNI的壽命比飛碟探索更為短暫,1998年Kathy Keeton 逝世後就隨即停刊。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飛碟探索 1981年第一期

▉ ▉ ▉ ▉ OMNI 封面 Stanislaw Fernandes 繪製

出版期刊是一件極其消耗人類精元的工作,更何況,每天還要編譯飛碟劫人、霧海沉船、蝙蝠出洞這樣令人精神失常的稿件。

前文提到的林文偉先生,曾是《飛碟探索》最穩定的金牌供稿人,創刊後十幾年筆耕不輟,一直寫作到九十年代中期。在1993年的一篇專訪裡,他表示自己也幹不動了,『現在我退休在家,不像以前那樣有精力尋找飛碟,更多時間只練練氣功』。

與飛碟探索雜誌編輯部一牆之隔,甘肅人民出版社科技編輯室獨立出去的其餘幾個年輕人,在人類歷史的一條更主要的時間線上,製作著另一部充滿野心的期刊 —— 《讀者文摘》。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飛碟探索 1981年第一期 創刊號

▉ 讀者文摘 1981年第一期 創刊號

《讀者文摘》模仿自美國雜誌《Reader's Digest》,這一類刊物統稱『文摘彙編』,可以看做現今遍地開花的洗稿自媒體真正的活祖宗。文摘類期刊不需要記者,更不需要撰稿人,所以出版週期更短,組稿也更簡單。

《讀者文摘》與《飛碟探索》同時創刊,但由於前者是半月刊,後者是雙月刊,所以《讀者文摘》提前六週上市。這期創刊號裡甚至提前拿走《飛碟探索》的一篇備稿:日本人中崗俊哉的《呼叫飛碟的人》 —— 當然,祖宗做事比如今的孫子們體面得多,稿子再怎麼洗,都是要給原作者寄匯款單的。

《飛碟探索》與《讀者文摘》這一對同年誕生的雙生子,出身同門,卻沒有繼承相似的血統,所以註定要面對迥然不同的命運。 創刊三十八年後,《讀者》已成為亞洲銷量第一、世界銷量第四的華語雜誌之王;《飛碟探索》卻已無力在紙媒市場上生存。

大自然的殘酷規律就是這樣:有人嘔心瀝血,卻生不起一處篝火;有人舉重若輕,竟改變了潮水的方向。歷史的航道有寬有窄,每一艘航船都自有其命運,但並不是所有遠航都配寫進水手的歌謠裡。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飛碟探索 1993年第六期

▉ 飛碟探索 1991年第一期

▉ 飛碟探索 1991年第六期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時間回到1991年,暑假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據報道,地球科學家無意間接收到了2.5萬年前被破壞的外星宇宙飛船上發出的SOS信號。據南斯拉夫物理學家福朗· 哈巴多· 姆薩博士發表的文章說,美國、蘇聯、聯邦德國的專家確信,奇妙的信號是公元前2.5年前從受到武裝敵對國攻擊的宇宙飛船那兒發出來的!…… 博士說,接收到這個信號的是西伯利亞針葉樹林工作的蘇聯科學家,根據推斷,SOS是在行星間旅行的非武裝客船,受到戰艦發射的導彈攻擊後,立即發出求難信號的。信號向地球用光速飛行了2.5萬年,好不容易才到達我們這裡。那個星群與地球的距離,是地球和太陽間距的1.5萬億倍,但從大宇宙來看,其實離地球不遠。 』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1991年暑假(7月25日)出版的飛碟探索

▉ 飛碟探索 1991年第四期

光速,2.5萬年,365天,24小時,3600秒。男孩合上書頁,在雜誌背面列式演算起來。他剛過完九歲生日,和其它故作老成的小學生一樣,有在上衣口袋裡別一支圓珠筆的習慣。宇宙如此浩瀚,並且浩瀚得理所當然。北京亞運會去年夏天就閉幕了,街心公園對面廣告牌上,依然畫著微笑的熊貓盼盼。暑假還沒有結束,可是暑假終將結束。

那本雜誌就是《飛碟探索》。那個坐在公園裡演算的男孩就是我。生活在那時候的中國人,可以隔空取物、負重飛行、用意念波治病、與外星生物促膝談心。

那個時代你可能未曾經歷,也可能經歷過卻在成長中遺忘了…… 因為未來的事永遠比過去新鮮,而疲於奔命的現代人,總以為童年記憶是一場幻夢。

《飛碟探索》下期預告之“氣功朋克”

是氣功、中醫、道家內功法門、五行術數、人體特異功讓中國人找到了飛碟?

還是飛碟讓中國人愛上了氣功?

▉ 飛碟探索 1987年第一期

▉ 飛碟探索 1988年第三期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查看,

▣ 1981—1993年飛碟探索封面圖集

▣ 本文經魔山(ID:bini-novel)授權轉載

▣ 不代表做書立場,閱讀請保持自己立場

想體驗做一本書的成就感嗎?

快來做書招聘會專場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1990年中国制造的“神经病”杂志,单期销量30万册

▽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出版業招聘專場做書招聘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