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鹽湖區委把大討論“搬”到拆遷現場

“前兩天剛去張家界逛了一圈!咱現在住小區裡享福啦,環境美,日子好……”4月4日,運城市鹽湖區姚孟辦嶽壇村村民裴農業向村裡還沒拆遷的夥計們炫耀自己的“新生活”。

全省“改革創新 奮發有為”大討論活動開展以來,鹽湖區委把大討論從會議室、辦公室搬到重點項目現場、拆遷工程一線。區、鄉、村三級幹部踐行“一線工作法”,主動認領拆遷“難題”,在一線發現和解決問題……終於創造了僅用短短20天時間,就促成原王莊168戶、陶上村103戶居民整體拆遷的“鹽湖速度”!

以民生為先

北城辦原王莊村、姚孟辦陶上村和嶽壇村改造項目,對打通城市“斷頭路”、暢通交通循環圈具有重要意義,被列為鹽湖區2019年“十大重點項目”之一。

城中村拆遷,一頭直接關乎城市發展的進程,一頭聯繫著家家戶戶拆遷群眾的切身利益。“目前徵地拆遷存在哪些困難?”“拆遷戶還有啥難處和顧慮?”3月份以來,鹽湖區委書記李哲、區長薛永琦多次深入原王莊、嶽壇村和陶上村城中村拆遷改造現場,實地察看項目進展、房屋拆遷情況,與基層幹部群眾面對面交流,現場協調解決拆遷難題。

鹽湖區多方籌資建起了盛世陶苑小區,優先安置拆遷戶;原王莊拆遷後,計劃在舊址上建設回遷新村,並預留20畝土地建設公益設施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以公平為要

嶽壇村作為運城市第一個大規模集中連片的城中村改造,拆遷已進行了兩年,餘下的20戶,各有各的難。而原王莊和陶上村也是大範圍整體拆遷,難度非同一般。3月7日,拆遷攻堅開始後,區領導掛帥,成立指揮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所有拆遷戶統一測評要求、統一補償標準,每個拆遷戶的地基、房子面積等信息一律公示三天,“要真正做到陽光作業,所有事情都擺到桌面上,經得起任何人查驗!”姚孟辦事處黨委書記吳建華說。

作為拆遷攻堅戰的“現場指揮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一民、區政協主席常正等區四大班子領導,每天蹲在拆遷現場,指揮協調,解決難題。時常,夜深了,區鄉村幹部還在拆遷戶家裡做工作……

徐建哲是陶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拆遷工作最緊要的那幾天,他晚上就睡4個多小時,每天和村幹部挨家挨戶講政策、做工作。“一個拆遷困難戶,十多次、二十多次上門做工作是常事。”他說,“現在第一階段拆遷任務順利完成,咱再苦再累,都值了。”

以奉獻為樂

拆遷難!在三個村的拆遷過程中,這句話被一次次驗證著。

因為不理解,吵鬧者有之,風言風語者有之,無理取鬧、惡言謾罵者也有之。原王莊村黨支部書記任百成,因為晝夜協調矛盾,一度暈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村幹部楊勇說服父親,率先拆掉了自家的六層公寓樓;村幹部曲文博扔下自己的企業,一門心思服務村民拆遷;嶽壇村黨支部副書記路海全去拆遷戶家裡做工作,從樓梯上摔下來,一瘸一拐繼續跑;為抓緊拆遷戶資料整理、支付確認等工作,區建投公司吳鳳青、裴錦濤帶著不滿兩歲的孩子通宵加班……區公安分局副局長許遠鴻、建投公司負責人張紅軍主動請纓,上門去做拆遷戶的思想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