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即成败

是非即成败

是非即成败


“今年是过去五年最差的,是未来五年最好的。”春节期间,一位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听到许多人在嘀咕这句话,于是,他也感染了这份焦虑。

后来,他与几位格局境界比较高的企业家交流,发现这些企业家对未来、对大势充满信心。再后来,他派了二十多位管理层参加“未来之星”学习会,15天之后这些人的巨大变化促使他重新反思过往的20年。

1999年他的企业曾遇到困难,2009年也曾如此。但他选择相信未来,因而,虽然痛苦,但毕竟度过了危机。而那些选择不信的人,几乎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他甚至觉得,那些困难恰恰是老天爷的一份厚爱,把自己磨砺得更加闪亮;那些挑战刚好是一种养分,让自己的企业因此而壮大。

是非即成败

这位企业家所面临的焦虑,其实并不少见。人们一般是将其归结为外部环境,很少反省自己的原因。其实,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无论是独角兽企业,还是新创企业,企业经营者的烦恼和焦虑,皆因看不清。

第一,看不清大势

当企业家的站位不够高、眼光不够长远的时候,就看不懂当今的时代和大局,读不懂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因而也就不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同一位六段的围棋棋手,凭什么断定自己能读懂九段棋谱呢?格局境界不够,看不懂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自然产生焦虑。

第二,看不清客户

看清客户包含两方面内容:看清“你客户的明天”以及看清“你明天的客户”

读懂客户,我们固然需要市场调查报告,但真正洞察客户的需求,却是需要一颗仁爱之心。唯有消除心中的“小我”,企业家才能真正关注客户本人,否则,就是盯着客户的钱包。企业家要倾听客户“无声的呼唤”;如果客户的需求可以喊出来,在大街上都能听到,那就不需要企业家的独特贡献了。

唯有心静如水才可以在杂音和噪音之中,听到那个微弱但又真实的声音,否则,听到的只是自己心中的妄想和妄念。

第三,看不清团队

你的高管、干部,他们的热情在哪里?他们心中的渴望在哪里?他们心中的恐惧在哪里?

其实,每个人对于成就感和崇高感都有一份深深的隐秘的渴望,但能有多少企业经营者看到团队成员内心对于崇高感和成就感的渴望?

如果企业家对干部员工视而不见,他们同样也会对你视而不见。他们只会履行八小时的职责;一旦你遇到困难,他们比谁跑得都快,因为企业经营者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第四:看不清自己

你到底是谁?你来到这个世间,从事这份事业,目的是什么?为何要做这样一份事业?你最本质的企图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不容易回答,但又不容回避。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找到这些真问题的答案。

是非即成败

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其实任何时候都会存在,但为什么今天的企业家们呈现出了一种“集体焦虑”呢?除了以上四点“看不清”,还有以下两个外部环境问题:

一是,社会发展阶段使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发展,但物质与精神却不平衡,心灵成长也不充分。这份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导致焦虑的首要环境因素。

二是,互联网的倍增效应

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若是风箱不大,要做许多往返运动,才能产生足够风量。若是风箱很大,只要稍作努力,就能形成大风口。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由于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由此形成了一个犹如天地一样广阔的“风箱”。这个广阔风箱所产生的巨大效应,也被称为“互联网倍增效应”。借助这种倍增效应,小因即可产生大果,互联网企业能够快速取得传统企业需要花三五倍时间才能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若干倍地放大了我们的焦虑。

企业经营者如何从根本上解除焦虑呢?

在千变万化之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规律”。虽然症状千差万别,但病根主要是一个——心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重复着人性的喜怒哀乐而已,圣贤早已为我们备下了答案。

两条建议如下:

一、体证人生重大真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世间万象在一般人眼里纷繁复杂甚至一片混沌,但在圣贤眼中却是秩序井然乃至于一片清净。因为无论世界怎么变,事事物物变化的规律始终不变——“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世间真理,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分分秒秒都在起作用。

所以,每时每刻,人性中的善和恶、大我与小我都在博弈。倘若不能对“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理有所体证,生命的能量就会在博弈中被白白浪费,不知如何抉择,徒增无数焦虑。

■ 二、明白人生重大真相: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除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个世间还有另外一大真相,那就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阳明先生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乐是心之本体。”幸福、自在都可以吾性自足。心中拥有春天,一年四季春风拂面、春暖花开。企业家澎湃的心之力才是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是非即成败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企业家,在回顾了创业多年的起起伏伏故事之后,他表达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是非即成败

他由衷地说,人生当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假如第一天就想去赚别人的钱,怎样把利润做得更厚,赚钱本身这件事反而不会发生。

因此,他总结说:人生很多烦恼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随时随地都在用“得失”来衡量。但实际上,

人生的判断标准应当基于“是非”。当你真的相信"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是世界上最大真理,那么你的行动指南就是“是非”二字,“是”即成,“非”即败,判断标准如此清晰,烦恼不再缠绕心中。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过去不知不觉之中,企业很容易走到小路上去,陷入泥潭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此刻才特别需要回归,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到全心全意利益客户的原点。

新商业文明并不“新”,其本质就是回归,回归原点,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原点。你只要全心全意去利益客户,其它东西都不用争,“世界会为你去争,世间的因果规律会为你去争”。如果企业经营者能够笃信这一点,回归新商业文明的原点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市场之中终归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生当中终归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春夏秋冬拥有不同的风景,企业经营者若有更高的格局与境界,若有更大的能量与智慧,那些由于“看不清”所导致的焦虑,就会消失大半。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学习哲学与心学,因为它们可以带来一份开阔感和纵深感,让企业家更透彻地了解今天这个世界的本质。

减少不明和贪欲,看清时代与趋势,是非即成败,生命从此舒展!

是非即成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