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5G剑指城市停车难

近日,权威机构发布了关于“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研判,分析指出,发展智慧交通可缓解道路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当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由此带来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废气量的大幅减少。

AI+5G剑指城市停车难

中国发展智慧交通必要而紧迫。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停车难。除了新增停车位,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无感支付为支撑,打造城市智慧停车体系,成为化解停车难的重要手段。

构建城市智慧停车系统,需要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停车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协调各个板块,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因此,必须建立统一基础标准,协调和整合交通指挥、公安交警等硬件系统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次,统一的标准接口和系统规划,也能为数据的“置换”和“共享”提供支持,同时也为5G时代万物互联扫清障碍,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循序渐进推动“数字城市”建设。

从人脸识别到车牌识别,从停车诱导到自动泊车、从扫码支付到无感支付,AI+5G在智慧停车领域发挥了强大优势。AI是智慧停车的“大脑”,负责车牌识别、数据建模、计算、分析和决策,而5G则相当于神经系统,帮助大脑感知万物,连接起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以及各种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让停车核心系统更高效、精准、灵活地处理业务。随着AI、5G等智能网联技术正式踏上“服役”之路,中国智慧停车有望实现飞跃式发展。

智能网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变革。在智慧交通框架内,除了智慧停车,无人驾驶、智慧灯杆、智能充电等都是可预期的未来,如何一以贯之、一气呵成打造智能出行生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各自为政、数据割据”在智慧城市里将无立锥之地,具体落实到AI停车应用管理上,需要围绕停车这一核心,充分调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形成产业集聚和联动,打造更加丰富、智能、绿色的停车新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