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在《羅馬》中,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用一幅大畫布講述了一些人可能認為渺小的生命故事。

電影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導演也獲得最佳導演殊榮。

這部個人史詩以20世紀70年代初的墨西哥城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年輕的土著婦女為一個分崩離析的中產階級白人家庭做女傭的故事。

卡隆用一條街上的一戶家庭打開了這個世界,在一個通常是留給戰爭故事的宏大場景裡,卻帶有個人日記的細膩與敏感。這是一幅廣闊的、充滿感情的生活寫照,夾帶暴力的衝擊。這是一幅偉大的傑作。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很少有導演能像卡隆那樣如此細膩地講述大規模的故事,他的電影風格變得更加令人振奮,因為他的突破性電影《你媽媽也一樣》富有表現力的現實主義,《人類之子》和《地心引力》的又融入了他的幻想主義。

在《羅馬》中,他通過運用各種敘事策略,包括電影特效,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風格。許多導演使用特效來傳達比生活更超乎尋常的事件,而保留特寫等手段來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除下了這些,在這裡,卡隆還用親密和紀念性來表達日常生活的深度。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羅馬”與墨西哥城的一個社區同名,那裡的居民都住在鎖著的門後,女傭、廚師和司機們忙著讓整個家庭保持運轉。在這樣的一所房子裡,克里奧(雅利扎·阿巴里西奧飾)和幾代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早上,她叫醒孩子們;晚上,她把他們抱上床。從每天的黎明到黃昏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要照料這個家庭和它龐大的兩層樓房子。她端飯,清理狗屎,把要洗的衣服搬到屋頂上。在屋頂上,她看著其他屋頂上的女傭都與她一樣——自己挑著沉重的東西洗衣服。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這部電影講述的時間是1970年,場景的設定是克里奧的日常生活。影片的大部分情節都發生在房子裡(這是卡隆童年時期的家的翻版),房子兩側有一條帶大門的開放式通道,裡面有自行車、植物、鳥籠,還有一隻氣勢洶洶、不受人喜愛的名叫博拉斯的狗。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克里奧和她的朋友安德拉(南茜·加西亞飾)——家裡的廚師,住在走廊的盡頭,樓上一個狹小的房間裡。她們來自南部瓦哈卡州的同一個村莊,在西班牙語和母語米斯特克語之間流暢地穿梭,分享著家鄉的八卦和新聞。

然而,從父親的一次商務旅行開始,一系列的災難慢慢地顛覆了這個世界的穩定。還有地震、破碎的窗戶、克里奧的意外懷孕、死亡和背叛。在其中最令人震驚的一幕中,克里奧和他的祖母特蕾莎(維羅妮卡·加西亞飾)從一個傢俱陳列室的窗戶看到一場學生示威演變成了一場警察暴動。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卡隆沒有指明這一事件是什麼,其實就是1971年發生在科帕斯克里斯蒂的大屠殺。那一天充滿了內心深處的、令人痛苦的混亂暴力場面,其中包括一幅"聖母憐子像"的畫面,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垂死的男人哭喊著求救。

卡隆也曾擔任《羅馬》的攝影總監,他的作品同樣驚豔。他用黑白大畫幅數碼相機拍攝了這部電影,創造出了清晰、細膩和色調非凡的畫面,整個畫面呈現出灰色、黑色和白色的彩虹。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如忙碌的克里奧一樣,相機經常是移動的,像一個忠實的同伴一樣預測和跟蹤她的動作。卡隆熟悉好萊塢的敘事方式,但在這裡,他也運用了藝術電影中更為常見的舞臺佈景——將人物安排在鏡頭中央。他通過讓場景在沒有太多特別佈置的情況下展開,讓我們看到這些角色是如何居住在這些特定的空間裡的。

雖然《羅馬》是自傳體的,但卡隆並沒有明確宣佈這一點。這個家庭有四個孩子——一個女孩和三個男孩,其中一個就是根據導演自己的故事改編的——他們往往混成一群吵吵鬧鬧卻活力十足的小混混,你只能順道聽到他們的名字。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父親(費爾南多·格雷迪亞加飾)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是一系列立體特寫鏡頭——一包香菸和一個打火機,兩隻手漫不經心地握著一個汽車輪子,這表明他並不完全存在或不為人知。

他小心翼翼地把笨重的福特加拉西汽車拖進狹窄的走廊,緩慢地前後移動,汽車的反光鏡幾乎都要擦到牆了,這表明他將很快拋棄他的家庭,並斷絕聯繫。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孩子的母親索菲亞(瑪麗娜·德·塔維拉飾)比孩子的代孕母親克里奧更有親近感,但還是比不上她。索菲亞受到丈夫的不公平指責,而她反過來又指責克萊奧。卡隆把克萊奧表現在剝削鏈條的底端。

《羅馬》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故事,沒有煽情事件,更沒有神秘事件。相反,在一個又一個場景中,卡隆塑造了一個細膩的女性形象,以及一個被殖民主義過去無情地壓迫著現實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個充滿槍支、僕人和大火的超現實插曲中。

卡隆的創作通過他的視覺選擇、舞臺和攝影作品變得越來越引人注目。很多事情都發生了,但隨著家庭和更大的社會力量成為焦點,然後這些事情就會以碎片的形式融合在一起。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在一段用餐的早期場景中,其中一個男孩不經意地提到,看到一名士兵射殺了一名向一輛軍用吉普車扔水球的孩子。當克里奧正在準備一盤食物時,他開始通過克里奧的手的特寫鏡頭說話,這個畫面讓這種殘忍的行為變得司空見慣。

在另一個場景中,卡隆強調了父母和孩子們看電視的畫面,其中克利奧坐在他們旁邊的地板上,一個孩子的手臂搭在她的身上。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卡隆還是《羅馬》的編劇。他在稀疏平常的對話中加入了足夠的闡述,讓你聽起來很有吸引力,而且不會過多地打斷故事。你不一定知道穿皮短褲的孩子們是誰,但他們的服裝、財富和動物標本可以填滿整本書。

大多數情況下,他是通過視覺來說話的,尤其是通過攝影交替表達他和克里奧觀點。你可以看到她所看到的一切,也可以從遠處觀察她,但有時,她就像在波濤洶湧的場景中徘徊一樣,相機與她穩步平行移動——這部電影就是為了突出她的存在。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的真實故事充滿了血淚與心酸


在電影《羅馬》中,你能感受到卡隆的存在,也能感受到克里奧的存在。她堅定地對抗著威脅的浪潮,這是卡隆從記憶中挖掘出來的一個形象,並使之鮮活起來。

《羅馬》是導演獻給利波利亞·羅德里格斯(利波)的,一個在電影中那樣的房子裡撫養他長大的女人

在電影你經常能看到一架噴氣式飛機從頭頂飛過,這是一個指向遙遠的、四處漫遊的未來願景,即使這意味著卡隆從未離開過這個地方,包括它的女人和它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