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前段时间有售房平台做了调研,就在过去的一整年里,女性购房者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七年来的最高水平46.7%,即将追平男性。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2018年城市居住报告》数据

这组数据背后藏着很多故事,有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有市场风向的转变,也有年轻人独身的风潮。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就是,现在的女性真的越来越独立独行,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特俗的一句话就是,比起做别人的公主,倒不如做自己的女王,就像我最爱的安娜·卡列尼娜。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1997)

没错,就是那本特厚特长的世界名著,好多人买来就束之高阁落灰的大部头《安娜·卡列尼娜》。

坦白讲,别看托尔斯泰著书已久,但他对女人的了解,却比今天哪个情感专家来的都透彻,而且他的解读,不收费:什么样的女性最有魅力,什么样的爱情最能抓住女人的心,婚姻究竟怎么成了坟墓,书里写的那叫一个一针见血,如同妇女之友在线答疑那么清楚明白。

而在创作伊始,我想没有人会想成为安娜卡列尼娜,即便她几近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为出名的女性角色,但在那个年代,谁能接受一个女性出轨自杀,还爱憎分明,死不认错?

幸而今天,时代变了,任谁合上书都要替安娜说几句好话,尤其是那些独立飒爽的女人们,因为大家都理解了明白了,任何一个女性到了安娜这个境地,多多少少都会跟她做出相似的选择,不一定那么决绝,但一定遵从内心。

因为这是个“面包我有,你给我爱情就好”的时代啊。

/ Part 01

女人的魅力如何修炼

之前我看过一段视频,被采访者是主演过电影《沉默的羔羊》的女演员朱迪·福斯特,那时她才十七岁,靠在椅子上,收放自如。

她说男演员最重要的特征是一种脆弱感,是一种“我也会被伤害”的感觉,而女演员则是一种智慧和力量,有时甚至是某种形式的疯狂。演员如此,角色如此,人亦如此。

|1979年珍贵采访影像:17岁的朱迪·福斯特

什么是女性的魅力?毫无疑问安娜有。

小说里没有人不爱她,即便当她出轨的事成了公之于众的污点,但凡见到她的人,仍旧情不自禁的在心底折服。

我觉得这是做人的一个境界了,让讨厌你的人,都承认你的魅力,让同性也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边骂她,一边暗地里羡慕她。

而这其中最大的秘诀,便是复杂和矛盾,也就是朱迪·福斯特所说的,安娜拥有智慧、力量与疯狂的特质。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1997)

其实你也发现了,这三个词其实更频繁的使用在男性身上,就像我们常常会将敏感和脆弱给女人贴标签那样,而富有魅力的人,往往是一种中性的状态。

举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林青霞,如张国荣,谁说女人不能潇洒,男人无法细腻,单一的维度,限制的只有我们自己罢了。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再说回安娜·卡列尼娜。

不谈她的外貌气质,这个女人是典型的美而不自知,她从不拿自己的美貌当做什么优势,或者谋利的工具,从不物化自己。

这个女人,能做到比男人更有担当,更诚实有勇气。

试想想,当你周围所有人都对婚姻保持着各取所需的结盟态度,各自玩各自的,只求面子上过得去,谁敢像安娜那般站出来大声说:“我需要爱情,需要生活”,啪啪打上流社会的脸面?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1997)

当时俄国是无法离婚的,安娜选择爱情,也就意味着她放下了一切,什么奢华的生活,什么名声——她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便是在整个社交界视她为蝼蚁为耻辱,以往好友和她决裂时,选择在聚会上盛装出席,高抬头颅扛下那些不堪,那一刻她的美丽,是一种劫难,也是一种震撼。

当时看这个片段时,我脑海里就蹦出一句歌词,“我命硬学不来弯腰”,恨不得拍手叫好。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所以你看那些富有魅力的人,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状态,他们学不会逆来顺受,学不会对生活的糊弄,她们就敢做我们不敢做的事,她们就能活出我们想要的样子。

是,有魅力也是一把双刃剑,被艳羡被窥视,还要承受着所有的不理解和伤害,被人爱,也遭人恨。

可每个人只有一次的人生啊,到底是让世界左右我们,还是让内心左右我们?

/ Part 02

「 爱情的保鲜究竟有没有秘诀

嘴毒还嘴快的畅销网红作家毛姆,对男女那点事总结的那叫一个精辟:“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地干这事。”

所以女孩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为什么男的追自己的时候那叫一个死缠烂打,干柴烈火,一天24小时待机,到了确定关系后佛系到判若两人,甚至男女之间关系调转,反倒女孩们上赶着24小时黏糊。

《安娜》这书开创了历史性的一刻,续写了“童话故事”戛然而止画上句号的完美爱情,让观众瞧瞧什么才是现实主义,什么才是柴米油盐。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回看小说里安娜和佛伦斯基。

两人初识,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订婚在即的军官,佛伦斯基一见钟情,二见抛下未婚妻,三见开展火热追求,安娜欲拒还迎,就她那个宁为玉碎的性格,爱上佛伦斯基后,很快离开自己丈夫,从贵妇人到陷入爱情的小女人。

与此同时,佛伦斯基正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因而尽管他在未来和爱情中选了后者,但这种选择,有了“犹豫”。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咱们用理性思维来给他们画个恋爱曲线图,前期安娜的感情不及佛伦斯基来的浓烈,所以当佛伦斯基达到顶峰时,安娜尚在上升中,而当安娜的感情达到顶峰时,佛伦斯基的爱情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

随着两个人前往异国他乡生活,朝夕相对,这种落差也越来越大,佛伦斯基终于说出了那句著名台词:“他觉得最幸福的时光已成为过去。她完全不像他最初见到时那样动人了。”

翻译的更直白一点:我腻了。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所以毛姆说的那种男女差异,常常会成为女性在恋爱里的致命弱点。

这种恋爱中的博弈是一种本能,安娜前期的退,后期的进,谁不曾经历过爱情里这样的推拉,尤其在后来,安娜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身边只有佛伦斯基,她只能抓着他跟抓着救命稻草一样,最终饱受折磨的卧轨而死。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她的绝望是多重的,爱情的失败只是一个引子,但这也充分说明了爱情的保质期如此短暂,如何让自己在感情里的伤害降到最小,其实安娜的经历也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答案,那就是保有自己的生活,留有自己的空间,捍卫自己的思想,永远不要将情感,将未来,将人生,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1997)

安娜是没有这种人格独立的机会和条件,因为那个时代给女性太多桎梏,但倘若安娜活在21世纪,我想她的结局或许会有不同,拒绝了卡列宁的包办婚姻,后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 Part 03

「 不幸福的婚姻是人的坟墓

谈完了爱情,我们来聊聊婚姻。

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坦白说我周围不少人未来至少五年里,婚姻不在人生规划之内。

理由有很多,什么没有经济基础啦,买不起房子啦,不想生孩子啦,不相信爱情啦......说得越多,拒绝婚姻的心态就越笃定,有时候不是我们害怕受伤、不相信对方的感情,而是正因一段美好的婚姻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撑,其复杂程度涵盖夫妻的三观、家庭、能力乃至人品,稍不留神出了差错,所带来的影响便是刻骨的,所以我们需要慎重、再慎重。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安娜无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婚姻受害者。她和卡列宁的婚姻具备两种最典型的缺点。

其一,这段婚姻就不是出自爱情的结合,它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安排。除了嫁给卡列宁,安娜根本没得二选。这种婚姻,运气好了,两个人产生感情甚至亲情,运气不好,活生生逼成了仇人。

其二,夫妻的三观极度不契合。当安娜向卡列宁坦白自己爱上别人后,这个男人在深思熟虑后,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安娜,大致意思就是:我不爱你,我也不心疼你的痛苦,我也对你的行为无动于衷,但是你绝对不能让我们的身份蒙羞,不能推翻上流社会固有的模式。基本上拿到这封信,安娜那点愧疚也就烟消云散了,就这水火不容的,做朋友都难,更何况做夫妻呢?

而一场不幸福的婚姻,就像一场洪水,波及的又何止两个人,更是两个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

我多希望,所有女孩都能活出安娜最初的模样,像托尔斯泰如水的笔触所写的那般:

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

卧轨自杀,丢掉婚姻,为什么她还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

|《安娜·卡列尼娜》(2012)

幸好我们记住的,也是这些美丽的瞬间,而我们想成为的,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安娜·卡列尼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