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又有新动作了,据说未来银行会是这样的......

腾讯又有新动作了,据说未来银行会是这样的......

说到银行转账,你能联想到什么?

是不是已经不太记得,上一次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是什么时候了?

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随买随取的灵活理财,网上缴纳的各种费用,实时到帐的转账服务······金融科技似乎早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摒弃繁琐,简单便捷,取而代之。

有人说,2018年是“开放银行”的元年。而2019年,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之下,“开放银行”的发展更显强劲。

继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加入开放银行的阵营之后,民营银行的上海华瑞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也成为了开放银行的积极践行者。近日,微众银行也“跃跃欲试”与腾讯云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合作研发面向“开放银行”场景的金融科技应用。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老一辈的人但凡说起银行,自始自终都离不开“铁饭碗”三个字儿。

金小鹊至今还记得,支付宝、微信刚兴起的那会儿,家长们的不信任,觉得手机转账或理财就三个字儿“不靠谱”。

但再看看现在,微信红包叔叔阿姨们玩得666,理财通预约转款还信用卡......在金融科技的兴起下,似乎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支付方式和投资理财模式。我们不再用排着长队去银行柜台存钱取钱,也不再纠结去银行选什么样的理财产品。

腾讯又有新动作了,据说未来银行会是这样的......

在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中,我们身处在银行大变革里,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那曾对互联网嗤之以鼻的银行急不急?急!

在亟待突破的困局中,银行们也在努力求新求变求转型。

2018年7月,浦发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

2018年8月,工行提出,全面实施e-ICBC 3.0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改造,向服务无所不在的“身边银行”、创新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银行”转型。

2018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中国银行家论坛上提到:要将包括商业银行、租赁、保险、基金等集团业务的功能和数据能力,以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开放。

2018年9月,招商银行宣布迭代上线两款APP产品7.0版本,并要将其打造为一个开放式平台。

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曾说,银行业最大挑战来自金融科技。

腾讯和建行合作,更是进一步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

金融科技将颠覆银行业的发展,开放银行将拓宽银行服务的边界!



何谓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又称“平台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开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端口,连接各类在线平台服务商。银行通过与服务商合作,开展各种基于具体、特定消费场景的服务。

举个例子,某家在线平台希望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支付、消费贷款等服务,银行开放若干个金融服务接口供电商平台调用,那么客户就可以直接从该电商平台在线获得上述银行服务而无需再到银行办理。

腾讯又有新动作了,据说未来银行会是这样的......

这也意味着,银行,不再局限于一种场所,更多体现在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所以,建设匹配开放场景的金融科技能力至关重要。

以微众银行为例,一方面连接了诸多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联合贷款,另一方面连接了多家O2O生活服务平台,将其金融产品嵌入不同的服务场景中。包括微粒贷、微众银行APP、微业贷、微车贷、智慧零售等业务模式,这些正是通过金融科技来实现的。近日,微众银行还与腾讯云合作共建了金融科技实验室,旨在构建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据介绍,腾讯云-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将基于“开放银行”发展理念,从基础架构、金融应用、体验创新三个层面展开联合探索研究和技术创新。双方将探索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数据库、量子通讯、智能运维体系等自主可控技术在银行技术架构中的深度应用,并联合打造满足“开放银行”各个场景需要的智能风控、金融安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实践。同时,双方还将结合优势的产品设计能力与运营经验,探索金融服务体验创新的方法论。

综上所述,金小鹊认为,开放银行的实质就是通过开放与共享,打造银行生态圈,实现服务升级与价值再造。



金融与产业之间的互相融合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金融科技的有效应用,可形成以开放银行为核心的多元生态圈,为银行提供丰富的场景和海量的数据,并有效地降成本、降风险。

所以,银行业只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为时代所垂青。

譬如在过去,传统的银行业务偏重于高净值人群,单客贡献率较高,交易行为通常是基于网点,且低频、大额的,与此同时数据割裂与信息孤岛的困扰,令传统银行在业务增长方面难以突破 。反观微众银行,以微粒贷消费金融的场景为例,服务的人群74%为非白领,绝大多数可能不是传统银行是最受欢迎的客户群。这些人在微粒贷的贷款交易平均仅8100元,而且超过53%的交易都发生在非工作时间,且微众73%的贷款利息收入都小于100块。如果把这项业务给到传统银行去做,试问一下,银行会做这个亏本的生意吗?

腾讯又有新动作了,据说未来银行会是这样的......

那为什么微粒贷可以?秘密就在于微众银行通过流量和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业务的成本结构。得益腾讯云技术的支持,微众银行单IT运维户均成本只需 3.6元,不到传统银行的十分之一。其中,因为采用了腾讯云分布式数据库TDSQL,在数据库方面相比传统银行就节约了50%以上的成本。要知道,微粒贷的老大是腾讯,通过将支撑过微信、QQ的云计算技术能力应用到微众银行的金融业务场景,创造出能服务海量用户的全新金融服务体验,对微众银行来说,并不是一个难以攻破的技术关口。

据媒体报道,在腾讯云多项技术能力的支持下,微众银行成功打造出国内首个基于云计算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的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实现了多项行业创新。2018年,微众银行以分布式银行架构进行的相关研究课题还荣获了银保监会颁发的银行机构年度科技风险管理课题研究一类成果奖。

正如天风证券认为的,微众银行的 ABCD 战略不仅能降本增效,更能进行商业输出,带来收入。其分别是 AI 人工智能,Blockchain 区块链,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Big Data 大数据。

诸如,A:智能客服提升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极光守卫”防范欺诈风险;B:推出多个区块链应用,微粒贷备付金管理与对账平台提升对账准确性与效率; C:开启行业先河,采用全分布式的去 IOE 开源 IT 架构,大幅降低 IT 成本; D:大数据风控为资产质量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开放银行战略底层逻辑就是开放和共生。通过建立开放协作和开放创新思维模式,实现金融数据共享,借助金融科技的手段,实现产业升级和服务升级。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头条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图片及文章内容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