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而是

周武王姬發有勇有謀,他繼承了父親周文王的事業,對內重用姜太公、周公旦等賢良,對外聯合各位諸侯國,壯大自己的力量,發兵滅了商朝。周公旦不負武王所託,輔佐少主,制禮作樂,為“成康盛世”奠定了基礎。

原來蒸蒸日上的周王朝卻在成康盛世後由盛轉衰,實力日漸削弱。到周厲王時期,國內的矛盾日趨尖銳。周厲王橫徵暴斂,虐待百姓,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周厲王死後,太子靜繼位,為周宣王,宣王雖然積極改變政策並取得了對戎狄的戰爭勝利,但是這只不過是曇花一現。此時的社會問題依舊突出,不斷的戰爭也耗空了周朝的內需,諸侯已對周王朝產生不滿,而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原來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而是

周幽王像

周幽王是周宣王姬靜之子,母親姜後是齊國國君之女。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在位期間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為政貪婪腐敗,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虢石父為人奸佞乖巧,善於奉承,貪圖財利,但周幽王卻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強烈不滿。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於是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至此,中國歷史走進了春秋戰國的時代,周天子嫣然成為了一個擺設。

原來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而是

烽火戲諸侯

原來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而是

周幽王和褒姒

關於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史記中有詳細記載,《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

原來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而是

周平王像

後世普遍將西周的滅亡歸罪於貪婪好色的周幽王或是紅顏禍水褒姒。但是周朝的滅亡卻是“家天下”的必然結果,尤其是堅守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周王朝。我們都知道商朝實施的是“兄終弟及”制,到了周朝,周公旦制定了嚴格的禮法,嫡長子繼承製成了周王朝唯一的繼承法。這個法雖然防範了兄弟相爭,但畢竟不是每個嫡長子都是賢能的人。於是,西周到中後期繼位的嫡長子大多不如人意,西周在這些嫡長子的手上持續走向衰落。期間出現了一個人,他非嫡非長,因為實在看不慣周王朝的衰敗,竟然搶在他侄子之前登基為帝,努力挽救周王朝,可惜由於他的得位不正,他不久又把王位還給了他的侄子,從此,西周徹底淪入了萬劫不復之地。(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參考: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